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作者:凌小蛰2025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11章 东林党本质

书名: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作者:凌小蛰2025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啪!”掌击办公桌

胶皮随之娇躯一震。

“污蔑,妥妥的污蔑。无耻,简直厚颜无耻!”厉声喝骂。

胶皮随之娇躯一震。

堂堂名义上的大明首辅对着你拍桌子骂娘,就问你你怕不怕。还好有张维贤怜香惜玉给保驾护航,“叶进卿确实跟魏忠贤对着干,俩人确实不对付。可跟魏忠贤不对付不一定非得就是东林党啊!老夫我也跟他九千岁三五句话就得崩,我张维贤也是东林党了?”

“《东林点将录》里头您,他,可是东林党魁哩。那不是,那不是魏忠贤说的,叶首辅大人跟刘一璟过从甚密私交甚好。”胶皮不敢直接跟叶向高对话,话里头换个称谓,请第三方张维贤继续揭示真相。

叶向高气得直跺脚,“老夫不稀罕劳什子的体检。亏得老夫昨晚替你梁山尽说好话,你家竟是非不辨黑白不分污我是细作探子。”说罢夺门而出。

“明白了明白了,这笔糊涂账可算弄明白了。是我向皇上举荐叶进卿做的副使。”--“叶向高是得罪了客巴巴,那老妇,坏滴很!”张维贤丢下句便出门追叶向高去了。

叶向高气呼呼把几页信笺扔给潇洒,“你自己看,老夫说了你梁山半句坏话木有!?”

“误会误会!”--“木有木有!”潇洒和胶皮连连点头哈腰。特别是胶皮表现极为诚恳,因为她听信了一个坏老头的谗言而冤枉了一个好老头。

“我跟你们讲,我不稀罕甚么体检。我就是气不过!”

胶皮继续点头哈腰,“要体检的,要体检的。老年人年年都要体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您老才能长命百岁哩。”

潇洒说,“坏事变好事。也算搞清楚了叶向高是友非敌。”

胶皮说,“明天我安排吴有性亲自给他做体检。”

潇洒说,“魏忠贤这老东西,真不是个东西。”

胶皮说,“就是。这老头儿坏滴很!”

胶皮恨恨说,“朱皇帝惜字如金,但凡他多说半句我们也不会误会了姓叶的。搞什么皇家神秘么,我们不习惯也猜不来。”

叶向高说,“对不住了国公爷,我这儿一通发作误了你体检。”

张维贤说,“死太监暗箭伤人。不成,回头咱也给那死太监上点眼药。”

叶向高说,“好,此仇不报非君子。”

张维贤说,“搞你就是搞我,真当我英国公是个闲汉寓公不成。”

叶向高起身走到门口,往猫眼里瞄上一瞄,回到沙发上贴近张维贤坐下,“请教国公爷妙计。”

张维贤吐出三个字来,“丁大用。”

体检结果还得等上两天才能出来。叶向高有的是时间修改自己的报告。当晚在张维贤的房间中继续挑灯夜战,用梁山的钢笔在奏本里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既然梁山扛把子柴呵呵当众人面宣布中南半岛将纳入大明版图而非朝贡藩属国当不似有诈。此外,梁山众信口拈来《歌唱祖国》,真情实感爆棚绝非伪作。歌中所唱祖国有黄河长江,此祖国即我大明。

“臣等皆以为梁山有司忠君报国未改初衷,言‘身怀利器者必有杀心’未尽然也…”写完,把奏折交张维贤看了,英国公一目十列快速扫过,“祖宗社稷无忧矣!咱们签字画押,八百里急呈皇上。”

叶向高回到自己房里,展开信笺又写上了,是写给东林党的一封公开信。他要在梁山的这几日找机会再做个时政演讲,表明自身立场揭露东林丑恶面目。“韩爌、刘一璟及吾辈一众士子……叶某念及曾同朝为官之谊今日好言相劝,诸君当审时度势重修章程。借用梁山俗语,重要的事说三遍:放弃对抗、放弃对抗、放弃对抗!大明家国亦是尔等祖国,岂有胳膊肘往外拐的道理。观梁山垂髫小儿也知报效国家,山野村夫亦心怀富国强兵。尔等自诩满腹经纶,读书都读到了狗肚子里去了。尔少收三五斗,垂死之人便有口米汤续命。尔多交三五钱,大明水师便可纵横四海。国富民强岂不美哉……”

这个叶向高啊,半只脚踏进棺材的人了还这样幼稚,搞不懂这人是怎么混上首辅高位的。你一片好心,下笔却是连篇骂仗,诤言悦耳从善如流乎!?人家理你才怪。东林党之恶,是他们资本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是金融资本内在逻辑决定的。只要有人出得起价,高堂老母都能剁碎了卖去。只要能赚钱,哪管道德伦理民族大义。他们的后辈们,互联网巨头企业把贪婪的手伸到了在小区菜市场挑担卖菜的老太口袋里,‘满门忠烈’的柳氏三代助纣为虐疯狂打压自己人,把中国国土数据送给美国人,这可是涉及国土安全的国家机密,这都可以出卖。只能叹一声:东林后继有人。

东林党的反动本质注定其不可能改变立场,和平演变绝无可能,只能予以消灭。可这帮人不比外敌,杀了就杀了,杀了地里一埋,铲除敌人的同时还能给土地增肥。对于东林,杀到什么程度杀掉多少才不至于影响到国家行政体系和经济正常运行?难就难在读书人士子组成了这个国家的基本盘,皇帝与士子共治天下,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而非工农。难就难在了这里。

这个难题要从教育说起,根源在于教育。

简而言之,东林党能做大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知道朱元璋为什么一度曾中断科举十年之久,知道老朱为什么要搞南北分榜吗?

科举以读书取士。北方王气盛南方文气盛,南方人渐渐爬上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央,中国人才分布南多北少南重北轻,对这一现象,王夫子以地缘风水来解释‘地气东南迁’。鲁迅说:“据我所见,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机灵人读起书来自然有优势。

南北分榜的作用简单讲为平衡地区取士比例,因为你不这么搞,全天下当官的都讲一口吴侬软语。朱元璋时期的南北榜制度到明宣宗时期改为按照‘南六北四’的比例录取进士,明朝科举考试分区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北卷制度最终被废除,实行了分省录取制,而这也是后世高考分省考试制度的由来---不公平哈?江苏、浙江、山东、湖北的考生别叫苦喊冤,别嚷嚷着不公平。因为你们读书太能吃苦,别人玩不过你们。如果全国统一卷,985、211高校本届毕业生和新生都是你们,校友会变成了同乡会。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机关里也都是你们忙碌的身影。如果你们理想目标一致相当团结,恰巧有天在一个叫‘湖畔大学’的教室里同堂进修,讲课老师提议既然大伙儿一个教室上课不如成立个联谊会就叫做西湖会如何?这时有个来自无锡的学生喊:不如叫东林兄弟会吧!大家拍手称好,于是东林党诞生了。

话说供养子弟读书考科花费巨大,对穷人来讲实则是押注全部身家的豪赌。家里有个一个读书人便少了一个劳动力,想想并不遥远的过去,有多少儿童因此失学。笔墨贵、纸张贵、拜师贵,拜名师更是一般人家负担不起的奢侈消费。祝英台去杭州拜名师能碰上梁山伯,是因为梁山伯家本就是个小地主。乡试要去省里,会试要去京城,一路的吃住也是笔大花费。贾雨村不就是得了甄士隐50两银子的资助才能动身赶考。

奥黑子念大学申请助学贷款,毕业后用了21年直到43岁才还清贷款!那如果有个叫奥巴驴的乡巴佬穷鬼家的孩子没钱上大学,这时村里的财主给他钱资助他读完本科读硕博,完了还帮着考公当上公务员,请问这位奥巴驴要不要还钱还人情?

江南富裕,财主们有钱。有钱就可以聘请良师一对一辅导功课给予子孙最好的教育,有钱就可以资助有潜质的贫家子弟读书。这批人入仕当了官报恩反哺?几十年循环下来,大半个官场都得复姓‘东林’。

从教育入手,这就是东林党发迹之法门。

教育很重要,极端重要,是最顶层的舆论设计、最有效的团结手段。举个例子,请问中东各国中阿曼逆潮流而动,这个国家铁了心跟美英走是何缘故?是因为阿曼小国王是在英国留学的,曾进过英国军队服役。再请问印度老仙为何政令难行,因为把持印度国家的老乡绅们祖宗八辈接受的是英国教育。

再讲个冷知识,你可知自洪武朝500年后也一样将高考制度中断十年。也一样搞了分榜制,区别在于将大量的高等教育机会给到了贫寒底层人民,这就是后来被精英们大骂痛骂为荒唐无道的‘工农兵大学生’高校招生政策。

相隔500年,太祖们不约而同干了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为了教育公平!为了让最底层人民同样能享受到教育这一最大的福利,为了让穷人同样能享受到教育这一最大的人权。

至少在胶皮看来,受教育平等乃是最大的平等,受教育权利乃是最高的人权。

梁山也是,和东林党一样极端重视教育,不过梁山手里有东林党没有的东西---军队。两边翻脸,东林斗不过梁山。而穿越众亦不好下手,把东林党人一窝团灭,等于把大半个国家行政体系网络给掘了,到时候谁来干活?

有人说,可以学朱元璋时代,犯罪官员不能闲着,白天带着枷锁断案办公晚上挑灯夜书认罪书。可是兄弟,明太祖这么个伟人实属稀缺啊,你去问问柴子进他有这么大能耐不?

所以即便潇洒哥于东林党苦大仇深,恨不能把刘一璟那老匹夫做成人彘扔粪坑里头去,却也只能人前人后过过嘴瘾,实在没想好该如何对东林党下手。

对喽!那位刘一璟堪称刀笔吏,可把柴子进得罪狠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8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