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作者:凌小蛰2025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96章 轿子的魔力

书名: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作者:凌小蛰2025 字数:3.8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3

“龙的敌人是凤!”胶皮和吴有性齐刷刷脱口而出。

张真人给出的解密文档属于震惊体文,颠覆国人常识,过于耸人听闻,让两位客人难掩炸雷之惊讶,继而互相看上一眼。经这一眼,胶皮突然意识到身边这位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医学专家游山回来后换了身干净衣服,发髻梳得严丝缜密没一根杂毛外展。这人有洁癖呀!而自己可有些邋遢的,和这位兄台在一起倒是能酸碱中和。

啊呸!穆慧芸你乱七八糟想什么呢。

胶皮旋即关门打狗,把不合时宜的荒唐之想打了个魂飞魄散。

得亏机缘交汇穿越成功,身为穿越人士当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有足够的背景和能力跟这个‘凤’过过招呢。胶皮正暗自想着,有道童慌慌张张跑来报告一个不幸的消息,洪师也为烧龙头香不慎失足跌下悬崖,好在被山下树冠托住,性命当无忧。

怎么这么不小心呢!老洪为人不急不躁的,做事极稳当,会不会被人暗害哦!

道童所持拂尘随着他的头一起左右摇摆,龙头岩上那么多双眼睛都看到了,并非有人故意加害。只因龙头香处香客众多,排在洪师也身后之人嫌他事前麻烦,先磨磨蹭蹭正衣冠,点香时又屡点不着,恼他耽误功夫便要插队。洪师也不让,急急爬上去抢占下,伏着点香时不慎跌落。

张真人恼了,“荒唐!万寿宫岂不知他是我武当贵客。为何不清场,为何不安排道友相助?”

那道童道:“我也有此一问万寿宫。是贵客不欲搅扰并未表明身份,故万寿宫不知。”

胶皮和吴有性又一同双双站起,异口同声道:“人现在何...”

我们的吴神医发觉自己抢了领导的戏,旋即闭嘴。如此胶皮得以急切发问:“我家老洪人现在何处,快带我去。”

因老洪突发意外,此玄之又玄的龙凤之争奇幻故事暂停播讲。

先有武当道班的主动示好,梁山迅速做出满分回应,胶皮亲赴武当访问。随后武当方面又给出积极反馈,张显虚真人率杨洋等真人与梁山访团一道启程,回访梁山。如此高规格的频繁互动乃向外界释放消息:武当--山之双边友谊升温很猛、关系很铁。

武当访问团代表的故宫里那位,张显虚真人实打实的朱由校白手套,身份之尊、地位之高不容有丝毫怠慢。外事负责人老洪重伤卧床不起,无法下地理事,脑袋却没闲着,口头交代了一些接待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让穿越众特事特办,不走老套的接待流程,以最高规格、最不费钱的、具有梁山特色的接待方式,予以展现最大的热情和最高的重视:走出家门到村口迎接,就跟迎接新娘子一般隆重就对了!

武当贵客经神农架走神农溪水路而来,潇洒领着房安东、李冰等人北上巴东官渡口码头恭迎,码头处铺设20长迎宾红地毯。另有特别安排,将地头里真武塑像请到了位于沐抚司城司令部的曹少宿舍兼办公室最显眼处。

码头迎接之规格没啥说的,武当一行人无比满意。至于真武大帝像的请置位置则有诸多失策,需要帮着纠正。位置显眼是显眼了,可规矩呢?杨洋真人直言曹少不晓风水规矩!怎么能把真武大帝像置于窗台处正对房门!

完成祭拜钳工以及给真武塑像重塑金身之后,访问团团长张显虚在正式会谈中给予了梁山司高度评价,并致以感谢有二:出兵出钱平定西南;推广丰产作物战天斗地。梁山方面对此做出的回应是:为朝廷效力义不容辞;玉米红薯等丰产作物实则应当感激远在阿墨利加大陆的殷商先民,是他们培育出了这两个抗干旱粮食作物。更有当代内地的有识之士先行引入,梁山不过进行了育种改良,实不敢冒功。

有始有终,且终场比始发更能体现深厚情谊和紧密关系。双方人员经过三天的接触成为了无话不谈的亲密战友,对彼此的尊重却不因这份熟悉和亲密有所懈怠,反而是愈加的隆重。武当贵客依旧走水路回,穿越众四人集体恭送客人到官渡码头,目送客人航船走远。

潇洒认为武当对梁山为期三天的访问圆满成功,他送给张显虚真人的告别语是:“以后两家定要常来常往。”回头告诉同伴们,从张显虚的云游鞋爬上鲤鱼背的那刻起,正如胶皮判断的那样:穿越众与大明天子正式进入蜜月期,梁山战略安全无忧矣。

何为蜜月期?说的是梁山做好心理和物质准备,正式成为皇家黑手套,两家联手对付那个神秘暗黑力量,所谓内惩国贼、外抗强敌。

当然了,即便蜜月中的小情侣也是免不了闹个小别扭小情绪,张显虚真人在访问期间假杨洋真人之口批评了曹少轻慢神明之举。胶皮看出来了武当高层的分工:董事长只管给人戴大红花,得罪人的事归执行董事执行。而曹少也看出来了,赵果敢没白死,二团的战场表现特别是娄山关一战实在过于惊艳,一举打掉了大明天子的傲娇。所以他心情愉快,即便被人家说两句也浑然不在乎。

看到殷照云欣慰的笑容,胶皮打趣道:“依你看,你家长们此行对我们的接待工作还满意吧。”

殷照云舔着嘴唇笑笑,对穿越众说道:“那自然是相当满意。张真人见诸位领导只骑自行车不乘轿子之举,背地里尤为赞许。”

不是!老子身上辣么多的光环,尔等非要视而不见是吧!就特么盯着公务用车上纠缠不清了。

不坐轿子这事算老生常谈了。只是没想到武当高人和奢崇明会是一样的反应,别的触发不到他们的神经,只选择让轿子下沉到心灵深处。

不坐轿子咋就成高尚标签了!轿子有啥好的!当然了,轿子有最顶级最舒适的空气悬挂,颠簸感全无,所谓顶级云辇,乘坐体验遥遥领先。但前提是你得花高价聘请训练有素的轿夫,比买辆脚踏车花费多得多哩。且这玩意儿慢!笃悠悠地急死个人,哪有骑车畅快。

别,别。你殷照云不用给老子上课。泰森我两世为人岂能不知各种缘由。话说老早当年两厢的法兰西富康车卖不过三厢的德意志桑塔纳,知道为何么?最大的原因在于三厢车形同轿子,照顾到了中国有钱人的普遍心理。

啥心理哩?

这么说吧,后世的车子就是当世的轿子,交通工具之外被赋予了别的内涵,那就是排面、身份。

轿子这个人力交通工具是国人一大发明。轿子从车辆演变而来,《明史·舆服志》载:轿者,肩行之车。因此轿子又称为‘肩舆’,其字面意思就是扛在肩膀上的车厢。

坐轿子出行始于魏晋时期,是种相当有排场的出行方式,普通人根本就坐不起。到北宋时,轿子取代马车的趋势开始出现,其过程较缓慢,因为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抵制。北宋官员出行多骑马乘车,极少数特殊情况下才会乘轿。像王安石、司马光,他们就认为轿子是一种野蛮的交通工具,轿子以人代畜,野蛮而荒唐。可是,道路没有铺装、车辆没有避震,坐车出行也是种受罪。到南宋,朝廷南逃江南后,一来更加缺马,二来南方道路条件比平原为主的北方恶劣得多,很多地方车马难以通行。所以此时官员出行短途用轿、长途乘船,坐轿子不再被士人们视为不道德。轿子终于盛行开来,抬轿子的人越多越有排面。

到明清,轿子因其安稳舒适受到有钱人的喜爱,有钱人都爱坐轿子而非马车。有个说法是‘无轿不成官’。明清两代尤为明显,清朝读书人的人生四大理想:戴官帽、坐官轿、留着作、娶小娇。其中乘坐官轿更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古代多的就是规矩了,轿子也不例外。老百姓只能乘坐两人抬小轿,轿身上不能有过多装饰。官员根据品级可以使用4人抬最多不超过8人抬的大轿。于是轿子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成为身份地位的具象化表征。说到轿子,第一时间想到的必定是八抬大轿,正是婚礼使用的大轿,有钱人家会自备轿子和轿夫,至于普通老百姓就只能前往‘轿行’租赁,出嫁之时一定让女儿家坐一回轿子。没有轿子参和,这婚恐怕就结不成的。可以说轿子比今天的结婚证还重要。如此,普通百姓一辈子也有一次乘坐8抬大轿的机会,不过只有正妻才能乘坐八抬大轿,小妾或者是继室无此资格。这种8抬大轿就是花轿,只能用于嫁娶,如日常出行乘坐就是僭越,是要问罪的。

当然了,不出意外的话那一定是要出意外的。万历朝首辅张居正曾有过一顶32人抬的轿子,不,那不是轿子,那叫做房轿。

坐轿子舒服是舒服了,排面是排面了,弊端也是大大地。其一,导致中国的车辆制造技术严重倒退,从西周到民国还是两个轮子,没有轴承没有减震装置。其二,致使朝野不重视道路铺设。贵人都坐轿子,车好不好,路修得是否平整,对于做轿子的人关系不大。

既然人们十分在意轿子的深刻内涵,那么有必要用事实来教育那些不明真相的朋友们:穿越众也是贪图享受之辈。交通工具升级这个事是不是也该上上发条了。讲真,胶皮顶顶不喜欢骑马了,她的女性的屁股太柔,没法像男人们那样习惯骑马。骑车就更不雅观了,裙角飘飘地走光严重。她对泰森说道:“那什么,我很向往坐着奥迪A6行驶在柏油马路上。”

才A6,不是玛莎拉蒂,不算过分呢。泰森回道:“车子是一定要搞的,先把公共交通工具整出来。其实我早就琢磨造车、铺路这个事了。”他看向殷照云,“小殷,考考你,老祖宗可曾有过计里程收钱的车子?”这话问得,好比老外问国人:中国有没有好吃的。

秦汉就有出租车了,叫做‘记里鼓车’,利用齿轮转动来计算出行距离。设计制作都经过精密计算,尤其是车轮的直径大小,车轮转动一百圈便是行驶2里。齿轮的旋转由车轮带动,计程齿轮的转动速度很慢,每公里转1圈。与此同时,车上有特制的‘鼓槌人偶’,齿轮每转1圈牵动人偶敲击1次鼓槌,通过这种方式,乘客与司机都能知晓行驶距离。记里鼓车对行驶路面有较高要求,所以只在大城市存在。

待到了唐朝,朝廷开始整修道路,催生了‘油壁车’的出现。油壁车由六匹或者八匹马拉,封闭式车厢开有窗,既保证乘客隐私又不妨碍观景。唐朝的新娘子特别喜欢油壁车,常用它做婚车。

宋代公交车叫‘街车’,小型街车可容纳六人,大型的坐十人以上,这样分摊下来车费还是蛮便宜的。

至于当下么,殷照云很遗憾地表示全国各地并无专门运营的公交车辆。“林司令,期待我们梁山的记里鼓车、油壁车,还有那什么柏油路早些现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927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