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作者:凌小蛰2025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95章 绝地天通

书名: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作者:凌小蛰2025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吴有性笑的是世上只有真人并无假人。自古把神仙凡人以修教境界人分十二等,曰神人、天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卓人、士人、常人、倚人、佞人、恶人。神人、真人不在凡间位列仙班,统称神仙。成祖贵为天子也只是圣人、贤人,是为圣贤。杨洋道长乃是真人,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说他朱棣两句又何妨,此为点化也。

杨洋大笑,伸手指虚点吴有性道:“你这张嘴才十分敢讲万分犀利,定身无朋党。”--“吴医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太平经》将神仙分为六等,一神人、二真人、三仙人、四道人、五圣人、六贤人。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给助六合不足。故此,圣贤乃列仙班。”

吴有性闹了个大红脸,当即低眉顺目弯腰道歉。胶皮从杨洋的笑容可掬中没看出来有斗嘴斗赢了的快活,他笑脸里更多的是对吴有性的赞赏和认同。这个吴有性虽说傲娇却不刚愎自用,不会死要面子强词夺理,知道自己错了能立马认下。这人还挺可爱的呢。

不料吴有性低着头突然来了句:“杨真人,佛门中人又算什么人呢?”

要论穿越众里谁最不待见和尚,当属胶皮也。胶皮对佛教的态度是从小打下的基础,被她老妈给洗的脑。小时候缠着老妈讲故事,她老娘大字不识一农村妇女,讲的都是些民间故事坊间旧闻,最凄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为爱情片经典,而《火烧红莲寺》就是惊悚片的代表作,深深烙印在了胶皮幼小的心灵里。她老妈告诉女儿,离家不远有个潘垫村,老早在清朝时叫潘店镇,镇中红莲寺规模很大。乾隆年间红莲寺僧侣在佛像前装设机关,奸掳进香美女,被老百姓发现后一把火烧毁。

儿童时代形成的认知根深蒂固,女大十八变都没能给甩掉。胶皮告诉杨洋,梁山历来扬道抑佛,只许修宫观不准建和尚庙的,儒释道三位一体也不行,休想打着道家的旗号暗行礼佛之事。她大赞道家真修道忙驱魔,大骂和尚是假念经图赚钱。

殷照云道:“和尚跟东林党亲近,一个信众无算,一个银钱无数。”

胶皮道:“有钱有人强强联手,还有啥事干不成的。这两家志气大着呢!也不掂量掂量自己份量,自从上古绝地天通,我中华大地何曾有过神权哩。”

其实胶皮是对佛教无感是真,但未到憎恶的地步,背后编排和尚只为迎合武当,纯粹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让她惊讶的是,杨洋真人不来附和,反而为佛教主持公道,批评胶皮的言论过于偏激了。说中华文化到了魏晋南北朝已步入衰退,经五胡乱华这么一闹文明几乎要断档。亏得佛教东传,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两头是金风玉露一相逢,把佛教文化本土化改造之后的中华文化得以迎来第二春。

胶皮这是头一回听说有此论调,不置可否,礼节性笑笑算数。杨真人应该是个耿直人,见不得别人敷衍。遂举例论证‘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命由心造,福自我召’原出自佛家典籍,如今不仅为道家引用,亦成世俗俚语。

一直当隐身人的洪师也此刻向胶皮低头耳语,评价杨真人贪口舌之快,跟人争论起来非要赢下来不可的,梁山身为访客便让着点。然后附和杨洋高论,“此言出自大唐三藏法师所译《佛说无常经》。我司常批判佛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这句话唯心不假,却绝非宿命论观点。”话锋一转道,“武当道家文化博大精深,应出于兼容并蓄而博采众长。自古有佛道之争,武当能抛开门户之见取对手之长,这番胸襟实在叫洪师也佩服之至。”

此去金顶前呼后拥,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洪师也顺便告个假,他不陪着去了,更愿意独自前往南岩万寿宫烧龙头香。胶皮随即放人,如此引来杨真人一番言论,评价梁山司缺失了些规矩。此行公干,你洪师也做下属的,如何能撇下领导只顾着自己快活。吴有性立刻反驳说心怀大义则不拘小节,这是梁山最大的规矩。礼仪礼仪,内礼外仪。礼在每个人的心中,没有大事发生一般看不到。仪是做给人看的,做不得数。世人少礼多仪、轻礼重仪实则本末倒置。

“故此贵司力推丧事简办。”杨洋又哈哈大笑,称赞梁山司看得透更想得穿。“常言道不必多礼,此言差矣啊,应当是不必多仪。”

洪师也人走开了,他留下的话题不断。

“早听说你家梁山对西洋传来的耶稣教尤其防范打压。”

“确有此事,当初还枪毙了一个力图传教的洋和尚。”

杨洋偏头问道:“女善人,你等着力打压耶稣教会应知那桩离奇内幕,看来皇上倚重你梁山属实不假。”

离奇内幕,啥内幕?胶皮追着问。好奇心是科学家必备素质,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怎奈杨洋真人只晓得耶稣教会只是欧罗巴的犹太暗黑势力的傀儡木偶,所知不详,总之颇有怪力乱神之话本传奇。答应胶皮晚上饭后吃茶时,一定让张显虚真人把事情一五一十讲个清楚。

好奇心是人类刻写在基因中的特征,无法克服。如此一来胶皮参观金顶也就三心二意了,在之前受老洪的反复叮咛,在主人家众目睽睽之下进入金殿参拜真武倒也不敢马虎。

杨洋真人感念胶皮神色庄重行大礼,在一旁打稽首还礼,完了告诉胶皮:三拜象征人之三宝精气神、道之三宝道经师、天之三宝日月星,象征三才。九叩象征纯阳之数。三拜九叩能阴阳平衡,调七情去六欲,可益寿延年!

听懂了,杨洋这话意思说,你明着在拜真武其实就是为自己练瑜伽做健身,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行吧,以后一定没事多拜拜真武大帝。现在赶紧下山吧,只盼着快点吃晚饭好听一出好故事。

左等右等不见老洪回来,料想定是问道武当流连忘返。张真人差道童前往南岩喊他回来吃冷饭冷菜,众人开席吃饭就不等他了。

饭后茶水时间到,杨洋一个劲催,张显虚却不急讲故事,只说此事说来话长多有蹊跷,细说起来三天三夜都不够。胶皮说自己打小听故事就爱听中长篇,一晚上不够,就第二第三天同一时间继续开播。

张明显行推脱,只讲了个序言。说万历年间从欧罗巴意大利亚来的传教士利玛窦,这洋和尚把他们的天主叫做上帝。什么意思啊?天帝只一人,殷称上帝周称昊天,自商周以来,昊天上帝才是中国人唯一的天帝。如今江南一些官员皈依耶稣,甚至东南沿海的藩王都受蛊惑,供奉起那个译作上帝的God来。

张真人讲的这故事不好听,夜谈会里常听曹少有提及。这回只不过明确了西方宗教的God翻译成上帝是出自传教士利玛窦之手。欧洲传教士为便于传教,实现华夏基督化的野心,将God别有用心译成汉字古已有之的“上帝”,想把中国人的上帝偷梁换柱成西方的神。中国的基督教会欺骗百姓说,因为商朝崇拜上帝,中国应该回归上帝崇拜,上帝就是西方人的神。这些言论都是对华夏文化莫大的侮辱,对华夏文化最高神只的大不敬。

然后坏人得逞了,至少后世中国人看到上帝这个词,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西方那个主。这其实是文化洗脑已经深入骨髓,意识中已经鸠占鹊巢替换掉了实旨。中国人原本的上帝是昊天,昊天也就是道教里的玉皇大帝。后来的神怪小说里沿用了道教称谓,实际上先秦史料里正式的称谓就是上帝。

吴有性打了个无比欠揍的哈欠,表示自己准备要洗洗睡了。胶皮忍不住要笑自己的跟班是古往今来第一直人,这是在用身体语言告诉张真人:您的评书表演正如央视春节晚会,可用来催眠。于是乎一阵倦意十分配合地冲上眼皮,胶皮却不敢当众失礼,慌忙用手捂住脸,偷偷打了个无声的哈欠。

胶皮的举动难逃张真人的眯眯眼,摆摆手让屋子里一干旁人退下并紧闭房门,“女善人不忙,喝口茶,请听老道分解。所谓,龙踞中土、凤自西来…”

此持续千年的离奇近来新有发酵,发端于数月之前。有皇史宬值殿武士欲纵火焚烧《永乐大典》,皇上着东厂审讯查办此案,案犯却不肯吐露一字。背后一查,案犯受洗礼三年之久。

作为听众的杨洋真人这时喧宾夺主,插嘴道:“此案犯受荼毒已深,此案乃有所指,印证我大明阳气外泄,各路妖魔又纷纷伺机而动了。”--“真人继续啊。”

张真人面无表情清清嗓子准备继续发言。胶皮又要暗自发笑,看出来了,张老大对杨老二是忍无可忍继续再忍,威严巍峨的武当其实挺喜庆挺欢乐的。

“当今圣上细细翻阅成祖留下的案卷档案,得知先帝隐隐察觉妖魔洞界地府有个暗黑势力,千年来外遣胡人内使奸贼,在与我中华做对在加害我炎黄子孙。故此当年营造武当后,成祖即委我各宫观开醮作法,为大明为中华血脉之延续降魔除妖。”

修真魔幻类题材啊,喜欢,爱听!

张天师嗯嗯啊啊地请女善人喝茶消食。

“何必遮遮掩掩!你不提,我替你说。”杨洋真人看不下去了,直呼张显虚扭捏作态。直白问道:“东吁、叶尔羌胆敢作乱华夏为祸大明,女善人,你梁山军日后可有诛灭此二贼的打算?”--“嗨,明说了吧。交趾、西域乃我华夏故地,朝廷有意借此收复,奈何国库空虚有心无力,就问梁山愿不愿受朝廷驱使出兵收复失地。”

吴有性就不是胶皮的同事手下,但他分明干着秘书活还抢了外事发言人老洪的工作,这家伙插话道:“穆部长现已退出军事委员会,不再过问具体行军打仗之事。”

胶皮补刀道:“皇上直接下旨问就是,何必烦劳武当来打听哩。”

别人是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杨洋真人是真人不说假话,“倘若皇上直接问到了,那我武当这次的功劳岂不是没了。”

“有啊!我个人退出军委之前已经制定好反击作战的初步计划,具体如何实施我没细看。”

张显虚笑而不语,喝口茶润润嗓子,将茶盏当惊堂木一拍,等众人安静下来后说道:“诸位肃静,听老道细细道来。”

张真人唱的道情还真是应了《道德经》中那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85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