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作者:凌小蛰2025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49章 我的团长我的团

书名: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作者:凌小蛰2025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20天后,宋从龙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却只在老家门前一晃而过,不入家门,直奔毕节而去。

毕节,梁山军西方面军征兵处。

头戴蒙布钢盔,钢盔扣带扎扎实实扣在下巴上,钢盔下的阴影遮不住那威风凛凛的眼神。崭新的沙地迷彩作战服腰间扣着帆布武装带,武装带上别着半封闭手枪皮套,露出黑色的枪柄,皮套上一圈黄灿灿的子弹特别引人注目。而更吸睛的则是军装右臂上的臂贴,臂贴红底,绘有两杆交叉着的步枪黑色图案,图案下方绣有四个金字‘西方面军’。开有洞眼的一体式绑腿之下,是猪皮厚底大头军靴。

模特团长宋从龙大声喊:“来了,这身帆布做的迷彩作训服就是你们的!”

宋从龙摊开右手,喊一声,“贺伢子--”

“到--”贺伢子把背上的步枪交到团长手上。宋从龙拉开枪机,对准几十米外的土墙连开八枪,夯实的硬泥巴噼啪弹开,甚至钻到了一众人等的脖子里,烟尘散掉,子弹在土墙上凿出了8个洞眼。“26式半自动步枪,一口气不带歇能打8发子弹。西番的火绳枪在他跟前就是个孱孙。来了,你们的!”

宋从龙把枪扔还给贺伢子,喊一声:“撒罕--”

一旁待命的看上去老其实不老的撒罕挺胸而出,把自己的枪交给宋大团长。天上有盘旋的鹰,嗯--这个太高,移动靶没把握。宋从龙推栓上膛,举枪瞄准土墙上叽叽喳喳的小黄雀,小黄雀中弹弹飞,化为一滩带血的肉泥。“16式栓动步枪,半里地上指哪儿打哪儿。有了他,再也不用忌惮强弓劲弩。来了,你们的!”

顺手抛出,16栓划出个曲线稳稳当当落在了撒罕手中。宋从龙走到一个大家伙后面,伸展几下手掌,拉伸几下手指,挨个按响骨节。宋大团长做着充分的准备工作,他那是紧张,因为他也是第一次摆弄向前式水冷重机枪这头野猪般的大家伙,吃不准关键时候会不会给你发一通猪脾气。双手握紧握把,大拇指按下枪机,机枪抖动起来,枪口喷出火舌,对面的土墙如纸糊的哗啦啦倒下半截。黄土烟雾中,飞溅出来的柳条渣子在一个观众的脸上划出血印。

“撒罕,工兵铲。”

接过工兵铲,轻轻一碰,铲子面深深嵌入台柱子里寸许。“工兵铲,连盔甲带脑袋一劈两瓣。这家伙跟前,铁甲也是纸糊的泥捏的。来了,你们的。”

脱下身上的胸甲铺地上,勾勾手,从底下人群里弄把筒刀在手,抡圆了大吼一声,用足全身力气朝胸甲砍去,‘咣当’一声刀断,飞出一截断刀插在了一人的腿上。“插板胸甲,刀枪不入。有了他,千军万马来去自如。来了,你们的。”

在那个腿上中刀的倒霉蛋的惨叫声中,宋从龙跳上登记新兵用的方桌子。“我,姓宋名从龙!我的团在西域北庭城下打没了。我的军长告诉我,会再给我一个齐装满员的团,梁山军预备役里随便挑!我说心领啦――为什么?”

他扫视着底下,底下的老百姓低着头,再扫了眼外围看热闹的老弱病残孕们。“因为我要的是我的团!我的袍泽弟兄们,我要你们提到宋从龙三个字,心里想到的是我的团长!我提到我的袍泽弟兄们,心里想的是我的团!――我的军长生气啦,他说那你回你的水西找去!他知道的,我也知道,喝鸭池河水长大的水西兵都打没了!我说好,我就要水西兵,因为他们万里西征,和吐蕃人、和叶尔羌人打得很勇很猛!我对军长说过,只要还有一个水西佬,水西军团就么得死光!我是水东人!我是一个五体投地佩服水西军团的死水东佬!”

众人像梦游一般,脸上看不出激动看不出沸腾,但他们不用回头也知道有多少人正在沸腾。战死者家里的余孽们那是一定的,之前没当上梁山军现在又赶来报名的,他们的脸现在一定通红。宋从龙那家伙直接得像顶着脑门打的子弹,连“在下、兄弟”这样的谦虚词都没有,一个个“我”字被他吼得像是用枪药炸出来的。

---向《我的团长我的团》致敬!

宋从龙照着剧本对着镜子排练了好些天的慷慨激昂在短暂的沉默之后终于得到了掌声回馈,但是,终究无人站出来应征。

终于,“长官,小的是水东的,不是水西的你收不收?”

“收!”宋从龙斜刺里一指,“愿意跟着老子万里西征去杀西番的,站那边排队去。”

人群动了。一个、两个,三三两两,成群结队...

南京,原汁原味的明代南京城。

梁妃娘娘赵舒雅的马车是从南门聚宝门进的城。在梁山的时候就听泰森嚷嚷过,南京聚宝门城防工事复杂而科学,攻防一体,是我大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依照当时南京城墙建设工程总指挥胡惟庸的创意,包括聚宝门在内的城墙,每一块城砖都刻有烧制工匠和监制官员的名字,质量出了问题能进行两级追踪。正所谓‘南京城墙匠心传承、胡惟庸造砖碶名’。很多内地人都说,梁山的制造业质量追踪体系即来自于此,剽窃了胡惟庸的知识产权。对此,梁山司绝不肯承认的,曾于司治内部特意有过辟谣:实传承于两千年前的大秦帝国。要知道当年的秦帝国军工业就有双重质量跟踪制度,每件兵器上都铭有锻造工匠和复检官员的姓名。

名为聚宝门,实际前后过了四道门。

“万芳啊,最外边一道是叫月城吧?”

万芳,南京守备太监。对自己的工作很熟悉,工作范围内的事有问必答一问三连。“回梁妃娘娘,月城者,则城如其名,城垣弧形如弯月。此聚宝门皆方正故不称月城,里外三道皆瓮城。聚宝门庞大复杂,三瓮城四券门,规模之大结构之复杂,为推天下第一。”

天下第一啊,得好好看看。赵舒雅特意下车登上城楼,在万芳陪同下视察南京城防,察看了有着三道瓮城四道劵门的聚宝门,详细听取了千斤闸、瓮城、藏兵洞等城防设施在战时的功能。视察行将结束时,万芳拿出笔墨请梁妃娘娘题字到此一游。赵舒雅找了个借口避开陪同人群,翻开工作日志,找到此项工作重点内容细读强记,然后欣然提笔给聚宝门改了个名字:中华门。

当娘娘好啊,当一个能出宫的娘娘真好。能够借工作之便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全程五星级豪华游,最重要的是全程免费。不过赵舒雅觉得自己还是比不上李尚、徐承他们,自己国内游,人家出国游。演而优则妃的赵舒雅现在有的是机会到处玩,吃吃各地特色美食、看看古迹纵情山水。她打小生活在青山绿水的施州,鉴于工作和婚姻来到北京,深刻领略北方苦寒之地的精髓,在北京吃够了沙子。受够了!

来到南京一看,果然是传说中繁花似锦的烟花之地。南京有一景当为世界级景观,充分体现了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雄壮与霸气。站在中华门一眼就能看见,你不想看也没办法,这家伙太高大太炫目,眼睛里都是它。此,便是由永乐年间三宝太监督造的天下第一塔: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九层宝塔高78米,通体琉璃烧制。九层琉璃塔每一面墙壁之上有2扇窗户共计144扇。这些窗户全部用磨制得极薄的蚌壳封闭,蚌壳制成的窗罩名叫明瓦,是平板玻璃之前中国最好的建筑采光材料。144盏灯芯有1寸粗的长明灯分别安置在窗户之内。琉璃塔旁边建有油库,用于储存燃灯所需的灯油。塔上每盏油灯每夜所需灯油六两四钱,整个塔每月耗用灯油1530斤。每当暮色来临,琉璃塔上如火炬明亮的油灯彻夜不熄。无论月落星稀的傍晚还是风雨如注的黑夜,无论是在钟山脚下的丛林之中还是大江之上的渔舟之内,人们都能够看见这座高塔上的明灯。

当惊世界殊!大报恩寺琉璃塔值得一提再提。

宝塔主体结构用红砂岩建成,保持世界第一高度建筑的记录足足400年,在外国人眼中是为南京乃至中国标志性建筑,称之为‘中华大古董、永乐大窑器’。建成后不久即蜚声世界,引来西方人的羡慕和效仿。其中一位中国风铁粉便是那路易十四,此君在凡尔赛宫里打造了一座全部用瓷砖建造的特里亚侬瓷宫,其灵感就来源于大报恩寺琉璃塔。当时的欧洲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知“南京瓷塔”不知有长城。英国伦敦皇家植物园有座邱园塔,就是英国人在1762年模仿大报恩寺琉璃塔建的山寨品,完了之后印在了半英镑硬币上。而这股山寨风潮的起源归功于一个叫约翰·尼霍夫的荷兰人。1654年,荷兰画家尼霍夫来到南京将琉璃塔的形象画在了《中国出使记》里,随着这本书火遍欧洲南北,琉璃塔成为最为欧洲人熟知的中国建筑。安徒生没有来过中国,在其童话《天国花园》中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现在是从中国来的—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这里的瓷塔就是大报恩寺琉璃塔。

明清两代的大报恩寺就是个世界网红打卡地,成了外国人到中国必游景点,把它当作是中国的一个象征。热潮延续了几百年,美剧中依然可以发现剧中外卖盒子上印着大报恩寺琉璃塔图案的。

在外国人眼中,这个大家伙之与中国和后世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同等地位。只是火炬还在明灯已灭。

宝塔毁于太平天国内乱。1856年天京之变,北王韦昌辉因为担心翼王石达开占领琉璃塔架炮攻城,于是派兵在塔下挖地道引爆炸药炸宝塔地基,一面用火炮直接轰击塔身,最终使琉璃塔化作一堆瓦砾,而大报恩寺也被由此引发的大火焚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89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