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作者:凌小蛰2025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14章 北京梁山小镇

书名: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作者:凌小蛰2025 字数:4.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3

文官集团、东林党能向皇帝下黑手,平台上四个梁山好汉的性命可也没上保险。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吃饭、出行、睡觉,哪哪都能中招。我们的潇洒哥比较惜命,把武当警卫排扩编成平台警卫团,成立自家的8341部队也不算夸张了。

泰森不觉的是个事,认为梁山和东林党还没到撕破脸大打出手的地步。暗杀叶向高属于他们集团内部事务,清除叛徒,从道义上讲你还真不能喷东林。梁山军强大如斯,他敢断定东林轻易不敢对四人下黑手,正如后世里天下苦美久矣,萨达姆、卡扎菲他们也没敢对老小布什搞定点清除。

所以说,这次南征打得越漂亮,平台就越安全。

南征大军出发了,走水路到重庆,经贵州毕节据点休整后分二路直扑缅甸。一路从云南出,经保山瑞丽入缅。一路从广西出,经凭祥出镇南关借道安南入缅。中原进军中南半岛自古以来兵分二路,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进攻。当然,被进攻对象一贯而特定:以前的交趾、现在的安南。但这次安南白眼狼眼见苗头不对,静若处子躲过这雷霆一击。

闹哄哄的军营终于安静下来,穿越众得以腾出空来,开始制定并实施酝酿已久的计划。中华传统要继承,前人的经验不用白不用。布局了一年多的前手是时候撒出去了。你敢说好莱坞的作用不如美国大兵?正如潇洒所言:“经过大规模商品输出,经过多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梁山文化输出的主客观条件均已俱备。”

北京,赵家楼。

赵家楼离皇城不远,它不仅仅是个楼,乃是片宅院。之所以被叫做赵家楼,是因为建于假山之上的亭子造得高大挺拔了些,远远看去像个楼房。赵家楼,顾名思义主人家姓赵。宅子原主系隆庆年文渊阁大学士赵贞吉,现在的主人家赵英武,当朝都察院经历司经历。都姓赵。

我们的赵阿三已经是正六品御史言官,比他老头子强多了!老赵在这个年纪还只是大头兵一个呢。官运亨通的赵阿三为同僚所不齿,暗地里咒他阉党。说他阉党已是抬举,亦有骂他作‘阉党走狗’。

更有正义人士为其争辩,辩词尽显实事求是,称其为‘保皇党新秀’,又直言其乃是个酒囊饭袋,其中正有袁崇焕。袁大将军和王之臣玩不到一块儿,朱由校和魏忠贤无奈把军事才能较为有限的王之臣调出宁远弄回关里。此事让王之臣的小友赵经历很是气愤,他是言官俗称喷子,喷口水乃分内之事。上书为老王鸣不平,把关外袁崇焕臭骂一顿‘虚有其表、腹内空空’的同时,明里暗里指责皇帝和厂公对的袁崇焕过于纵容。

王之臣回京办事,顺道带了些关外土特产来赵家楼做客。前头说了,赵府假山上的赵家楼原本是个亭子,现经落地门窗全封闭改造实为冬暖夏烫的玻璃阳光房了。矗立在假山之巅的阳光房四面透光,到了晚上,里面点亮汽灯,眼神好的人即使站在宅子围墙外也能看清楼里每个人的面目。这不,有人站在黑暗中默默记下远处赵家楼里主客姓名。主人:都察院经历赵英武、兵部职方司主事李太虚。客人是3个大人物:原蓟辽督师王之臣、工部侍郎胡灯、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5人中有文官、有武官、有京官、有地方官,涉及军队、纪检、营造、情报各个实权部门。是什么风把他们吹到了一起?是共同的志向把他们聚拢在了赵家楼中,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光荣的称号:阉党,也叫保皇党。还有一个逐渐为人所共识的名字:梁山系--他们要么是从梁山走出来的,要么是梁山的同情拥趸者。今晚齐聚一室有大事相商:分赃。

阳光房里烟雾缭绕茶香扑鼻。主宾抽着红中华喝着特级金骏眉高谈阔论,也不怕被阴暗中的眼睛看见。他们才不怕呢!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屋子里的烟味太浓烈,许显纯推开玻璃门放些新鲜空气进来,顺便对假山下腰里别着手枪手中提着腰刀执行警戒的北镇抚司副千户端木赐和东厂执事丁修说道:“你俩也进来听听。”

“王恭厂,此遭天谴之地,那时候我也不明白我四叔为何要花大价钱盘下此地块,现在看来,梁山小镇对外开放真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许显纯啜口茶说道:“梁山营造从不出施州,而今曹部长开先河又让我等酌定受益人,无功受禄,惭愧惭愧!”

人前一张僵尸脸的丁修与端木赐相视一笑,笑意从嘴角直达脚心。他们很是赞同赵经历转述的他四叔的话:一铺养三代。何况这铺子完全按照梁山规制营造。好个梁山小镇!终于肯向大明士绅百姓开放售卖了。僵尸脸的丁修开口说了句天仙般的好话:“曹部长化腐朽为神奇,高手!”

26年端午,北京王恭厂大爆炸将周遭2.5平方公里夷为洼地与平地。王恭厂爆炸原本是个历史谜团,有好事者说是被陨石砸的,现在有了许显纯这位好朋友给出的内幕,可以负责任地揭示事实真相:在研高能炸药引发的爆炸。从那以后,大明朝全部尖端军工项目后继无人,被迫停顿,绝大部分国防科技探索项目丢失图纸资料,被迫取消。王恭厂只是个地名,爆炸点正式挂牌‘工部火药局’,而火药局三字只是个障眼法,这里集国防科研教学、武器研发制造,这里汇集大明朝最优秀国防科技人才,梁山之外引领国内最高科技前沿。这么说,王恭厂火药局相当于后世中国核工业部、国防科技大学、莱阳钢管厂…。大爆炸把大明最尖端军工人才和技术储备炸了个灰飞烟灭。

许显纯透露:可以肯定是遭人为破坏!而几乎可以肯定实施破坏者为东林一系!当时在研新型高能炸药为黄色无烟炸药,成品呈颗粒状与梁山军子弹里的装药无异。

许显纯还透露……

兄弟您不用再透露了。一看便知,综合爆炸效果的描述及爆炸现场的勘察情况来看,该种炸药当量应是tNt的30%上下。

不过许显纯有句贴心话还是要对赵阿三道明,说出来也不怕传出去,“新研黄药与梁山炸药性能相仿,火药局玩球对梁山倒是小确幸,皇上对梁山势必客气三分。”

京城首善之地,留着那一大摊子爆炸狼藉现场好比美女脸上的红斑狼疮,看着很不舒服,必须尽快处理。工部向户部要钱搞灾后重建,户部表示国库没钱。天启帝向首辅叶向高要主意,这位叶先生深知自己贴这个东林党的标签,不为皇帝信任,故只肯做好吉祥物,当时把事情踢给了次辅黄力极。黄老儿政务处理能力一般,劝架本事一流,说此事不归中央部委管,理应由北京市地方政府处理。可怜的顺天府除了骂黄次辅吃人饭不说人话,就只能张罗着砸锅卖铁。顺天府倒是想卖官鬻爵筹集善款,问题是再借顺天府尹一副胆他也不敢轻举妄动---九千岁在边上冷眼盯着呢。大当家的可以这么干,不代表允许手下人也这么干。

而正在此时,千里之外的梁山司拨来30万两巨款,由赵英武出面向顺天府协商以地赈灾之方案。顺天府尹算了笔账,普通百姓安置房加上灾民吃穿用度15万两足矣,紧一些的话12万两也将就对付得过去。受灾的官员自然要比草民得多给三五两,加一起,20万两打住。曹少以30万两银子收下地契,旬月后梁山住建部施工队就到了。胡灯协调来2000余民工打下手,白天干,晚上也不停工,几百盏汽灯挂起,几千人挑灯会战。按照梁山营造规制设计、全部建筑材料哪怕一砖一瓦均从几千里之遥的梁山运来的梁山小镇就此打下第一根桩子。和梁山本土有大不同,在京城施工没有时间限制,工地周围的老百姓和官吏们仿佛对夜深人静之时梁山小镇工地上发出的巨大噪音和震动自动免疫,这让住建部的项目工程负责人对京城官民宽容和善良产生了非常之好感,逢人便夸京城首善名符其实。

梁山小镇的建设施工亦成为京城一道美丽风景线,北京人听说过梁山建筑的不修边幅与雄伟舒适,却没亲眼见过此雄伟如何地拔地而起,施工期间,工地俨然成了个大戏台。人们亲眼见到高10层的摩天大楼以7天1层的速度盖起来。见到闻所未闻的化粪池、沼气池、水塔等住房附属设施。见到大幅玻璃门窗安装到高矮不等的房子上。工地每天被为数上千的人群层层围观,这又让住建部的职工诧异:难道说京城百姓福利保障那么好,不用上班干活的么!?

在围观和诧异中,梁山小镇用时半年完成小区内房屋、道路与设施施工。人们以为工程结束了,来工地帮工的民工个个都很沮丧,半年以来他们拿的是按梁山合同工工资水平结算的工钱,另有早中晚夜宵一天四顿工地餐管饱。梁山工头却道出喜讯来:“这哪儿跟哪儿呐,壳子是造好了,还有内装修哩。工程才进行了一半。”

在外头看不着内装修,一些京城的青皮混混跑进房子里看,他们跑上跑下东摸西看,只要不妨碍施工无人过来驱赶。他们看见成捆成捆包着鱼胶黑布的铜线埋进了墙壁里,于是不耻上问。正主懒得搭理,自有忙碌着的民工抽空训斥道:“莫非不曾听说过电灯么!”

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这些乡巴佬王八蛋建筑民工,几个月前还在青皮手下充当打手混饭吃。不过青皮们没功夫怒斥狗腿子们欺师灭祖,他们得赶紧把这天大的消息散出去。

‘梁山小镇也会用上电’---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京城大街小巷。紧接着,赵英武成为普天下最忙碌之人,他只盼有一万张嘴告诉熙熙攘攘前来询问的同僚们:“是的,小太阳会有的,千里传话筒也会有的。”这位是个实诚孩子,抛开政治取向和派别之争,对这小子的人品正反两派都是认可的。诚实正派的赵英武不分来问话的人是阉党、东林党还是骑墙派,一定会把话讲清楚,绝不会报喜不报忧:“电话只在梁山小镇范围内接通,对外不作延伸。”

随后,阜成门外3里之遥的一塘水洼被填平,须臾间起了一片薄板房子,房顶上挂起红字横幅:梁山小镇项目配套火力发电站工程建设指挥部。京城军民百姓都知道,自永乐年起京城内生产生活用煤炭都经由阜成门运到城里,烧煤发电的火力发电站选址于阜成门外,定是要取煤炭运输之便。想来梁山小镇通上电绝非讹传,铁板钉钉的事了。

没错,无论大明朝的大官或草民最羡慕施州的就是通电。有了电,就能用上小太阳(电灯),就能听上书匣子(有线广播),三伏天就能吹上电扇子(电风扇),就能用上千里传话筒(电话机)。此几样为当时内地人对梁山最直观印象,流行语叫做‘一转一亮二响’。当然,内地官民彼时还闹不清强弱电之分,比如千里传话筒和书匣子用的是弱电,弱电是闹不出人命的

梁山小镇开放工地任人参观之举好比后世饭店的开放式厨房,从原材料到烹煮到加油添醋一举一动全程让你看到,自觉接受监督,明明白白告诉你:这里实打实的微缩版施州,施州啥配置,本项目就有啥配置,绝非阉割版,主打一个童叟无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809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