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隆庆中兴

作者:休息的云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465章 水利兴修是非多(五)

书名:隆庆中兴 作者:休息的云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朱载坖还命令藩王们也可以上疏讨论此事,藩王们的上疏多集中在对于朝廷应该怎么想藩王们支付土地产出这个问题上,藩王们实在是对于地方官府难以信任,之前藩王的宗禄由地方负责的时候,拖欠宗禄已经是地方官府的常态了,所以藩王们对于地方官府实在是不能信任,藩王们认为,土地田赋应当由朝廷统一负责,而不是由地方官府来支付。

对于藩王的这个要求,朱载坖认为是可以理解的,朝廷要将藩王们的土地特权收回,还是要给这些藩王们以一定的保障,尤其是这些藩王们土地的产出,必须要保证这部分的收入能够如数的给到这些藩王们。朱载坖将这些藩王的意见转达给阁部重臣们,同时召集廷议。

朱载坖将重臣们和藩王的奏疏给臣子们传阅,商量应该怎么处理此事,大部分的臣子们都认为藩王现在所占有的土地过多,确实是应当予以限制,这点是朝野的臣子们都认同的,对于这个问题,朱载坖也认为要对于藩王的土地予以限制,但是究竟应当怎么样的限制,这是朝廷内部现在意见不一致的地方。

朱载坖现在是倾向于张居正的方案,这样是能够尽可能减少土地兼并的情况的,有不少的大臣们都支持张居正的主张,不过李春芳等人还是认为应当持重,不能太过于激进,毕竟是涉及到藩王的事情,同时这些费用开支,朝廷和地方官府怎么分担,都是需要慢慢商议的。

但是朱载坖显然不愿意再等下去了,再加上高拱再次向朱载坖上疏,请求致仕回乡,言辞恳切,朱载坖也不得不答应高拱,但是朱载坖也准备给高拱安排一个职务,让他负责河南的藩王土地管理,同时以张居正的奏疏为蓝本,摸索出一套对藩王田产的处理办法。

对于朱载坖的这个看法,臣子们也比较赞同的,现在河南的土地兼并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如果不予以解决的话,流民遍地,对于大明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所以朱载坖经过和阁部重臣们商量了之后,决定准允高拱回乡,同时加高拱河南观察使,专司藩王土地事宜,假节钺。

朱载坖随后召见了高拱,朱载坖笑着对高拱说道:“高师傅这次达成乡愿了,回家也是好事啊!”

高拱只是苦笑着对朱载坖说道:“陛下,老臣还能为陛下效一点犬马之劳,只是着藩王之事,陛下心中可有成算?”

朱载坖的看法很简单,就是藩王的土地必须予以处理,不能再允许藩王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同时要安置河南的百姓,减少河南的流民,同时也要保证保证藩王的利益,不能过于苛待藩王们。

其实这点的关键问题就是藩王的田产收入到底是有地方官府还是朝廷来支付,高拱认为如果交由地方官府,拖欠就不可避免,毕竟对于地方官府来说,财政本就拮据,藩王的事务优先级很低,不可能得到保证的,这点不光高拱,张居正也很清楚,所以高拱认为应当把这部分支出从河南的起运钱粮中予以扣除,专款专用,支付给藩王们,必须保证藩王们能够按时、足额的收到钱粮。

同时针对藩王府内贫富不均的情况,高拱认为这些钱粮不能直接交给藩王们,而是要根据藩府内部的贫富情况,向低级的宗室倾斜,尤其是各级将军们,要增加他们收入,这点也得到了朱载坖的同意,朱载坖将此事全权委托于高拱,责成高拱在河南试行宗藩新政。

除了对于藩王的土地改革之外,还有就是海上贸易的收入,也要在河南试点进行分配,朱载坖在和高拱商量之后,认为这笔银子应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直接支付给宗室的,主要包括按等级分配给各级宗室还有宗室女出嫁时也要从这笔银子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嫁妆,第二部分就是用于支持宗室自立的部分,主要包括宗学的建设,宗室中愿意参加科举的,要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还有就是对于宗室中有愿意兴办实业的,可以从这笔银子中领取或者借贷一部分资金,用作自己的启动的资金。

但是宗室兴办的工场等,不享受任何的优待,一应赋税和常人一样缴纳。

最后两人也谈及到了士绅们问题,其实高拱当然知道,一旦朱载坖将藩王手中的土地处理了之后,下一个目标必然是士绅,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不光李春芳、徐阶能看出了,朝堂之上,能看出来的人多了,高拱当然知道朱载坖的想法,而且他也是很支持朱载坖的这个看法。

他很清楚,如果不解决大明的土地兼并问题,迟早会造成流民遍地,民变四起的局面,所以对于大明的优免制度,是一定要予以纠正的,但是高拱认为,矫枉不能过正,士绅们毕竟拥有很强大的实力,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高拱认为优免的范围必须要严格限制在劳役之中,不能扩大到赋税领域,一旦士绅有田赋的优免,那么土地兼并就不可避免。

同时朝廷要坚持清丈田亩,加强对于土地的控制,其实当年严嵩等人制定的嘉靖三十四年优免则例是很好的,按照严嵩当时制定的则例,京官一品不过“优免役粮三十石”,而这种优免,指的是优免附着于“粮三十石”上的劳役,并不是免除他们的赋税。赋税该交还是要交,只不过劳役费用能少交杂役那一部分。

而且严嵩还规定,丁多粮少,不准以丁准粮;丁少粮多,不许以粮准丁。也就是说,你的优免额度是“三十石”和“三十丁”,无论是田亩还是人口的额度如果你没达到,那么不准以其他一项来补,可惜当年严嵩所制定的这个优免则例并没有能够贯彻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7637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