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隆庆中兴

作者:休息的云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545章 銮驾北巡边尘静(七)

书名:隆庆中兴 作者:休息的云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朱载坖在申时行的陪同下,查看了遵化、玉田、丰润等处的水利设施和营田情况,说实话,朱载坖对于申时行等人的能力还是非常满意的,两年时间内,申时行在北直隶兴修了大量的水利设施,使得整个北直隶上千万亩的土地得到了浇灌,开辟水田二十五万余亩,成效还是非常之显着的。

朱载坖随后赶往天津府,司农少卿徐贞明和北直隶营田使徐璠也赶来,朱载坖安顿下来之后,召见了两位臣子,朱载坖关心的是北直隶的屯垦和棉花种植、棉纺织业的效果到底如何。

徐贞明向朱载坖介绍了朝廷在北直隶的农田水利和屯垦情况,朝廷在北直隶修建了滏阳河西八闸,挖掘灌溉水渠一千八百余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时由于朝廷将大宁都司、开平诸屯卫、东胜诸卫等卫所陆续还归本镇,原本这些卫所的军屯土地也就留在了当地,申时行、徐贞明请求请这些土地租佃于百姓耕种。

朱载坖也在思考此事,这些土地原本就是军屯土地,现在卫所撤走,按理说确实是应该将这些土地分配给百姓耕种的,但是朱载坖考虑的显然是要更多一些,朱载坖要考虑的还是京师的粮食问题,朱载坖思考再三,决定将部分的军屯土地效仿东南处理没收士绅田产的办法你,出售给百姓。

而一些集中成片的土地,则招募无地的流民前来耕种,有朝廷提供种子、农具、耕牛等工具,种植粮食,除了百姓的口粮与赋税之外,其余粮食有朝廷出银予以收储,在北直隶也是一样,朱载坖要求北直隶地方官府也要大量收储粮食,储存于北直隶的各仓库之中,同时将京通仓也要在北直隶收储粮食。

而谈到北直隶的棉纺织业,徐璠还是很高兴,北直隶的土地面积广大,远超苏松,棉花产量也就更高,而且徐家的生意都是给朝廷做的,在北直隶就地制作的话,对于徐家来说也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费,徐家从文思院订购的大量的纺织机械,在天津、河间等州县开办纺织工场,据徐璠估计,现在每年北直隶所产布匹可达五百万匹,随着棉花播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北直隶的棉花产量还会进一步提高。

现在在河间、保定、天津三府,已经建立起了规模相当可观的纺织工业,每年可为朝廷课税达十万两,要是北直隶的棉布产量能够进一步提高的话,不但可以满足北直隶当地的需要和朝廷的采购需求,还可以直接从天津港出口到朝鲜、倭国等处,获利更加丰厚。

除了棉纺织业以外,还从东南引进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同时依靠朝廷从倭国弄来的生丝和北直隶本地的生丝,重新恢复起了北直隶的丝织产业,原本北直隶也是大明重要的丝绸产地,不仅有原本就生产丝绸的深州、易州和完县、元氏、邢台等地,又扩展到保定、定州、冀州等24个县,但多数是利用宅边隙地栽植的零星桑树,没有成片的桑园,丝织业逐渐衰退。

在徐璠联合东南商人,利用朝廷从倭国弄来的大量廉价生丝,重新在北直隶发展丝织行业,将所织成的丝绸通贡天津港出售给尼德兰等西夷商人,获利不菲。

现在天津作为北方最大的港口,也是大明在北方重要的贸易、航运中枢,地位是相当重要的,而且这里还有军器监、文思院的大量工场,每年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军器,同时也是北洋水师提督衙署的驻地,朱载坖首先召见了就是刚刚从倭国押运金银回来的北洋水师提督陈璘。

朱载坖现在关心的当然首先就是倭国的金银矿开采,毕竟大明花了这么大的力气,不惜远涉万里重洋,要是没有收获的话就有点可笑了,据陈璘的汇报,现在佐渡岛和越后、甲斐的金银矿的得以开采,安东卫也在佐渡岛上的大量开采金银矿,同时进行屯田,每年从佐渡岛、越后、甲斐,大明可以获得白银一百万两,黄金五万五千两,同时,大明的制钱和银钱也在倭国颇受欢迎,现在已经在倭国风行了。

倭国人用自己生产的金银还有铜料、生丝等物资交换大明的银钱和制钱,大明每年可以从中再赚取三十万两左右的纯利润,还有铜料,每年有近四百五十万斤的铜料从倭国输往大明,加上从缅甸运来的云南、缅甸铜料,大明铸钱缺乏铜料的情况已经得到极大的缓解了。

朱载坖对于水师还是很重视的,他向陈璘询问水师现在还有什么困难,陈璘也向朱载坖老实说道,水师现在最大的困难还是船只、水手不足,北洋水师所要承担的任务过重,负责防备倭国,巡航外海、驻防朝鲜、佐渡岛、越后、甲斐,还有为向安东都护府转运粮秣物资的船只护航,押解从倭国获得的金银等重要物资回国,确实显得力有不逮。

除了船只、水手的缺乏之外,军器监没有针对水师研发合用的兵器也是一个问题,现在水师所用的兵器都是直接由军器监提供的,但是军器监往往就是按照陆军所用军器给水师配发,并不合用。以火铳为例,水师也很喜欢燧发火铳,但是官军所用的火铳,铳管太长,并不适合海上跳帮所使用,而且所配发的独头锥形弹丸在海上也并不合用,水师的跳帮作战,距离很近,霰弹远比独头弹何用多了,而且包装弹药的纸包不够防潮,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朱载坖让陈璘回去详细拟定一个奏疏,陈述水师所需要的军器,至于船只、水手的问题,朱载坖也只能想办法解决了,因为现在整个大明都缺海船,不仅仅是朝廷缺,民间也缺,殷正茂、俞咨皋等人之前还向朱载坖上疏,要求再向南洋水师和缅甸水师添调战舰,以备不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054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