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隆庆中兴

作者:休息的云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542章 銮驾北巡边尘静(四)

书名:隆庆中兴 作者:休息的云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对于这个问题,朱载坖一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现在要兴修道路,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还需要长久的时间,而且这还是在北方,地形相对比较平缓,而在南方水网纵横,要想兴修道路,难度更大,所以朱载坖也只得答应回京之后增拨钱粮,支持蓟辽等镇修建道路。

朱载坖还询问了现在沿边堡垒尤其是外边堡垒的营建进度,现在此事是大明北部边防最重要的事情,不仅仅是朱载坖重视,在新收复的开平、东胜、河套等地,朝廷都要求修筑边堡,加强朝廷对于这些新归故土的控制,内阁、兵部一直严厉催促工程。

不过大宁镇的情况还算不错,因为大宁镇所要修建的边堡,大多都有洪武时的旧城作为依据,官军现在只需要以洪武时的旧城作为蓝本,加以修缮就足够使用了,不过朱载坖也提出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官军的火力构成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官军不再以弓矢作为主要的远程压制火力,火铳和火炮在官军的火力打击中所占的比例已经是越来越重了。

而现在大明的边堡,还是主要以传统的中式边堡为主,城墙通常筑得很高大,并且用石或者砖进行加固,还设置了一些塔楼或者马面来获得额外的火力输出,一些重要的城池,还要设置瓮城等额外的城防设施,这些边堡的防备确实很完善,但是对于火器来说,就并不完美了。

这种边堡并不利于官军的火器,尤其是火炮发扬火力,有着很大的火力盲区,朱载坖的建议是要根据现在官军火力配置的变化,研究适合现在官军火力配置的堡垒体系,朱载坖之前不是没有考虑的西方的棱堡,但是朱载坖认为,棱堡在大明作用不大,因为棱堡是一个纯防御工事,而大明的边堡,不仅仅是一个防御工事,还是官军的生活居所,附近还可能有大量官军的屯田,这种情况的不同就意味着大明不可能完全采用棱堡的形式。

而且棱堡依赖于火药武器,而在没有火炮的情况下,其低矮的城墙更容易被攀越,工程量也相当的浩大,尤其是他低矮的城墙,对于拥有大量蒙古骑兵的北虏来说,这些玩意是不能为大明的士卒提供良好的防御的,不过棱堡的一些设计理念是可以被采用的,就是利用各种障碍物,迟滞和延长进攻方的进攻路径,增加进攻方暴露于己方火力下的时间,同时尽可能的减少火力盲区,使得己方可以从多个方向进行火力覆盖,无论进攻方从哪个方向进攻,都会暴露在多个火力通道的打击下。

朱载坖希望由蓟镇和国子武学工兵科一道负责新型堡垒的研发,先在蓟镇试验,然后在大明的外边大规模的营建。

朱载坖然后询问蓟镇诸将,现在有什么困难,蓟镇诸将们也向朱载坖陈述了一些现在面临的困难,首先就是火炮,尤其是重炮数量严重不足,因为现在大明要兴修众多的边堡,自然是需要大量用于城防的十斤、十二斤重炮,而现在天津铸炮厂产能有限,显然不足以保证边镇的需求,这也确实是个问题。

还有就是实行镇协体制之后,蓟镇编设的官军太少,大量的官军都要被调往大宁和辽东,不少的士卒有畏惧情绪,认为大宁、辽东都是苦寒之地,不愿前往大宁和辽东,军心有些浮动。

朱载坖认为,首先要向士卒们说明这个道理,当兵吃饷,就要服从命令,朝廷要想方设法保证士卒们的军饷,士卒们也要服从朝廷的命令,军令如山,军法无情,这是朝廷已经决定了的事情,就由不得那个人抱怨,上至于提督总兵、下至于普通士卒都要服从朝廷的命令,概莫能外。

第二点就是要予以安抚,朱载坖当即决定从内承运库拨银十万元,散给去辽东、大宁戍守的将士,同时提高这些戍边将士的待遇,大宁、辽东戍边军士,增发军饷每月三钱,本色军粮增加三斗,以安抚士卒们,同时给予各种待遇,如在辽东大宁服役十年之后,就可以退役,不仅朝廷负责安置这些士卒们,还有分给他们中愿意落户在辽东、大宁的士卒们田五十亩,十年起科,也就是免税十年。

同时增发大宁辽东两镇士卒们报考国子武学的名额,军官们也要优先提拔,以示朝廷对于守边将士们的优待。除此之外就是军官们对于武器的一些意见,上次征虏所使用的震天雷效果不错,可以推广三军使用,要做的更加便于投掷,威力也可以做得更大一些了。

朱载坖在三屯营待了一晚上,就赶赴了遵化,这里是现在大明在北方重要的工业中心,冶金中心,遵化铁厂负责为大明朝廷生产所需的铁料与钢材,现在这里已经不是用的大鉴炉的,而是使用的更加高大的竖炉,生产生铁的效率和产量比之大鉴炉要高得多了。

大鉴炉的高度为一丈三尺,炉子全身是石头砌成,并以牛头石为内壁,用简千石作为炉门,用黑沙做原料,石子捣碎作为熔化剂,使铁砂始销成铁。不仅如此,工匠也还用草灰或骨灰来充当熔化剂,和骨瓷的原理类似,可以有效的降低铸铁的熔点。而且,这种高炉可以连续使用90天。

而现在使用的竖炉,炉子的形状像个瓶子,口部向上,宽度约一丈,底部厚度三丈五尺,形状相对称,厚度约二尺。炉子的建造使用的是灰沙、盐和醋,外部用藤条束紧,支撑则采用木材,鼓风的木扇高约五至六尺,宽约四尺,需要四个人操作。装料使用的是“机车”,一天一夜可以产出12版铁,每版300斤,一座竖炉需要百余名工匠才能操作,而整个遵化铁厂,有一百二十座这样的竖炉,还要炼熟铁白作炉和专门用于炼钢工匠,整个遵化铁厂的工匠超过两万人,规模浩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048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