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隆庆中兴

作者:休息的云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590章 钱法通行国用饶(三)

书名:隆庆中兴 作者:休息的云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而在朱载坖的命令之下,太子朱翊釴去翰林院和户部调取了有关宝钞的相关档案,详细研究起来,这是有关大明经济的大事,朱翊釴很清楚,这也是朱载坖给他出的一道考题,所以朱翊釴很认真的查阅相关的资料,准备将宝钞的前因后果理清楚。

宝钞从洪武八年开始发行到宣德三年被宣宗皇帝下旨停造,一共印刷制造了数十年,大明朝廷所发行的宝钞数量是十分庞大的,以洪武十八年为例,洪武十八年二月二十五日造钞起,至十二月天寒止,尽力所造钞六百九十四万六千五百九十九贯。

也就是说洪武十八年一年,大明朝廷所制造的宝钞高达近七百万贯,其余年份,最少也在五百五十万贯左右,这么多年下来,大明所发行的宝钞数量肯定是极为惊人的,这点不光是朱载坖很清楚,朱翊釴在查阅了资料之后也是很吃惊的。

关于为什么要发行宝钞,太祖皇帝曾经解释过自己的想法,在太祖实录中,朱翊釴找到了太祖皇帝的原文,朱元璋当时说道:“有司责民出铜,民间皆毁器物以输官鼓铸,甚劳。而奸民复多盗铸者,又商贾转易,钱重道远,不能多致,颇不便。以宋有交会法,而元时亦尝造交钞及中统、至正宝钞,其法省便,易于流转,可以去鼓铸之害。”

这是太祖皇帝自己解释的原因,但是朱翊釴也很清楚,这种能冠冕堂皇说出来的话,未必是真实的原因,仔细的原因还是要从当时的情况去还原,朱翊釴认为,太祖显然有不能明言的原因,朱翊釴认为,发行宝钞的洪武八年,正是大明建国初期,府库空竭,金银储备缺乏,财政开支窘迫,故而兴造宝钞以济金银之不足。这可能是太祖发行宝钞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朱翊釴仔细研究了太祖发行宝钞的详细规定之后,发现了大明宝钞和宋元交钞的不同,宋元交钞是一种相对自由的货币,百姓可以用交钞购买货物,也可以用交钞去兑换铜钱等实物货币,但是大明宝钞不同,大明宝钞于百姓而言是不可兑换性纸币,但对国家而言,大明宝钞却是可兑换性纸币。

虽然朝廷一再规定禁止民间行使金银,但却允许民间以金银兑换宝钞,这他妈不是金圆券吗?果然是传承有序啊!说白了,就是朝廷用宝钞掠夺民间的金银,这就说明宝钞从设计上就不是一种货币,而是朝廷掠夺民间财富的工具,大明宝钞这种钞制维持的可能性唯一的生命源泉就是朝廷法令的威力,从发行宝钞开始,朝廷就没想过怎么维持宝钞的信用。

朝廷是以强制政令推行宝钞的,但是这种政令注定无法维持多久,洪武二十七年,因为东南的百姓拒绝使用宝钞,太祖皇帝还专门下旨称:“国家造钞令与铜钱相兼行使,本以便民。比年以来,民心刁诈,乃以钱钞任意亏折行使。致令钞法不行,甚失立法便民之意。宜令有司悉收其钱归官,依数换钞,不许更用铜钱行使。限半月,凡军民商贾所有铜钱悉送赴官,敢有私自行使及埋藏弃毁者,罪之。”

这份诏书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说明在洪武末年,宝钞就已经出现了大幅度的贬值,而且百姓也不可以使用宝钞,但是朝廷为了强推宝钞,甚至废除了铜钱的流通,同时强行要求将百姓手中的铜钱予以兑换,属实是装都不装了,直接准备掠夺百姓手中的财富,这也是宝钞无法长久流通的主要愿意。

事实上在洪武末年,宝钞就已经大幅度贬值了,洪武二十七年,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折使,至有以钱百六十文折钞一贯者。福建、两广、江西诸处大率皆然,由是物价涌贵,而钞法益坏不行。

虽然朝廷以严刑峻法试图继续维护宝钞的流通,但是实际上即便是如此,也难以维持宝钞的流通了,再加上洪武、永乐时期朝廷用兵频繁,为了赏赐士卒,购买马匹甚至于发放官俸都是用宝钞支付的,大量的宝钞被朝廷强制投放到市场当中,这就必然导致宝钞的急剧贬值。

所以朱翊釴再查阅了所有的资料之后,在向朱载坖陈奏的有关宝钞的情况时,总结了宝钞之所以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一是宝钞只能单向兑换,本身就不是被朝廷当作货币来印制的,这一点是主要原因,太祖皇帝在发行宝钞的时候,就不是希望宝钞能够像宋元的交钞一样具备货币性质的纸币,当然太祖时期的朝廷财政也确实是非常紧张,无法为宝钞的发行提供足够的提供足够的准备金,这是宝钞之所以失败的主要原因。

其二就是宝钞的发行完全以朝廷的财政需要为准,根本不考虑百姓和国家的实际情况,随意滥发,这是导致宝钞大规模贬值的直接原因。宝钞刚刚开始发行时,朝廷尚且能够有所节制,洪武九年至十四年,宝钞临行性支出基本控制在百万贯以内。洪武十五年开始突破一百万贯,达到一百一十二万贯。

随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洪武十六年达二百四十万贯,到最高峰的洪武二十六年,宝钞的发行量超过了一千万贯,也难怪来年宝钞就大幅度贬值,而在洪武年间就已经大规模超发的宝钞,在永乐年间继续被大规模超发,成祖时五征漠北,营建北京,修通运河,都需要大量的钱财,一旦朝廷用度缺乏,就选择大量发行宝钞,宝钞的滥发情况就更加严重了。

说白了,宝钞的贬值,从一开始就是注定了的,因为发行大明宝钞目的不在于便民,而真正在于财政需要,朝廷从来没有考虑过应当怎么使得宝钞能够有序流通,只是考虑怎么满足财政需要,这样的政策,自然不可能长久。

朱载坖在接到了朱翊釴的回奏之后,再度召集阁部重臣商量此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345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