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隆庆中兴

作者:休息的云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543章 銮驾北巡边尘静(五)

书名:隆庆中兴 作者:休息的云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在这方面,现在大明的技术和产量都是绝对碾压西夷的,现在他们的冶炼技术给大明提鞋都不配,在朱载坖的刺激之下,遵化铁厂的现任主事,就是工匠出身的正六品官员,他之所以能够从一介白身变成大明的六品军官,就是因为他发明了一项技术,可以直接从铁矿石炼制熟铁。

凿取石头,最好的是石头,其次是硬石,击碎后,和焦炭混合,放入筒中,放在方形炉中,周围用火加热。刚开始还没有形成铁,再次碎碎,换用更简单的炉子,加大火力,每块石头可以得到两斗铁,成为生铁。再取最坏的部分,放入圆形炉中,用木火来攻击底部,一人拿着长钩搅拌成团后取出,成为熟铁,减少了两次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论功升为六品。

朱载坖对此非常满意,对他说道:“你要是能够让遵化铁厂在不增加工匠的基础上再增产三成,朕让你当指挥佥事!”

这主事连忙磕头向朱载坖保证此事,朱载坖正在查看遵化铁厂的时候,顺天巡抚申时行已经从河间府赶到了,正在外面求见朱载坖,朱载坖于是前去见他。

朱载坖问道:“申卿不在河间府,为何赶来遵化?”

申时行说道:“陛下不在京师,为何也在遵化?”

朱载坖看了申时行一眼说道:“朕为天子,天下之大,何处不能去得?”

申时行也说道:“臣为守臣,此乃臣之信地,臣为何不能来?”

朱载坖心中有些奇怪,难道申时行更年期到了,申时行一向以温和着称,怎么今日上来就这么呛朱载坖,这可不是他的性格,朱载坖说道:“申卿有话直说就行,不必如此,但是若是那些人讲过的,就不必再言了!”

申时行这才说道:“天子出巡,春秋正义,臣不敢反对,然陛下白龙鱼服,轻弃车辇,不是武宗旧事乎?”

朱载坖这才明白申时行愤怒的原因,当然武宗就是带着护驾轻骑,到处乱窜,所以申时行担心的就是朱载坖和武宗一样,朱载坖笑着摆摆手说道:“朕知道轻重,只不过车辇太慢,将其留在后面了。”

申时行的脸色这才好看一些了,朱载坖于是带着申时行一道返回去巡视遵化铁厂,对于自己辖区内的这座大明最大的官营铁厂,申时行还是第一次来,热气逼人的炼铁炉使得他很快就大汗淋漓,尽管现在天气还不算太热,但是朱载坖等人都已经受不了了,在戚继光等人的劝说下,朱载坖才离开遵化铁厂。

朱载坖出来之后对随行的官员们说道:“工匠劳作之苦,可见一斑啊!朕深感愧疚啊!”

朱载坖随后问道遵化铁厂的主事:“这遵化铁厂,有冰窖吗?”

主事还以为是朱载坖要用,吓得赶紧跪下说道:“陛下,这遵化没有冰窖,只有河间府才有,臣立马派人去取!”

朱载坖摆摆手说道:“又不是朕要用,这铁厂内整日热气蒸腾,若是到了夏日,怎生得了?工匠中暑若不及时施救,是要死人的!要建设冰窖,用于解暑。”

朱载坖随即吩咐随行的内官监太监李芳,由内承运库出银,为遵化铁厂的这些工匠营建一座大型的冰窖,以供他们夏日解暑用,现在大明的冰窖技术已经是非常之成熟了,不管是宫廷内还是各衙署、官绅富户,有的有自己建设的冰窖,有的从民间的冰窖购买冰块,用以解暑,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

对于冰窖的建设,大明现在的技术已经是非常之成熟了,冰窖是用石材和城砖砌成。因为是要长期储存冰块,多用砖砌成窖壁。窖底铺设砖块或者石板,向一端或两端倾斜,最低处与窖外排水沟或专门挖的井相连,以便融水时及时排出或由设在窖外的井口抽出。窖顶有屋宇上覆,一般长七丈一尺,宽一丈九尺,柱高七尺,梁五道。

砖窖的修建方法十分特殊,用城砖垒砌灌浆,表面贴沙滚子砖,抹以石灰泥,再码以筒瓦。砖窖的四壁自下而上先砌五尺高的条石,再砌条砖至八尺半米高,然后起条砖拱券,形成拱顶。该处窖墙厚达七尺,使得冰窖隔热效果极佳,纵使在炎炎夏日进入冰窖也觉得寒冷难耐。

朱载坖命令由内承运库出银,在遵化铁厂营建大型的冰窖,在冬天就去梨河上游的冰块予以储存起来,以供夏天给这些工匠解暑用,朱载坖还明令规定,冰窖所储之冰,只准用于遵化铁厂的工匠解暑,任何其他衙门敢于擅自使用,即行逮治,削籍不用。

同时朱载坖还下令,不仅是遵化铁厂,还有军器监下属的各个大型工场,朝廷的大型工场等,都要修建冰窖,用于给这些工匠夏季解暑之后,吩咐完这些之后,朱载坖和申时行就驻跸于遵化县,遵化县令赶紧将县城中最好的宅院给朱载坖腾出来,同时安排饮食。

朱载坖对于饮食到没有那么讲究,而是详细向遵化县令询问相关的情况,遵化原本在大明吏部属于极边要冲之地,既紧邻大明边墙,又极为贫瘠,一年的赋税加起来也没有多少,而且还风险极大,一旦北虏入寇,县令是有守土之责,要是失陷城池,死则死矣,一旦脱逃,那大明律可不是说着玩的。所以这个遵化县令一向不是进士们的去处,虽然现在遵化不存在北虏威胁了,但是仍旧是一个穷县。

从这个县令朱载坖就知道,他是山东人,原本是个举人,屡试不第之后参加了吏部的大挑,从教谕做起,十六年才得以迁转至正七品知县,成为了百里侯,即便是成为了百里侯,还是一个进士们都不愿意来的地方,不过据申时行介绍,遵化县这两年考绩都是上中,端的是不错。

而且这个知县熟知庶务,对于遵化的情况十分了解,朱载坖仔细询问,他都能对答如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282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