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7章 开设学堂

书名: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足金一百两;足银五百两;上好绸缎二十匹;马两匹……”

为了老管,沈云峰一脸黑线在柏有志出具的聘礼欠条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这老匹夫,明知我上面列的东西一应俱无,偏偏搞这个东西有何意思。

得知柏有志夫妇答应了婚事,柏洁喜不自胜,就要给沈云峰下跪,被老管一把拉住。

“夫人,婚后,他得叫你一声师娘,你怎能跪他。”

沈云峰一边赶忙扶起孕妇,一边白眼老管:“以后你休提老师二字,不耻与你讲师德。”

沈云彤陪着柏洁下去柏家村,商量婚礼事宜,沈云峰让张大强陪着,多个谈判的帮手。

等柏洁他们走了,沈云峰正色的把老管和田虎都喊到自己办公室,眼下将面对一个新的问题。

柏家村人不要老管入赘,那柏洁就要住到物流园来,柏洁还有个十一岁的儿子,怎么办。

那物流园里的秘密无法对柏洁和她儿子设防。

老管也沉默了,他原本以为沈云峰提出入赘只是简单的膈应他,没想到还有这深层的意思。

想了半天,老管说不行在物流园和柏家村之间找个地方盖个房子,他和柏洁去那里住。

沈云峰想了想说:“不妥,这样离心离德,还是让柏洁来住,在一楼找个房间做新房,也让小彤好帮助照料,老师难得老来得子,不能有闪失。”

“至于柏洁那边,老师还是要守口如瓶,穿越而来太过于惊世骇俗,不能说,还是坚持原来的说法。”

“古代出嫁从夫,柏家诗书传家,这点道理女子应当懂,老师要说清楚,搬到这里来,就是你管家的人了,以后要与柏家心里要分个清楚,物流园的事情,一概不与白家说。”

“那小孩儿也算是老师继子,想必也要跟着母亲上来,那先丢在沈松那里学习,先框住他,等他眼界开了,自然也就好教育了。”

老管听了,感叹到:“老师我一时糊涂,没控制住自我,给你们添了麻烦,真是该死。”

沈云峰说:“算了,已经既成事实,就积极面对,我们这些秘密,迟早也是要被亲近的人知道,无非想妥善一点,慢慢暴露。”

“但不能暴露穿越而来,这是个底线。待小彤回来,该上锁的地方还要锁起来,柏洁也识的几个字,仓库有些东西都有标识年代,保不准被她看到,尤其收集的书本资料,更不要看到为好。”

“待孩子生了,与我们亲近,她自然也就把这边当家了,到时候也就安心了。”

很快,喜讯就传遍了柏家村,村民都十分惊讶,但有族长夫人发话,也没人说道啥.毕竟在大部分人只能活五十来岁的年代,三十多岁的女人也就是老女人了,只是管老师六十岁尚能续弦,还是很厉害的。

至于柏洁被搞大肚子这种事情,柏家村的其他人是想都没有朝这方面想的.

一是不敢想,柏家有人敢如此败坏门风。二还是不敢想,管先生都六十有一了,还能播种。

物流园这边就赶紧给老管布置新房,这边差人送肉送鱼下去柏家村。

条件简陋,但粮食富余,好吃好喝才有气氛。

柏家村也条件有限,喜服也是传了多少年,沈云彤嫌弃破旧,就在库房里找了件大红的裙子照着柏洁的身材改了,反正明清的衣服也不大讲究腰身,随便改改,再找点红色的头饰让柏洁戴上,也是喜气盎然。

老管也换了一套新衣服,戴上柏家村传下的新郎的喜帽,也算有了喜气,再当一次新郎官。

柏洁的儿子柏林在母亲告诫之后,便被沈云峰领着拜了沈松为师傅。

他还想着婚宴的肉食,沈云峰敲了他一下,上去了,还愁没肉食吃?于是柏林高高兴兴的跟着沈松走了。

沈云峰不吝啬,反正试验酿造的档次高一点的酒现时也不好销,就安排柏家村的人取出来让大家饮用。

肉食大米管吃管饱,简单又热闹的办了婚事。

六十岁的管老师出人意料的第一个结婚了,沈云彤喝了几杯酒,一个劲的暗示田虎。

田虎则闷不作声,气得沈云彤狠狠踢了田虎几脚。

沈云彤的科普,柏洁不让老管近身。

老管也是有文化的人,也知道让柏洁养胎,带着“戴罪立功”的心理,一门心思开始编撰学堂的教材。

以前当老师,是拿着课本照本宣科,他现在是编撰教材,这个档次提升的不是一丁半点,能不能青史留名不说,但自己心理是极大的满足。

学堂的章程已经拟过,柏家村5岁以上15岁以下没有先天痴呆的均要进学堂学习。

学堂开设《通识》、《算术》、《理化》、《农桑与手工》四门课程,辅之《体格》一门由田虎专门负责。《通识》一课涵盖识字、诗文和礼仪。

导师由“丰南号”人员及柏家村原本担任教习人员出任,管先生任学堂的主任。

这主任也就是校长,穿越前老管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个校长,一直没实现,现在实现了。

学堂每日开设早课,早课上午教授;

下午为午课,午课10岁以上孩童则按兴趣到工场、田地跟班学习;

晚上为晚课,柏家村所有人都可参加,主要讲《通识》,也是为了提高识字率和科普。

在柏家村一片空地上,连赶慢赶用毛竹搭建了一间教室。

不是沈云峰舍不得砖头,而是教室跨度大,他怕建筑技术不过关,不安全,反正广西这地方也不虞寒冷,只要挡雨就好。

黑板是在物流园里寻的绿色防锈漆刷在木板上,粉笔则是直接拿石灰用,反正都不是教授太复杂的东西,学生也就那几个,凑合着用。

柏有志已经悄悄的将祖训从诗书传家改成耕读传家,对学堂课程设置也不置可否,家族的教育传承不仅仅是学堂,而是家族事宜的潜移默化。

白家家族的教育传承这么多年在大山里只能让家族愈加衰败,不如让沈云峰去折腾一番。

至少他们来了之后,现在粮食富余,居住上了更好的房屋。

学堂里除了柏家子弟也就加上土匪窝里的那个小姑娘,一共适龄的也就十九个人。年幼的坐在后面,上课当故事听,一天习得一两个字就可以了。

稍大一点的布置一两题算术,或者物理的简单观察题。人不多,每天也检查的过来。将将就就,一锅烩。

沈云峰第一课授的是地理,他画了个圆球,再画了两个圆球。让大家知道地球的概念,然后再两个圆球上画出五大洲大概的样子,中国的样子,还有广西的样子。

然后再画了一横,告诉大家,这里就是十万大山,就是大家生活的地方。

小孩儿个个都听的津津有味,天圆地方他们已经接受这不是事实,但地球的概念还是模糊的,更无法想象出那么大洲和海洋,也无法想象大山在地球上只是粉笔轻轻的一横。

沈云峰在孩儿们心目中播下了种子,他写下: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要求每个孩儿们都要会读会写这句话。

教室的墙壁上也会贴这句话作为标语,时刻提醒大家,世界那么大,要走出去,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引用这句话作为学堂的“座右铭”,沈云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忠君爱国的肯定不适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像也没什么号召力。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读书最大的动力就是走出大山,去北京,去上海看一看,现如今,柏家村这些孩儿们,难道不也是困于大山吗,要让他们知道世界之大,世界之美,要有一股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他们走出去。

沈云峰动情的指着南方,你们知道吗,一百里地之外,那就是大海,你们没见过,你们的父亲没见过,你们的祖父也没见过,难道你们就不想去看看大海吗?

我也没见过,我想去,我要让自己强大起来,不怕土匪,不怕官兵,去看大海,再去海的那边,更远的地方。

朴素而单纯的柏家孩子们,被沈云峰的话冲击和蛊惑了,一个个看着南方,那被大山遮挡住的海,随着沈云峰,捏紧手里的拳头在空中飞舞。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每个孩儿的念叨很快就传递到每个家庭,带来一阵恐慌和些许思考。

于是,柏有志不得不从秘洞里钻出来,在祠堂召见沈云峰。

“你这是要作甚,学堂刚开,你就要鼓动白家子弟出去?”柏有志问。

“不是鼓动他们出去,而是早迟要出去,难道你就想你的子孙一辈子在十万大山里面苟延残喘。”沈云峰反问。

“那也得有个经营,也不是讲出去就出去的,你又不是不知道白家的情况。”柏有志说。

“就是你白家这种情况,你看看,不敢下山,不敢出去,你能强大起来?”

“你白家都好几代了,你连先祖的画像都不敢挂,孩儿不到成婚都不知自己姓白。不是我们,连饭都吃不饱,你怎么出去?”

“还有什么章程,我跟你说,柏有志,要是磨到我死了,你们都出不去,你白家也就在大山里坐吃等死吧。”沈云峰对着柏有志一番怼。

一番话,说的柏有志不吭声了。

“我跟你说,今天放句话在这里,按照我说的干。20年,在你柏有志有生之年,让你冠冕堂皇的把先祖的画像挂出来,让你白家子弟一出生就知道自己姓白,是杭州府人氏,让你挺起脊梁骨去见你白家列祖列宗。”沈云峰盯着柏有志一字一顿的说着。

“我信你,可你又为何要如此行事,你们有什么好处。”

柏有志也盯着沈云峰的眼睛,说出了自己心中最大的疑问,你tm折腾到今天,我没看到你有啥好处。

“我也想去看看这大清朝的世界,我也要走在大路上没人敢查我路引,其实,我们一样。”沈云峰叹了口气有些落寞的说。

旋即他又有力的说:“我不像你,我不认命。”

“罢了,那我白家陪你做过这一场,我这辈子最大遗憾,我也没下过山。”柏有志认命了。

谈拢归谈拢,还是给孩儿们浇了点凉水,想去世界看看,要学会数理化,要想看大海,先要强身体。

谁敢擅自出寨门下山,打断腿,一年不让吃肉。

学堂就这么开下去了,沈云彤来讲一些卫生常识和急救知识。

沈松、沈涛涛他们都讲一些物理化学的知识。

管老则讲一下农事方面,包含着简单的生物知识。

算术则由张大强和沈俊浩教授。

师资力量摆在现代那叫渣渣,但在晚清,这样的师资力量已经算可以叫的上学堂了。

学堂也在沈云峰的预想的路线在发展,孩子们心中种下了自由与平等的种子。

王权非天命,而在于强权。个人的力量与集体的力量息息相关。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最终是可以飞天的。这些概念不断影响着他们。

而孩子也在教育中不断认识自己,有的喜欢农桑的生命力,有的喜欢工业生产的创造力,有的喜欢手工制作的成就感,有的不愿意学习却喜欢舞枪弄棒。

不断的归类,因材施教,为未来的劳动分工也打下了基础。

和白龙尾私盐贩子的交易不断的进行,由于海上航运的越加发达,船只也越来越多,

白龙尾这样两不管的地带就成了天然的补给站,海盗也来,想逃税的商船也来。对粮食和酒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种类需求也越来越多,比如想采购麻绳、燃料。

沈云峰便打制了两只煤炉和一些蜂窝煤作为新产品进行尝试,受到了极大的欢迎。海上行船风大,用柴火容易走火,用煤炉又干净又安全,十分受到商船的欢迎。

而且,还机缘巧合用一个煤炉换来了一批雷汞底火,这既给了柏有志研制有了参照物,也可以再改装两只火绳火铳为击发火铳,提高了战斗力。

很快,两边的交易额就达到了二十多辆纹银。

白龙尾那边是一直欠钱的,沈云峰让张大强不要着急,要让白龙尾有利可图,而且让他们壮大,越壮大越对我们有利,甚至,连火药火铳都可以提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74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