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51章 基建军事两不误

书名: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高州、廉州这一带的老百姓,见到突然打起战来,一开始是慌乱了几天,然后发现什么都没变,就连那些乡绅大户本来门户紧闭,现在也开始正常生活了。

既没有想象中的上门征粮分田,也没有军爷来村里强行征兵。

但是生活也有一些轻微的改变,城里和集镇都贴了衙门的告示,不准买卖吸食鸦片;不准买卖人口,所有人都有人身自由;不得限制寡妇再婚。

其实这几项触碰的都是少数人利益,鸦片有害已经是共识,再说清朝的法律也是禁止的。能拥有奴婢的是少数官宦和大户人家,佃农此时已经拥有人身自由权了。寡妇再婚只不过封建礼教限制的多,真正法律意义上来说是没有限制的。

沈云峰不是不想改变更多,而是怕改革步子大了怕扯了蛋,现在还没有实力来治理这一方,只能说是占据一方。

真正有变化的地方,就是铺天盖地的招工广告,有专门招农民的农场,有招修路的力工,有招女工的,反正几乎是个健康又愿意劳动的人都能找到工作。而且有手艺会识字的人工钱更高。

愿意长期做工的,就可以参加技能培训,愿意短期做工的,就做日结的力工,出一天力气拿一天钱。

等到第一批胆子大的百姓,拿到了日结的钱了,有样学样,越来越多人也就去报名了。

钦州和上思府开设了两个学堂,都不是开设在城里的,都是开设在人口相对多一点的农村集镇上。学费低廉,娃儿进去后先教认字。这两地离防城都近,学堂的好处大家很快就能听闻,所以,学堂的名额很快就爆满。

在军事行动初期,钦州、廉州工厂里响应号召去支援前线的工人现在已经成为了“丰南号”的正式工,其中稍微有些管理能力的都成为了小干部,工资都涨了。

整个“丰南号”和军事驻地配套的后勤场所正需要基层干部的管理,这些人一部分就派驻过去。

而防城港大桥、钦江大桥、包括钦州船厂、防城港船厂的基建项目也纷纷勘探上马,也需要大量的基层干部和力工。银子如水一样的花出去,确实有些银根吃紧,否则沈云峰也不会连周玉岫的35万两白银也要讹过来。

钦州城北部已经勘探的地区即将开建一家水泥厂,船厂的基建需要大量的水泥。

大的项目已经只能摊开这么多了,无论财力或者人力都有些吃不消了。

国内生意已经基本停滞,进项又少了不少。

州县的官员们两个月来和驻军之间的磨合,基本慢慢适应了自己政务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基本上你不去干涉军事,不去干涉“丰南号”的事情,其他事情除了不要向广州汇报政务之后,其他原来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皇权不下乡,官员们本来就运用的极好,就把“丰南号”占的地方当乡下,不去就好。“丰南号”的工厂有事自己会处理,真的大事了,“丰南号”厂里的负责人也会像乡绅一样,把人送到衙门来。

“丰南号”当初的口头的承诺也兑现了,正印官无需负责手下人员的工资支出,承诺的养廉银也按月给到位了。无论官员还是差役也不敢捞油水,这些“丰南号”的军爷可不是以前自己官官相护的上司,要是发现了,没人保啊。

“丰南号”财政部派出的人员,对州县里的衙门都进行了核算,岗位和工资进行了核定,每月月初兑现银子。

很快,这些州县就发现,廉州、钦州的衙门人员实际拿到的钱就比高州、化州的多,一问,就是“丰南号”在那里开设的厂子多,缴纳的赋税高,这样衙门人员就工资高一些。

高州、化州等地因为几乎没工厂,给衙门的人员的费用都是“丰南号”在垫着,所以只能按照基本的发。

尤其是钦州,可以说是最富裕的地方,不仅“丰南号”的工厂多,商业还繁荣,商业上又能收一笔税务。

高州、化州等地,“丰南号”目前只有一些农场和种植项目,只能在农业税上有所增益。

待罪之身一般的大清官员现在还没那个胆子来找“丰南号”吵闹,要求他们去本地开设工厂,只能眼巴巴的羡慕,期望哪一天能看上自己这里。尤其那些小吏和差役,不管给谁干活,银子是真的啊。

唯一对“丰南号”经济收入有增益的就是以前偷偷摸摸收购茶叶、桐油这些物资出口,现在在粤西这几个州县那是公开收购,走私进来的布匹也可以公开出售。

经济和军事要两手抓,粤西内部州县稳定之后,内部驻军也开始减少,都向各个防线调动,还有海防线也要巩固起来,洋人才是真正的心头大患。

所以,沈云峰也好,田虎也好,都迫切的等待清军来进攻,把清军打残了,就可以安稳一段时间集中精力搞经济,没有钱,就没有军事实力的提升。

天天盼,终于大规模的清军出现在了望塔的范围里,接到哨兵的报告,田虎也爬上了望塔,观察了几十分钟。

儒洞河对面,大批的清军正在进驻,军营一座座的搭建起来,也是排成一字阵线,两天之内,军营的帐篷已经是乌压压的一片了,估计至少万人以上,其中还有一部分骑兵。

三个多月的时间,田虎的工事已经极其完备,二十来里路的防线,凡是水浅的地方,或者易于搭建浮桥的地方都设置了袢马索和拒马。

六十门火炮,分成十个炮台摆放,而且还有十个成型的炮台控制,之间有路相连,最短时间可以迅速调动火炮。

整个防线距离河边大概一公里左右,完全按照反登陆战的形式来设计,这一套设计在文莱国用过,很有效果。

四团和一团的部分兵力,加起来不过三千人不到,兵力比大概在1比4到1比5之间,这完全要依靠武器来保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172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