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41章 收购汇金公司

书名: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沈云峰早就决定在具体事务上做甩手掌柜,董事会成员才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

来美里基地,一是观光散心,二就是想身临其境体验一下这两年投入后的成果。

美里基地现在已经好的很多了,已经建设的像一个小城镇了。除了靠海的山边留着树木做掩护,山上的树都砍伐了许多,不然还要闷热。

美里基地的农业也开拓起来了,粮食基本能自给自足,所以桌上的蔬菜都是自产的。海里的海鲜比京族三岛还要丰盛,只是猪肉这东西还是精贵,有时候依靠打猎,要不然就是从十万大山运来的咸肉。

东婆罗洲的土地其实很贫瘠,土壤需要一段时间的养育才能丰产。

婆罗洲缺乏火山活动。与周边一些岛屿不同,婆罗洲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相对稳定,无活火山活动。

火山灰是天然的肥料,可以增加土壤肥力,缺乏这种自然增肥过程也是造成婆罗洲土壤贫瘠的一个原因。

婆罗洲的土壤多为强风化红黄土,这些土壤在热带气候下易于风化,而且随着风化的加剧,土壤变成了酸性,缺乏养分。

这些土壤通常含有较多的氧化铁,但缺乏必要的氮、磷、钾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加之大量的雨水,土壤的养分流失得更快,使得土壤更加贫瘠。

尽管土壤条件不佳,但这并不妨碍岛上拥有广阔的原始森林覆盖,这主要是因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能够在这种环境下自我维持,通过高效的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来弥补土壤养分的不足。

树木的落叶和根系凋落物在地表迅速分解,养分被迅速循环利用,因此即便土壤本身不肥沃,也能支撑起茂盛的植被生长。

这种现象在热带雨林中较为常见,有时热带雨林还被称为“绿色沙漠”,意指其地上部分生机勃勃,地下土壤却相对贫瘠。

中国人向来在种植上有着独特的天赋,用廉价的海鱼和人粪尿以及砍伐的树叶沤制肥料,再进行土壤改良。然后进行合理水循环进行保肥,种植的产量远远高于本地人。

待了两天稍稍习惯了湿热气候的沈云峰感觉美里基地还是可以居住的,作为备选的海外移居地是可行的。

参观了美里船厂,这里正在制造两艘军舰,规格略微高于去年下水的两艘。

单纯从排水量来超过英国人现在是不可取的,毕竟造大型木质军舰还没有经验,只能一步步摸索。

再说,也没那个必要了,在满足防卫需求后,电焊条一旦研制成功,军舰还是要转型造铁质军舰,至少是覆甲舰。

现在的核心还是蒸汽机和柴油机的技术要领先,在机动性上超过英国海军就能保持不败。

参观了船厂,沈云峰感叹还是华人厉害,这些船厂招徕的华人技术都很不错,比十万大山的瑶人还有京族三岛的京族人基础好多了。只是清朝的户籍制度,让“丰南号”无法公开在大陆上招徕工匠,否则,发展还要快上许多。

张大强问沈云峰见不见一下文莱国苏丹,沈云峰说算了,现在还不是把“丰南号”暴露在他们面前的时候。

于是,张大强便邀请沈云峰去沙捞越看看,他正在谈收购一个华人公司,作为沙捞越文莱军事基地的策应。这也是田虎在军事方案里面的要求之一,以防备英军在沙捞越占据时间久的情况下,有个势力能对文莱国的军事基地进行后勤支援。

沈云峰对华人公司还是很感兴趣,在自己的历史知识盲区中,居然有这样一个形态的组织,能在南洋这个地方生存那么多年,其中自然有可以借鉴的地方也有后来失败的教训可以吸取。

从美里基地到沙捞越沿海岸南下,为了节约时间和保障安全,张大强动用了蒸汽机船前往。

抵达沙捞越河口,文莱国沙捞越总督马德尔听说“新南号”大掌柜张大强来了,赶忙到码头迎接。

马德尔看张大强陪着一位身材高大,年龄更年轻一些的华人上岸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人似乎地位要比张大强要高。

张大强介绍,这是“新南号”的另一位大掌柜沈云峰掌柜。马德尔立刻笑脸相迎施礼。

在古晋住了一晚,出席了马德尔的宴请。马德尔听说为了购买华人公司的事情,他也非常高兴,战略上的这一环就是为了他们,他欣然表态明日同往。

公司和文莱军的基地都在沙捞越河的一支支流的上游,顺着河岸逆行,道路狭窄,沈云峰他们骑马,其余人只能走路。

张大强带了40多人作为安保,马德尔总督出行也有卫队,防止被不听话的部落偷袭,队伍浩浩荡荡一百余人。

行走将近两天,才到了华人公司,一路上,沈云峰算是看够了热带湿地和热带丛林以及热带山林的风光了。

要不是穿越后在十万大山历练了几年,就这两天,按照前世沈云峰被酒熏陶的身体,估计就交代在这里了。

张大强其实也是第一次来这里,前面也都是遣人来谈的,不过他稍微比沈云峰好一点,毕竟在这里一年多了,气候要适应好许多。

华人公司叫汇金公司,占据了这条小支流的上游进行淘金,这也是许多华人公司在东西婆罗洲从事的行当。

过去的淘金是纯体力活,必须有足够的人力,所以即使这样的小公司,也有好几千人口,这里面包括家小。

不过淘金的活,妇人和十几岁的孩子都能干。

但是沙捞越砂里淘金这行业,泥沙少,一处的资源容易枯竭,需要不停的换地方,所以,这家公司才愿意出售。

带着几千人转移,是需要浩大的成本,他们换地方后准备重新招人,只带走一些骨干,有人来接盘,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愿意的。

华人公司要对抗当地的土着,还要防范土匪,还要防止工人私藏黄金逃跑,所以,整个公司就是一个封闭的营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75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