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18章 开展谈判

书名: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海峡殖民地总督(Governor of the Straits Settlements),又称三洲府总督,是殖民地时期英国派驻海峡殖民地的英皇代表。早于1826年的时候,英国东印度公司将新加坡、槟城和马六甲三个辖地合并成海峡殖民地,并置海峡殖民地总督一职。

也就是说是隶属于印度领地之下的,地位稍低,巴德沃尔很希望成为与印度领地平行的殖民地总督。

但是这需要管辖范围的扩大和经济实力的提升,如果和文莱国能够谈判成功,那么新加坡的经济地位将有很大提升。

1848年,英国对中国贸易总额大约600万两白银,30万两白银的话相对于二十分之一的中国贸易额,对婆罗洲岛上的这样小国家来说,简直不可思议,而且在新加坡交易,这30万两的货物,要节约从新加坡到中国上海的海上运输费用,也是为英国商人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这件事情要促成,必须促成,巴德沃尔总督决定了。

为了促成这件事情,他叫秘书誊抄了这封信三份,一份送到孟买呈给自己的直系上司印度总督詹姆斯·布朗-拉姆齐;一份呈送给了伦敦负责领地事务的殖民地管理办公室;一份呈送给了外交大臣巴麦尊。并在后两封信件里附上了自己的意见。

同时,他还在来往的相熟悉的商人之间传播这个信息,这些从中国回来,路过马六甲海峡的商人会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带到孟买和伦敦。

当然,有的更为精明的商人已经去旅馆拜访文莱的特使苏泊尔,想要早点知道文莱国需要什么样的货物。

下次从英国过来就直接装运这些货,对他们来说,节约了马六甲海峡到上海的航程那是多么美妙,一船货物至少多赚几百英镑。

与巴德沃尔想的不一样,印度总督詹姆斯·布朗-拉姆齐并没有否定与文莱国的谈判,发动对文莱的远征是英国本土做出的决定,并不符合东印度公司的利益,而且是在前任总督手里实施的,与他基本没什么关系。

而且事实告诉他,前几次远征一点好处都没有,损失都巨大。如果还有一次规模巨大的远征,即使成功,成本都收不回来。

而且一次规模巨大的远征,皇家海军那些骄傲的军官肯定把胜利的荣耀攫取走,留给东印度公司的都是需要抚恤的伤兵。

划不来,一点都划不来,如果能有这样的谈判,让东印度公司了结此事,詹姆斯·布朗-拉姆齐觉得还是可以的,只不过,他觉得印度籍士兵不归还不行,尤其是那些印度操帆手,这些人培养起来不容易。

其余的那些人,不要算了,要回来还要算工资。反正前面都已经算过抚恤金了,再算回来,加上伤兵治疗什么的,支出肯定大于抚恤。

还有就是十万两的赔偿太少了,东印度公司损失了那么多船,这个必须提高。

于是,印度总督大人附属了自己的意见,差人送往了伦敦。

文莱国谈判的消息传到了伦敦,引发了一番争论。决策圈及接触到决策圈的人分为两派,一是要给文莱国一个教训,再签订和约,另一种就是直接签了算了,这种小国家花那么大代价打了得不偿失。

诡异的是英国皇家海军象征性表示了一下反对议和之后就没有声息了。

各有各的小算盘,英国皇家海军知道,自己拿出的军事方案没办法在内阁通过,但是又不能不顾皇家海军的颜面,反对是要反对的,但是要皇家海军拿一个阉割版的军事方案去执行,那是万万不可。

财政大臣倒是激烈的赞成议和,因为每年5万两的管理费是直接入国库的,管理费,太tm喜欢这个说法了。

商人们则在后面推波助澜,希望能够答应文莱国的议和。据一些商人打听的消息,文莱人会买布料,还会售出香料和茶叶,这都是来回赚的货物啊。

也有渴望战争,幻想大英帝国拿下文莱国,再拿下荷兰人领地的战争狂人,也站出来嚷嚷几句。

最后,还是外交大臣巴麦尊这个人一锤定音了,外交大臣又叫外相,对外商贸他也能管,第一次对中国的鸦片战争就是他力主发动的。

他有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打一场折本的战争毫无意义,但是要讹诈出文莱国更多的利益,让他们知道敢对大英帝国军队还手的代价,并一直记住!

缔结和约与对外商贸都是外交事务的一部分,加上巴麦尊在英国政坛上的强势,谈判的事情就定下来了。

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开始在伦敦至新加坡还有文莱之间反复交流着,但是有了英国政府的态度,文莱国态度很好,从谈判开始,就在新加坡设立了商务代办处,几家公司就开始进驻了。

商务代办处每天都挂着牌子,需要购买什么货物,会出售什么货物。这几家公司其实都是“新南号”和文莱国、兰芳共和国合资的公司,还有各自独资的公司,彼此之间还互相比价格,很是那么回事情。

交易一开始,英国人猛然醒悟,在新加坡交易,还省了文莱国的关税,新加坡还收到了文莱公司的税,这比运到文莱国交易划算多了。

获得实际利益的英国商人更是热衷于推动和约的签订。

谈判的地点在新加坡,但是谈判使者很多决定又需要请示背后真正能拍板的人,所以谈判的旷日持久是肯定的,但因为商贸已经在开展,大家也不着急。

文莱国和防城县都没有纺织工业,妇女都动员到其他工业上去了,本来就需要大量进口布匹,而且洋布的价格要低于中国的手工织布。

无论面粉、奶制品,这些也可以要,这些东西本地都没有种植。买回去可以改善膳食结构,也可以制作压缩饼干这玩意作为战备。

至于矿物、化学品这些东西,也都可以买,以前依靠路易斯买的东西,现在基本从新加坡的商人手里收购就行了,反正路易斯那边分流的商品已经只集中在高价的卷烟、药品等商品上,还有桅灯这个已经打上路易斯个人印记的商品,其他的这些大宗商品已经放弃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78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