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10章 沈俊浩结婚了

书名: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面对沈云峰指出的出路,经受了失败的石达开开始了认真考虑,这将是他的重大抉择。

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军队有大约7500人,菲律宾籍士兵高达6000人。吕宋岛面积相当于大半个广西省,人口四百来万。

这样的情况,对石达开来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七千多人的军队在石达开看来简直没啥好看的,对他们现在动辄就是数万人战争的将领来说,即使对方都有火枪,也能压制掉。

难度就是能有多少人跟着他背井离乡下南洋,所以,石达开暂时并不能给沈云峰准确的回复,但对他来说,在北上冒着风险去四川之外,又多了一个选择。

战争前的插曲不止这一个,在婆罗洲,沈俊浩终于遇上他动心的女子了。

这个女子是兰芳共和国总统李添权最小的妹妹李淑珍,是沈俊浩的喜欢的童颜巨乳洛丽塔型。又没有裹脚,又受过教育,外向可爱但又不野,还是汉族,都符合沈俊浩的底线。

沈俊浩是去兰芳共和国安装发报机电台遇上的,因为李添权知道这个的重要性,就让自己最小的妹妹负责这个电台的事情。

两个人接触之后,沈俊浩就开始教她使用电台发报,如何破译电报。回到美里,两人居然用发报机联系起来,就像后世的qq一样,沈俊浩或许是适合这样的网上恋爱方式,渐渐的就大着胆子表明了心迹。

线下认识线上谈,然后再回到线下,沈俊浩几次来回美里和兰芳国之间,就被李添权看出了端倪。

这个时代,只要男人有本事,年龄大一些没问题,再说沈俊浩是未婚,又是“丰南号”的董事,李淑珍嫁过去就是大妇,也不算辱没,李添权自然是竭力促成。

张大强也是全力赞成,八个人就只有沈俊浩这个老光棍了。

发了电报给了沈云峰,沈云峰回了四个字:速办婚事。

张大强趁着沈俊浩这座快枯死的火山爆发,亲自代表沈俊浩家长去兰芳国求婚,然后就和李添权把两个人婚事定了日子,就在兰芳国办了。

因为英法联军出没南中国海,“丰南号”旗下的船只除了挂着路易斯名下一系列公司的货船还在航行之外,都停航了。所以只有等战争结束之后,沈俊浩才会带着李淑珍回防城再办一次婚宴。

1860年3月,英法两国远征军陆续抵达香港。当月,英国利用军威逼迫进入广州城办公的新任两广总督劳崇光让步,强行租借了香港九龙地区。

在广州和香港补充了后勤之后,英法远征军随即北上,于4月下旬攻占舟山,建立补给基地。

5月底和6月初,英法联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大连和烟台,建立军事补给基地并封锁了渤海湾。

在建立军事补给站的过程中,两地百姓配合默契,毫无顾忌地和联军达成了交易,大连的村民不仅不收钱,还主动帮忙把家禽和鸡蛋送到英国军舰上。

而在烟台,法军所有后勤补给全部由当地农民提供。即便是在外敌面前,清廷与治下的百姓并没有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可见清廷统治的失败。

在吸取第二次大沽之战的惨败教训后,英法联军决定避实就虚,放弃大沽而转攻北塘。

战争爆发前,联军的这一作战计划被山西道御史陈鸿翊和两江总督何桂清探悉,咸丰在得到两人的报告后,特意提醒僧格林沁,必须“严防(大沽)炮台后路,勿令该夷抄截,以豫(预)杜其窥伺之心”。

为应对英法卷土重来,僧格林沁再一次重兵集结。他将约1万主力部队放在大沽地区,其余1.7万兵力则分散布置于营城、天津以及山海关。

对于咸丰皇帝重点关注的北塘,他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上奏皇帝称:“惟北塘地方断难守御,虽拟舍而不守,诱令深入,以便兜击,然仍不令其轻易占据。”

即便英法联军真的登陆北塘,他也有了应对的预案——“北塘虽未设守,而左右皆系盐滩,该夷登岸不易。即使冒险越过盐滩,北塘后路现有马队各营,该夷亦不能直抄炮台之后。夷兵果有三万,现在马步兵力,加之逐层布置,足资抵御。”

这位游牧民族和骑兵出身的将领,还沉浸在在第二次大沽之战的胜利喜悦中,并对自己统领的蒙古骑兵有着十足的信心。

尽管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过去18年之久,但作为统帅的僧格林沁的对敌认知却毫无改变,也是清廷大部分军事官员的认知。

声称“夷情叵测,而所恃究在船坚炮利,若使舍舟登陆,弃其所长,用其所短,或当较为易制”。完全是十多年前林则徐式的认知,在“不知彼”的情况下,自以为是地用一种旧思维去应对一场新时代战争。

1860年8月1日,准备就绪的英法联军集结了1.7万兵马于北塘登陆。由于僧格林沁的不设防,联军在10天之内没有遇到任何阻击,顺利完成登陆,并在北塘站稳了脚跟。

8月3日,一支两千人的探路部队与清军骑兵部队发生了遭遇战,英法联军10余人负伤后主动撤退。清军此次3人负伤,这一情况被僧格林沁视为大胜仗,更加笃定了他对夷人“不善陆战”的看法。

但僧格林沁很快就尝到了刚愎自用的苦果。

8月12日,联军出动8000兵力分两路西进,意图绕后袭取大沽地区。北路,兵力占优的联军在步兵和骑兵的协同下将清军击溃。

南路,英军将阿姆斯特朗炮投入战场,这种轻巧、精准、射程远且机动性强的新型后装火炮一登场,便将前来阻击的清军击溃。14日,塘沽炮台也在联军炮火轰击下陷落。

8月21日,石缝炮台尽管有直隶提督乐善亲自坐镇指挥,但仍无法摆脱沦陷的命运。

至此,英法联军的绕后包抄战术完全见效,清军大沽炮台已然是腹背受敌。此时的僧格林沁乱了手脚,他向咸丰报告称:“现在南北两岸,惟有竭力支持,能否扼守,实无把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132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