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96章 开始又一次战备

书名: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沈云峰等人的美里之行,定下了海上阻击英国舰队的决策,随之,“丰南号”在大海两头的基地都开始为之行动了起来。

两艘没有覆甲的炮舰驶入美里河的船厂,美里船厂紧急动员起来,开始为这两艘炮舰覆甲。

美里船厂前期因为等待新型蒸汽机,已经停止制造军舰。但炼钢厂没有停工,所以船厂的钢板一直是高库存,此时正正好能够用上。

整个船厂都开始动员起来,每天加班加点工作,要赶在英军来之前,将这艘炮舰进行覆甲完毕。

美里基地与古晋之间,隔着山地和湿地,很难从陆上快速支援,沙捞越的守卫只能靠沙捞越自身。

“丰南号”紧急又打造了800支燧发火枪,出售给兰芳共和国500支。代价是兰芳共和国出兵600人秘密支援沙捞越。

又以沙捞越总督马德尔的名义在沙捞越征集义军300人,多出的300支燧发枪就分配给这支义军。美里基地抽出200名有带兵经验的老兵到沙捞越,由这200名老兵统御这900人进行操练。

文莱国在沙捞越的驻军也扩充到1000人左右,这样一来,沙捞越的总体兵力就有2100人,加上火炮和安保队带去的火箭弹、手榴弹这些火器,勉强能抵抗英军的登陆。

古晋城因为曾经被英军费尔南德斯那次占领后实施抢劫,一部分人对着英国人有着刻骨的仇恨。而那些后来到古晋居住的人也害怕遭遇那一次的抢劫和杀戮,也都纷纷响应马德尔的号召,开始构筑防范英军登陆的工事。

此前,美里的技工就已经对沙捞越河设计了铁索拦江的防御,这种防御虽然广州也用过,但是和美里基地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源不一样,铁索的基座更加牢固。而且两边都有绞盘,启用非常方便。

再加上火炮和火攻等辅助手段,如果陆上不失守,英国人的蒸汽机轮船根本无法进入沙捞越河,直接抵达古晋码头。

沙捞越的备用方案依然是一旦失守,守军就退到山中基地进行坚守,等待文莱国来援。

而文莱国,得到张大强的通报后,也紧急动员起来。

原来的工事已经建成了很多,现在就是动用民工开始修缮和增加。

这一次,美里基地以雇佣兵的名义承担了更多区域的岸防,因为文莱国需要分兵到斯里巴加湾守卫船厂一线。

穷家没得守护,富裕了,需要守护的就多了。但现在毕竟文莱国比以前有钱了,人口也多了许多,无论征兵还是征用民工,都比以前容易多了。

而且,有了前两次英军入侵无功而返的经历,文莱国国民和军队的士气也好的多。赛福鼎二世胆气也壮了不少,指挥部署起来也开始有一国之君的风度了。

在十万大山,生产线也在不停的运转,制造燧发枪和子弹,还有火药。当然,军舰的炮弹也在全力生产,不但要确保满载,而且还要有一部分藏到海岛的秘密供应点上。

山下和京族三岛,相关的工厂也在开足马力生产,比如军粮,防护装备等等。

风雨欲来的感觉笼罩了“丰南号”的核心区域,大家都感觉到公司在准备一次大行动。有的在猜是不是终于要造反了,一些年轻人不免心潮澎湃。

直到田虎开始挑选安保队员进入海上安保队,大家这才猜到这次大行动不是造反,而是在海上。

打败两次英国人,在南洋收保护费的事迹在核心区其实早有传播,能够成为海上安保队一员,而且经历过那两次战斗的队员,那都是人生的高光时刻,哪有回来不吹牛逼的。

年轻的安保队员渴望成为战斗英雄,即使成不了战斗英雄,也希望能在大海上驰骋,而不是窝在十万大山或在海岛上训练蛰伏。

虽然报名人很多,但是田虎还是精心筛选,这200人未来将是新的军舰的船员和炮兵。英军的又一次远征,让沈云峰感觉到仅仅保有九艘炮舰是不够的,此战结束后,美里船厂将继续造炮舰,提升舰队的实力。

除了这200人,田虎还挑选了90人的迫击炮炮手,每艘炮舰10人。他要这些炮手在战争环境中学会瞄准,而不是只能在静态环境下开炮。

没有经历战火的士兵,都不能称为合格的士兵,未来,需要有足够多经历过血与火、生与死的战士成为安保队的骨干。

人员重新调配之后,刘永陆分批带着战舰开始在方案预设的地点开始巡航,适应地形和洋流。

对于南海,田虎告诉他,这是我们的主场,必须要熟悉每一个地方,发挥主场最大的优势,把洋鬼子打走。

费尔南德斯和巴克的辞职申请已经送到了孟买,等待孟买的命令。外界认为他们是英国军队,其实他们并不属于英国军队体系,而是印度殖民地政府的军队,两者是有区别的。

东印度公司刚成立之初,就雇佣了一些本地人组建巡逻队伍。17至18世纪上半叶,英国东印度公司主要招募少数本国人员和一些欧印混血儿,在要塞和殖民城市进行警卫工作。

由于大部分欧洲人不愿去殖民地参军服役,欧籍士兵多是在本国生活不如意才来印谋生的,所以他们总是少于当地的土着雇佣兵。

1747年前后,斯特林加·劳伦斯少校开始组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第一支“塞婆夷”部队,该词汇为雇佣兵的意思,最早源于波斯语。劳伦斯少校作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土着雇佣兵部队的实际缔造者,在组建训练以后,就带领这支部队参与对法国和其印度盟友的战争之中。

18世纪末期,英国的印度总督强化自身军队权力的同时,对于部队将领和指挥官的任命调度之权也逐渐收归总督和参事会之手。

随着公司军队规模的发展,负责指挥与训练管理的指挥官也随之成正比增加,有记录显示部队中的英籍军官从1763年的114名增至1784年的1069名。

在英籍官兵里,英格兰和威尔士籍的官兵又多于苏格兰、爱尔兰籍。虽然印度籍土着雇佣兵也能跻身士官和下级军官行列,但是他们所占比例还是少数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162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