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16章 进军广州市场

书名: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就在浙江反攻之时,李九章去了广州,为在广州开设“兴城号”铺路。

他首先拜访的是广东巡抚衙门户房的书吏李孝儒,李孝儒也是绍兴人,是李九章家远房的亲戚。

李孝儒小时候在绍兴读书曾与李九章一个私塾开蒙,后随做生意的父母到了广州。

李九章到了广州境内的防城县任职后,便与李孝儒联系上了,一直以来便靠李孝儒通报广州的情况。

清代“书吏”一职,不是官职,用现在的话讲,也就算是政府里面的普通工作人员。

这个职位不但不在朝廷的编制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表面看似不入流而且白干活的职位,却让许多士绅土豪跟科举落榜的知识分子争着抢着应聘。

书吏和衙役一样,他们的报酬被称为“工时银”,与官员的俸禄完全不是一回事。

从康熙朝开始,地方绝大多数衙门书吏每年大约六两左右的银子收入。

那么书吏们真的是这样热爱劳动,不思报酬吗?

当然不是,都要养家糊口,虽然名义上没有薪水可拿,但是实际收入却并不低,由于出入衙门在百姓眼里是“官家”,所以被人高看几眼。

“一为官府之人,一为田野之民,既非同类,自不相顾。”因此他们不但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还能享受减免赋税的权益。

干的好的还能利用好这种“官家”身份,直接牟取暴利。

书吏不但能索要陋规,还能当官员的家。

比如督抚衙门的书吏更是神气,里面的本房、稿房、掌案、书办这些职务,所有文武官员的升降甚至刑名钱谷的事情 都是书吏这些人定例呈稿,缮写承发,督抚官员只是简单看一看,多数都是按照书吏拟定的签发。

因此,书吏所掌握的权力是相当大的,甚至影响着整个地方的行政走向。

所以,李九章虽为七品知县,但见李孝儒也不敢托大,也是备好了丰厚的礼物来见李孝儒。

李孝儒在巡抚衙门做个书吏,自然也是八面玲珑的人物。

自己虽然在巡抚衙门做事,但毕竟是临时工,而李九章是真正的朝廷命官。

即使现在在那偏远的防城县任职,说不定哪一天就转到广州来做父母官,自然还是要巴结的,所以一直和李九章保持着联系。

李孝儒中午从衙门回家吃饭,一看妻子递过来的礼单,吓了一大跳:“这九章怎的出手如此阔绰,这晚上我要找家好点的酒楼来给他接风啊。”

价值一百多两的礼物,李孝儒妻子已经嘴巴笑的合不拢了,哪里管丈夫要去酒楼花钱接待同乡,再好的酒楼也不过吃个几两银子,划得来划得来。

李孝儒扒拉扒拉了几口饭,就出了门,去寻人晚上来陪酒。

李孝儒找的是番禺县衙的师爷周韵施,他也是绍兴人,算是同乡,是陪酒的好搭档。

师爷都是跟着知县、知州后面混的人,这个圈子需要不断的推荐,一旦你跟的知县调任或者返乡了,那就需要圈子里的人推荐,没有跟脚,一般人家也不敢要你。

所以,周韵诗听说是同乡,而且是正儿八经的七品知县,那自然应承下来,晚上要陪好。

李孝儒和周韵诗说好之后,便来到李九章歇息的客栈,寻到了李九章。

见礼之后,便说起晚上接风之事。李九章赶忙道谢。

“孝儒兄,我们都系本家,不必客气,如嫂子方便的话,要么就在你家吃饭就行。兄弟此次悄悄来广州,未曾向上官请假,不宜抛头露面。”

李孝儒一听,立刻理解了,于是一口应承,说:“方便、方便,我这就回去安排,晚上恭候。”

正要转身离开,突然想起邀了周韵诗,便道:“九章兄,晚上我邀了同乡周韵诗,此人在番禺县衙当师爷,妥否?”

李九章一听,正好啊,点头连忙答应。

于是,李孝儒便匆匆回家告知老婆,并又去告知了周韵诗。

广州城一共两县,一是番禺、一是南海。

虽然广州衙门多,广州将军府、两广提督府、巡抚衙门、知州衙门、布政司、按察使,但县衙却是地头蛇,所有一应事项都是县衙来处理。

想在广州地界找人照应,李孝儒不如周韵诗吃的开。于是,李九章立刻让崔永禄再备一份礼物,晚上带着给周韵诗。

晚上,李九章和崔永禄如约到了李孝儒家中赴宴,也见到了周韵诗。

李九章四人都是绍兴人,见了面后,乡音一起,分外亲热,加上李九章的礼物又格外的厚重,自然,周韵诗也十分高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自然就谈起李九章为何要来广州的话题。

李九章一指崔永禄说:“崔兄因家中负担重,这师爷月入不够家庭支出,所以要出来经商。”

“崔兄既跟我到防城,唉!因防城穷乡僻壤,我也无法支持崔兄,只能在崔兄经商一事上为他出面。”

李孝儒和周韵诗连称知县大人仁义,尤其是周韵诗,同为师爷,自然也怕青黄不接,遇到个好东家才是师爷的好命。

李九章然后便请周韵诗在码头附近寻一间店铺给崔永禄开店。周韵诗立刻满口答应。

李九章于是站立起来敬酒,周韵诗连称“不敢”,也站立起来回敬。

租用店铺的事情既然说好,那其他事情就不用再说了。

师爷出面租的店铺,那自然各路神仙都要给面子了。

官场上有些事情说透了,反而不美,只要以后崔永禄一年三节的孝敬及时送到周韵诗那里,自然周韵诗会做好这些事。

这事说过之后,几个绍兴人便谈起浙东局势,不禁大骂几个无能的官员,又骂起广东的几个投降派官员。

毕竟,被英国人欺负,凡是中国人胸中有热血的,在酒精的刺激下,都会沸腾起来。

见四人酒喝的有点多了,李孝儒的老婆出来打断他们的酒话:“在家里说说就算了,不要给隔壁听到了害了你们害了家人。”

“不要说大话,要么有本事当大官,要么有本事挣大钱,这国家大事你们才能插得上嘴。”

李孝儒哈哈大笑:“夫人息怒,我们知道了,不说了不说了,我们举杯,祝崔掌柜财源广进。”

众人站了起来,一饮而尽,散了这场同乡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79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