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61章 晾一晾再谈判

书名: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化州知州一五一十,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都详详细细说给谢安康听,包括“丰南号”给大清官吏发放养廉金,将正印官负责发放薪俸人员转为衙门负担薪俸的事情都如实报告。

化州知州痛哭着说,这钱,我们不敢拿啊,但是又不敢不拿。

谢安康叹了口气,心里想要是朝廷能这么做,下面贪的就少了。但他想归想,也不敢说,只是让化州知州相机而动,待朝廷那边有个说法再说。

聊了一晚上,谢安康基本明白,政务还都是原本的大清的官吏在处理,除了巡检司没了。官吏们等于是变相软禁在城里,城外的事务都是派差役去处理,也基本和以前差不多。

政务上的一套也是按照大清的条例来处理,叛匪也没另外搞一套。所谓的禁止鸦片,禁止买卖人口,寡妇再婚三条也都是大清有的规定,无非单独拿出来强调。

所以,谢安康一晚上没睡着,这都什么回事?史书上从来没这样造反的,就是戏本里也不敢这么唱啊!哪有造反了不任命自己的官员,还让朝廷官员继续操持政务,还说要朝廷继续派官员来。

谢安康瞪着眼睛躺在床上,想到鸡鸣也没想出来啥原因。

谢安康还算有所得,但是兵部的官员却毫无所得,因为军官和士兵全不见了,就知道被俘虏了,去哪里了,都不知道。

第二天早饭后,开始了第一轮谈判。

前面都是走程序,载铨代表朝廷答应惩治高州总兵和带兵进入十万大山的都司,斩首问罪,作为对瑶人的交代。但是要求沈云峰认罪,退回十万大山,朝廷将免去造反一干人等的罪行。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开场还是要说的,这代表朝廷的立场。

沈云峰自然不答应,将信上写的五条和后来追加的一条再说了一遍,然后陷入僵局,等于完成了第一轮谈判。

下午继续谈,当然,什么进展都没。

第二天,沈云峰溜了,把载铨一帮子人都丢在化州,一下把大家都搞懵了。

第三天,还没出现。这下把载铨也搞的糊涂了,这是生气了,还是在故意晾着我们。

沈云峰当然是晾着他们,不过他也不和载铨说,要是和载铨说了,这谈判效果就不一定好了。

连续两天没出现,载铨带来的一帮子官员有些慌了,谁也不想长期泡在这里啊,再说他们也知道谈判的底线在哪里,没必要这么坚持着。

所以,这些官员就开始有意无意去载铨那里转悠,那意思,你老人家也别咬着条件那么紧,总得给叛匪一点谈的希望吧。

载铨心里叹这些官员无用,这才两天心里就稳不住了。

其实载铨不知道的是,除了他用餐是高标准的。其他官员随从的用餐都是普通餐,没惯着。想吃好点,自己花银子出去吃,要么让化州的官员请你。

但在叛匪的地盘,谁敢出去嚣张的吃宴请,或者自己出去吃,算了,还是安全一点为好。

第四天,沈云峰还是没出现,但是派人来了,邀请载铨一干人等去廉州转转。

去廉州,大家也都来了精神了,这说是谈判,但身上都背着刺探情报的任务,能让自己多看几个地方那大家肯定都是愿意的。

于是一干人等,又走了三天,到了廉州。

沈云峰在廉州迎接了载铨,晚上依然是让廉州知府宴请清廷的官员,创造机会给他们接触。

廉州的官员更多,足够他们接触的。沈云峰就带着载铨还有一些随从的官员去农场、工场转转看看。

这也是让清廷的官员看看“丰南号”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粮食的能力,说支持太平军,可不是一句空话。

在廉州呆了两天,然后沈云峰带着他们上了炮舰“恒山号”,当然戏都演足了,炮舰上黑人、西洋人、印度人、马来人、安南人都有,妥妥的多国海盗团。

然后从廉州开往海口,在附近洋面转了一会儿,海口营看到海盗的炮舰又来了,又忙碌着转移好不容易修补起来的破木船,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

载铨在望远镜里看着水师这么一副落魄的样子,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知道沈云峰带他们这样察看是什么心思。其他跟随而来的官员也默不吱声,大家心知肚明,叛匪若是不归还琼州,水师根本无力来收复。

然后,炮舰转向北,将一众人员送到了徐闻营附近洋面,徐闻营驻扎的安保队又用小船将沈云峰等人及大清的官员们接上岸。

最后的谈判的地点就放在了徐闻县的县城了。

组织严密,武力强悍,生产力强,载铨和随从的官员开了一次会,总结了大家对这里的印象。

这不是一年两年能发展出来的局面,极有可能是某个西洋国家在后面支持叛匪。

但是沈云峰又不谋求称王,这里面又是什么乾坤。

按理说,要是外国势力在后面支持,这时候肯定要沈云峰建国称王,成为他们的附庸,但沈云峰提的条件里偏偏没有这个,反而还在用大清的官员在理政。

这些随从的官员虽然品级都是五品至三品之间,但是这些人都是各部门的精英,否则也不会派来参与这么重要的事务。

这几天的刺探和观察,他们得出一个结论,朝廷想同时镇压太平军和粤西叛匪是力所不逮。而且,只要叛匪与海盗结合,是无法夺回海上控制权,包括琼州。

如果粤西叛匪与太平军联合,那朝廷将会伤筋动骨,长江以南现在的所有兵力都不足以对付。

最终的结论是,务必安抚住粤西叛匪。

在心理层面折服了清廷前来谈判的官员,后面谈判的方向自然偏向了沈云峰的控制。

谈判了三天,最终达成了一个初步的协议,这个协议并不能马上生效,因为还需要载铨回京后向咸丰皇帝报告后,才能确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043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