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92章 华人境况

书名: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第192章 华人境况

十多万人,在清朝这个时候什么概念,那等于一个中县的人口,像防城县这样的小县,也就三四万人口而已。

原来,在清朝,华人在南洋的势力如此之大,难怪会出现兰芳共和国这样的情况。

这对张大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欣喜的讯息,国人向来内战内行,和土人、当地人打交道容易,和自己国人打交道并不一定容易。

有这么多人华人,这内里的关系肯定错综复杂,一旦要是进入这样的环境,肯定要周全考虑。

于是便十分感兴趣的向林树贤打听华人的情况。

范有财送回“丰南号”关于婆罗洲形势的情报大部分也来自于林家这些人,但张大强这算是第一手了,很多方面的讯息就更清楚和细致一些。

至于自己这方,“丰南号”早就做过背景的设计了。是来自广东廉州的“新南号”商号,商号因为发展所需来到南洋发展。

至于背景的细节,那就随意编撰了,反正既然到南洋来,都是为了发财,尤其商号这样背景的,肯定是要来赚钱的。理由嘛,就是找矿,发掘矿产,贩卖商品。

这个背景也是做了一些工作,也打听了,廉州这一带的人很少下南洋,即使下南洋,也基本去了安南一带南部。

林树贤还是蛮健谈的,将他的家族来到婆罗洲之后所见所闻都告诉了张大强。

华人很早就在婆罗洲与本地土着进行贸易往来,同时大批华人华侨移民婆罗洲,带来了中国的农耕技术,带来了胡椒种植技术,发展了商业和农业。

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在商业上体现为细水长流、和气生财,在接人待物上并不是很强硬,所以很受土着欢迎。

而早期的荷兰及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是带着枪炮进入婆罗洲的,本地土着只认与他们和平贸易数百年的中国人,无论欧洲殖民者如何努力,白人在和平的贸易竞争中是无论如何干不过中国人的。

后来,英国、荷兰殖民者加强了武力殖民政策,多次击败土着统治者,强行用武力垄断市场低价倾销,这才勉强能和华人竞争。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欧洲列强加紧了殖民地统治和剥削,靠着武力迫使华人放弃了手工业和商业竞争上的优势,转入了种植业。

19世纪,随着婆罗洲采矿业的兴起,华人移民们又开始在矿业开采中与荷兰人、英国人展开竞争。

由于华人能吃苦,比土着又聪明勤劳,无论在采矿业还是种植业上,华人是最好的工人,所以凭借这些特质,华人始终在婆罗洲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华人移民九成是广东客家人和福建人,在血缘关系和天地会这种社团组织的形势下,他们组织起各种公司,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入采矿业。

三发苏丹国的土着统治者苏丹首先和华人公司签约出让土地,然后华人公司扩展到了西婆罗洲各地。

在西婆罗洲大港公司联合蒙特拉度的十四家公司组成和顺公司,选出总厅管理一切。

罗芳伯在东婆罗洲东万律联合其他公司成立了兰芳公司。

还有一个大的公司叫三条沟公司,与和顺公司、兰芳公司并列为婆罗洲三大华人自治机构。

这些公司都拥有常备武装力量,公司所有的矿工、农户、工匠在紧急状态下都必须投入战斗。

其中兰芳公司变身成为了兰芳共和国。

而沙捞越的詹姆斯·布鲁克原先是一位英国白人冒险家,父亲是英属印度的法官。

布鲁克用继承的3万英镑遗产武装了一艘炮舰“保皇党人”号,在南洋游历冒险。他在1838年8月抵达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的古晋港,港口当时属于日益衰落的文莱帝国。

由于帮助文莱平定内乱、平息当地土着的暴动和剿灭海盗有功,所以被文莱苏丹奥马尔·阿里·赛福鼎封为沙捞越白人拉者。

1841年9月,38岁的詹姆斯·布鲁克正式成为沙捞越总督。1842年8月18日,他宣布沙捞越脱离文莱苏丹的宗主权,成为独立的沙捞越王国。

随后,布鲁克用西式武器打败了文莱军队,抢到了沙捞越河至三东河的一大片领土。

由于沙捞越很多地方都是湿地和雨林,华人在开拓上非常吃苦耐劳,农田在华人耕作下不断扩展,采矿业兴旺发达,布鲁克一世也十分欢迎华人在他的地盘上开拓,能有税收和商品。

华人虽然来婆罗洲一般是同乡或者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大部分华人还是从事着苦力般的矿工,或者是农民,真正赚到大钱的还是少部分家族中的少部分人。

这样一来,有的华人也就会几个家庭组织在一起,重新找地方开拓。也有的与本来宗族和同乡产生矛盾产生单飞心理,所以华人的行踪已不是当初刚刚开拓的时候,已经遍布婆罗洲。

比如林树贤自己,当初登岸的时候是在兰芳共和国那边,但是那边福建人的地位不如罗芳伯他们老家的广东客家人,所以,福建人在自足后,有的就会另寻他处发展。

婆罗洲没有户籍的牵制,迁徙是自由的,但是去无人区开拓必须好几个家庭联合,甚至是一个家族的支系才行,这样才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所以,在婆罗洲除了那些华人大公司之外,遇到许多华人小公司以及华人村落都很正常。

像林树贤他们家这样,也很常见,只要能够挣到钱,活下去,大家都会努力生存。

林树贤的介绍虽然有些是道听途说,但总体上婆罗洲的情况还是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

张大强问了问林树贤他们贩卖木材的收入,林树贤也没隐瞒,直接告诉了张大强。

张大强大致算了算,这收入,如果按照人均下去,还不如安保队员的工资收入。

不过想一想也是,在这个时代,运力有限,即使木材值钱,但每年只能靠帆船依靠季风来往,运力决定了贸易额,也就决定了利润。

眼看天色渐晚,张大强告别了林树贤,和范有财回到山上的基地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93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