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13章 发现锰矿

书名: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在沈云峰紧锣密鼓的督促和大量人力的投入下,春耕之前,“丰南号”农场已经初具规模。

房屋已经建起一片,十几户村民已经移居到山下,赤腰瑶寨和十家瑶寨的都有。有了这些人,春耕就可以开展了。

山下和山上有些温差,等于可以错时开展春耕,这样劳力的使用也可以调剂一些,不耽误大面积的种植。

农场基本具备运行能力的时候,在江平江东岸,也就是基地和农场的对面,一座建筑也开始建造。

这将是“丰南号”在山下的第一所学堂,以后既满足在农场居住的“丰南号”职工家庭子弟的就学,也将面对平地瑶村落的孩儿们。

为了不挑动官府及有些人的神经,沈云峰准备将山下的学堂叫做育儿堂,意思就是带孩子的地方。

教育是政务领域的大事,无论官府还是乡绅都盯着这一块,人与人的差别从这里就开始了,上层社会垄断了教育,也就是垄断了未来的上层。

贵族的子女可以通过继承继续当贵族,世家和乡绅们通过科举能够入仕,那寻常百姓人家即使有参加科举的资格,没地方受教育依然是空。

清朝规定五种人不能参加科举,分别是冷籍,就是说三代以上没有中举的不能参加。

府衙杂役子孙,这些人的子孙要避嫌,就是在衙门当差却无功名之人的子孙。

从事乐艺人的子孙,简单说就是戏子的后代。

丐户、疍户的子孙,这些人就是常年生活在陆地和海上小商贩的后代。

还有奴隶子孙也不能参加科举。

寻常百姓人家既然限定了无法参加科举,那又何必去受教育,即使有些眼光的乡绅和富农,也只是让孩子读书认字,期待几代后能有所突破。

像师爷这样的职业,多半都是读书有成但不得科举的人物。

当“丰南号”农场开始春耕的时候,李九章的“兴城号”已经返回了几笔货款,又拉走源源不断的货物。

桅灯和沥青麻绳的供不应求让李九章已经快忽略了白酒的利润。

南方最大的港口现在在广州,李九章现在已经将心思放在了广州。

一旦进入广州,那销量将有一个惊人的升高,李九章现在担心的就是瑶寨的生产能力能不能跟得上去广州经营的步伐。

为此,李九章特意找了一次沈云峰,谈了这个问题。

沈云峰估摸了一下,当山上筑路建设告一段落,农场建设也基本成型,将有相当一部分劳力转到生产上来。

然后他再大致算了一下鸦片战争将要结束的时间,在此时之前进入广州,经商成本比较低,打入市场阻力也比较小。

于是便给了李九章一个五月底的时间,他很谦逊的建议知县大人现在就可以去广州提前做一些准备了,毕竟广州那地方大官多,利益格局错综复杂,很多地方需要银钱开路。

有了沈云峰的许诺,李九章于是立即安排老家来的帮手前往广州开始准备工作,当然,也写了几封信给广州官场上的朋友,随着礼物一并带了去。

李琳玫的杜仲胶实验从用无机矿物调和转到有机物进行调和后,有了一些突破,但实验品要么还是太软,要么还是太硬,但已经不像最初的那种硬脆的老化了。

这说明,用有机物调和杜仲胶的方向还是对的,但要是能达到实用生产的性状,各种物质的调和实验是一个海量的实验次数,只有不断地去做。

沈云峰希望加快这个速度,于是和李琳玫商量,安排两个助手给她。

为了早日骑上自行车,他忍痛从学堂里找了两个有一点点这方面天赋的瑶族女孩儿给了李琳玫,送到了县城,并给两个女孩在附近租了个房子。

李琳玫自然非常高兴,李九章并没有给她安排专门仆妇,也是因为前期没钱,现在虽然有些钱了,他也顾不上关心这些,忙着把生意做大。

对李琳玫,他要求其实很简单,别把自己借的房子给弄烧着了,人身能安全就行。

这两个女孩儿等于今后也将走上化学的这条道路,李琳玫也变相成为了化学的导师。

虽然这个导师连化学元素表都不知道,但不妨碍她未来成为这个时代的化学宗师级的人物,毕竟,“丰南号”是有化学元素表这个东西的。

龙岗瑶寨的靠拢,让“丰南号”在山上的活动范围向西扩大了距离,找矿队伍活动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不得不说,十万大山是一个宝库,石灰岩矿石是比比皆是,铁矿也有一个,石英矿也有两个,但铁矿品相不如先期发现的好,距离也远,暂时也不具备开采的条件。

最终,还是让找矿小组找到了锰矿石。矿石这玩意就是这样,也许你在那里扒拉多深,但啥玩意找不到,但也许一转身,就是一大片浮在表面。

找矿小组找到的锰矿就是这样,就是在一个缓坡看到了一大片深棕色的碎石,一看就是雨水多年来冲刷的结果,因为矿石铺在山体表面,并没有多少植被,一眼就看到了。

找矿小组并不能确定这就是沈云峰说的作为重点寻找的矿石,因为路易斯运来的锰矿石的颜色并不完全一致。

这种深棕色或者褐色的石头也是属于常见的石头,但看到了这样一大片,出于找矿的习惯,他们还是带了一些样品回去。

矿石拿到生产地基的冶炼厂,技师们在小型坩埚里掺杂了一些铁矿石进行冶炼后,技师观察出铁的性状,感觉就是沈云峰说的那种锰矿石。

报告到沈云峰那里之后,沈云峰立刻带着沈松和沈涛涛赶到冶炼厂,经过对冶炼出的铁块反复实验,大家一致认为这就是锰矿石,不由得都欢呼起来。

沈云峰当即宣布,给于找矿小组予以重奖。

对能提高装备能力的发现和发明,沈云峰都是非常乐于见到的,因为,这一切都与安全相关。

安全与否,就是在于武器装备的先进性和人力的多寡,这两样的基础,建立在知识人口和财力的基础上。

贸易,在沈云峰眼里,那只是为了获得财力的手段,并不能带来安全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273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