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95章 招揽林家兄弟

书名: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第195章 招揽林家兄弟

林家兄弟在美里这里停下的时候,发现这里没有华人,而且有美里河这条河,于是就停下来看看。

他们在船厂工作,对木材识别很有一套,在附近山上转了转,发现丛林里适合造船的铁力木不少,于是心想到文莱城还是要找同乡借钱,不如在这里开采木材,攒够开小船厂的钱。

木材这玩意倒是不花本钱,但是开采也颇费力气,两家十来个男人需要全部上阵。另外就是要售出也麻烦,需要顺着海岸线将木头扎成木筏顺着洋流送到沙捞越或者文莱城那边。

这种运送靠洋流和人工划桨,耗费时间长,所以,每年算下来,也将将比船厂工作好一点而已。

他们这才明白为啥那些华人公司不到这里伐木了,无论沙捞越还是文莱城,附近都不缺雨林和河流,而且那里工人多,更适合公司操作。

本想继续去文莱城,但是这里的木屋都建好了,家私也置办了,又有点舍不得,渐渐也就想在这里算了,这里离城市远,攒钱也好攒钱。

所以,这准备今年就让两家大儿子返回福建娶亲,然后将媳妇就带过来,直接就在这里立足算了。

张大强就问林树贤怎么回福建?

林树贤有些迷惑,心想你们商号跨洋做生意,这常识还不知道吗?心想人家或许问的是福建的航路。

原来南洋的船只想回中国,一般都在夏季成行,这时候刮偏南风,帆船才能从南洋到中国。要是下南洋,一般都是在冬季,从中国出发,然后到南洋各个国家。

所以,林树贤的儿子要回福建要等到夏季的时候。那时候,会有很多船回广东和福建,尤其是红头船船队,会从文莱国或者兰芳共和国或者西婆罗洲出发,成群结队的回中国。

这些船队不仅仅运回当地特产回中国,其中就包括名贵木料,也会带客回中国。

在这个蒸汽机刚刚应用的时代,海运的主力——帆船还是要看天吃饭。

张大强虽然懂季风这个道理,但对南洋与中国之间的航运联系并不太清楚,从路易斯那里得到的知识,也仅限于欧洲商船来往于中国的航线。

张大强粗略的给林树贤算了算账,如果按照林树贤家12个人口在“丰南号”工作,月薪加起来要超过他们木料生意的收入。

因为在“丰南号”工作的话,每个月都有薪金,而伐木销售的话,受制于运输和市场的季节性,大半年其实是没有收入的。

对有技术的人来说,“丰南号”向来是有需求的,毕竟隐秘的发展到现在,在清朝的环境下,不敢明着招徕技工。

到了婆罗洲这里,反倒没有这个担心了。

张大强想了想,决定试一试。“林兄,你们兄弟两家靠伐木挣的有点少啊,还不如我们新南号的人挣得多。”

林树贤一楞:“哦,张兄弟,你们新南号难道工钱很高?”

张大强点点头说:“按照你们家人来算,大概可以都算是技工,收入肯定超过你们贩卖木材的收入。”

“你们这么辛苦的贩运木材,还不如来我们新南号,我算了一下,你们全家都来的话,收入应该可以达到你们现在收入的1.5倍。”张大强说。

林树贤倒吸了一口气,这样的工钱在婆罗洲也好,在老家也好,都拿不到这样的钱,除非是当水手,而且是那种可以操帆的熟练工才差不多。

“敢问那贵商号是主要经营什么?”林树贤心想,这样的商号得经营什么来钱的营生才能发出这样的工钱来。

张大强指指带来的酒和茶叶说:“这酒、这茶叶,都是我们商号经营的,但这都是小生意。我们商号经营的生意很多的。需要各式各样的技工。”

“林兄等你家人回来可以商量商量,如果愿意的话,你家两个孩子不需要等到夏天的红头船,下个月就可以跟我们的船回中国去。”张大强笑着说。

“只要是商号的员工,我们都是免费的运送。”

“下个月?那西南风没来,难道你们用的是......”林树贤张大了口。

张大强点点头,笑着说:“是的,是蒸汽机船,那个帆,只是个摆设。”

“那假如我们加入贵商号,会让我们干什么呢?”林树贤此时有些心动了。

“干什么啊,我还没想好。反正我们缺人的地方多,伐木也行,造船或许以后也行,搞销售也行。这一点林兄放心,保证每个人都有工作岗位。”张大强摆摆手,意思这都不是问题。

看张大强这个气魄,林树贤明白了,人家商号不在乎多十来个人发月钱,看来是个很大的商号。

这对林树贤家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诱惑,自己两兄弟家做木材生意,虽然落个自由,但是这钱确实不好挣,尤其是孩子们都要在海上划木筏送木头,风险也很大。

真的要是进了商号安安生生的做工能拿到那么多钱,也未免不是一条路子。

不过,还要等兄弟他们送木头回来再商量商量。

张大强把话题转到了造船这方面来。

说到造船,林树贤话匣子就更加打开了,造船厂干了十几年,他已经算是船厂的大工了。

福建的造船业也十分发达,但是福建造海船的木料都是来自海外,主要是南洋,因为适合造海船的铁力木福建附近已经很少了。

与其将铁力木运回福建,不如在南洋造船这已经是行业内通行的规则。

所以,华人在南洋就地取材造船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

在南洋造好船然后再驶回中国,这已经是最符合商业逻辑的市场规则了。

原来如此,张大强这才明白,为什么廉州、钦州一带造船业并不发达,原来是原材料的问题。

京族三岛也就能造一造大一点的渔船,并不适合远洋航行,最多也就在外洋打渔,或者沿着下龙湾这些靠近岸线的地方去安南。

看来,在婆罗洲立足之后,造船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项,安保队的船还是太少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210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