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15章 准备进犯长江

书名: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对于沈云峰来说,怀特的到来不仅仅是钢铁冶炼和铸造技术提升。

在和怀特的接触中,也通过钢铁在各方面的应用了解了英国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这让他对现在西方世界的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印象,这是另外一个巨大的收获。

怀特到来的半年多时间里,让柏家村和赤腰瑶寨、十家瑶寨的人近距离接触到了传说中的“黄毛鬼”。

让他们也开拓了眼界,尤其是学堂的孩儿们,对课堂上说的世界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沈云峰临时起意的口号有了更为具体化的表现。

当“丰南号”开始铸造船用蒸汽机汽缸缸体时,怀特离开了十万大山,带着沈云峰给的金币,跟着路易斯的商船去了印度,继续他的世界之旅。

有了查理.怀特的指导,“丰南号”的冶炼和铸造技术有了显着的跃升,钢铁的质量和产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再加上锰矿的加入,钢铁成品无论强度和韧性都加强了。这时候,沈云峰让沈松领衔开始铸造船用蒸汽机。

就在查理.怀特帮助“丰南号”提升钢铁冶炼技术的时候,5月中旬,耆英带着伊里布来到浙江。

奕经提出与耆英共同行动,“会同筹办,彼此互相参酌,布置一切”。

这遭到道光帝的明确拒绝:“所奏与朕意大不相符,卿断不准稍有瞻顾。朕惟责卿以剿贼复地,卿无恤其他。若能速奏肤功,朕立颁懋赏。至耆英原因另有委用之处,果否施行,俟朕随时裁夺,无非备其一端而已也。如能勿用,朕所深愿,止须卿成功后,不待辨而俱明晰矣。”

道光帝战略意图是,依然想把投降妥协作为最后的选择,现在是能剿则剿,该守必守,尽量避免滑向投降妥协这条路。

但是道光帝没想到的是,定海、镇海和宁波并不是英军的最终目标。

早在1841年9月英军从厦门北犯舟山时,英国政府即决定再次增加兵力,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以迫使清政府尽快签订一项满足其侵略要求的条约。

清军在浙江的节节失败,更加助长了英国的侵略气焰。

同年11月4日,英国新任外相阿伯丁在给侵华总司令璞鼎查的信中要求璞鼎查向清政府勒索一大笔赔款,但是不能因此而使谈判破裂,或使战争无限延长。

信中还指出,英国政府拟改变原训令中关于长期占领舟山或其它沿海岛屿的打算,之所以如此,主要是考虑到“把这些占有地永久保留在英国国主领域之内,却会使庞大而固定的开支随之而来”。

而且会使英国人“在政治上同中国人发生更多全无必要的接触”。

它吞不下中国这块大肥肉,特别是害怕占领中国领土后,引起中国人民长期的反侵略斗争,正是其侵略野心不得不稍加节制的根本原因。

基于上述各点,英国政府决定从英国、印度增派陆、海军来华,以期通过“决定性的战役”,尽早结束战争。

由于这些军队是陆续抽调增运来的,需要时间,所以,从1841年10月起,侵华英军有半年多时间停留于浙东地区,没有大的军事行动。

在此期间,英国侵略者为寻求尽快实现其侵略目的之途径,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地理等情况,作了进一步的调查分析,认为:

北京虽为京师要地,但比较贫瘠,清政府的物资银财主要靠南方各省供给,并经由运河输送。

如进攻北京,清政府必迁都于更远的内陆,届时难以找到谈判的对象,势必迁延时日,达不到迅速结束战争的目的。同时,清政府正全力加强北京一带防务,对长江的防御则未予重视。

只要沿着长江攻入江苏、安徽,占领南京,控制大运河,并占领乍浦和上海,扼住主要的航道,清政府就无法拒绝英国的各种要求,这样,“不但所有作战的实际目标可以迅速达到,而且可以产生同等深刻的精神效果”。

英国政府根据以上的分析,确定英军在增加兵力后,沿长江西进,封锁运河口,夺取南京。进攻发起时间选在春夏之交,因为那时正是粮食等物资北运的季节。

1841年9月底,英国政府训令其驻印度的殖民当局,在1842年4月间,集中一切可能调动的海陆军于新加坡,以便随时行动。

这批奉调来华的海陆军,计有军舰七艘和陆军约七个团,从而使侵华英军共“拥有军舰二十五艘,载炮六百六十八门,轮船十四艘,载炮五十六门,医院船、测量船及其他船舰共九艘,运输舰还没计算在内。地面部队,除了炮兵以外,有步兵一万余人”。

为集中兵力从长江口入侵,英军于1842年5月上旬主动撤出宁波,并将镇海守军减至二百人,主要控制招宝山。

当然走也不能白走,得勒索点什么才行。英军就向宁波士绅富户们暗示,只要花点钱,就能免灾。于是士绅富户们费力凑了一大批银两,终于把英国侵略者这尊大神送走了。

1842年5月7日,侵略军悉数登船,撤离宁波,随后撤离镇海城,除了招宝山、定海外,浙江全境已无敌踪。

也就是,耆英带着伊里布来到浙江时,英军其实已经准备进犯长江,要截断大运河的运输逼迫大清帝国谈判,在谈判桌上取得利益。

显而易见,此时的耆英和伊里布的议和,英国人并不需要,英国人希望在战场上取得更大的胜利然后再谈判桌上索取更多。

其实,道光帝也曾接到奏报,英军可能进犯上海,曾谕令新任两江总督牛鉴加以防备。

但牛鉴却认为,“下游之堵御既严,瓜洲之防护又密”,英舰“断不敢飞越数百里重兵驻守之地,冒险入江,阻我漕运”。

牛鉴的轻敌,严重影响了长江下游的设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08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