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34章 再提周伯通

书名: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又凭空得到一批军舰,奕欣顿时精神振奋,眼里闪着小星星看着沈云峰,要不是自己是摄政王,奕欣又要起来躬身行礼了。

“欧洲人到中国、日本、朝鲜等地行商,路途遥远,需要一个可以补给的地方,如果一时间货物不得交割,还需要有地方存储,但货物进关便需要缴税,所以,商人迫切需要一个可以不用缴税的地方作为中转站,以后,香港和澳门便是这样的中转站。”

“这样的中转站会有大量的商船进出,无论人流物流都会带动百业兴旺,然后从中收取普通工商税,再用这笔钱支持海军。”

奕欣听得似懂非懂,但是他知道“丰南号”擅长做生意,沈云峰既然觉得能挣钱,就肯定不会错,再说,香港和澳门都是沈云峰收回来的,他就是不征求意见就直接做,自己暂时也没那个能力从沈云峰手中抢回来。

“香港澳门未来如何经营,全由镇南王做主。需要小王做哪些事,镇南王请直说。”奕欣很上路子的说。

“香港、澳门各成立一府,两地同时各成立一公司,知府负责管理律法、治安、税务、民政等应由官府管理的事务;公司负责管理土地规划、开发,工商事务、码头事务等等。官府负责收取工商税,公司从土地买卖、码头经营中获利。工商税和公司盈利除保障运营之外,悉数供给广东水师。“沈云峰说。

奕欣考虑了一下说:“水师耗资甚巨,香港、澳门乃弹丸之地,能供给的了吗?”

沈云峰呵呵一笑说:“恭亲王不要小看这弹丸之地,经营的好,自然供给得了。只不过暂时肯定不够,需要朝廷的投入。尤其英法两国肯定会有报复行动,这之前,其他各国商人信心不足,等我们打退了英法的报复,各国商人的信心就足了。”

提到英法的报复,奕欣不禁脸上出现了忧色,说:“我此次前来,也是向镇南王讨教,还有近万名英法联军俘虏如何处置。”

沈云峰看出了奕欣的忧虑,也知道凭清廷目前对洋人的认识,哪怕给了他们这两批军舰,依然是畏惧洋人的。

点燃了一根烟,沈云峰对奕欣说:“摄政王放心,英法两国来报复,自然是我丰南号打主力。英法联军的俘虏,要挑出一些作为教员,英法的军舰你们不会用,必须要学习,还有枪支和火炮,都要学习。”

“俘虏里面的印度人,都是雇佣兵,可以留下来当做俘虏兵,让左宗棠带到北境去对付沙俄。”

“还有一些外交人员和军官,你要让他们给你们好好上课,让朝廷那些迂腐的官员们知道什么是世界。不然啊,要么就是盲目以天国上朝自居,要么就是跪舔洋人。”

“谢过镇南王,有镇南王这句话,我心安不少。”虽然沈云峰的话里对朝廷充满着讥讽,但是答应了他来扛对付英法的报复,确实让奕欣心安不少。

“中国到英国的信息一来一往,至少月余,而且,英国还会在议会讨论,还要和法国商量,没个半年,讨论不出结果。再讨论如何出兵,又是半年。这段时间,你可以好好利用那些英法俘虏,把他们脑子的知识榨出啦。”

“英法两国本国人肯定是想要要回去的,你就开价嘛,争取把签南京条约给的赔款要一部分回来。”

“这个事情你要大肆宣扬,不赎就杀,消息让英国商人传回去,他们才会有压力,必须先赎人,再打仗。争取一些时间,让北洋水师和广东水师的舰队能形成战力。”

奕欣连连点头,被沈云峰这么一说,感觉豁然开朗。

“对了,镇南王,你让我调的两个人都到了广州,你有何安排?”奕欣突然想起来刘铭传和张之洞二人。

“哦,那两个人啊,我的意见是刘铭传掌管广东水师,张之洞任澳门知府。”沈云峰说。

奕欣顿时被沈云峰吓了一大跳,这两人这么年轻,怎么能出任如此要职,再说,刘铭传好歹在组织团练中授了一个千户,还算是个官,张之洞连会试都没过,连官身都没。

“这,这二人太年轻了一些吧!”奕欣喃喃的说。

“就是要年轻的,不然要几个老官油子来,像琦善、奕山、叶名琛那样的,报喜不报忧,专门搞花花文章的来,管什么用。”沈云峰说。

“执政香港的人选你来挑,让他和张之洞比较比较,看看谁更合用。我知道,这样用人,你回去也不好做,大不了都推在我身上。”沈云峰说。

“那行吧。”奕欣心想,也只能推在你身上,这种年龄资历掌握如此权柄,朝中那些大员要吵死人了。

也不知是何许关系,能让镇南王如此垂青这两个年轻人。奕欣实在有些想不明白。

奕欣既然答应了,也不在这两人任命上做啥纠缠了,将此行需要解决的一些疑虑一一问计于沈云峰。

沈云峰也一一作答,他的思路显然让奕欣感觉脑洞大开,感觉到不虚此行,但又觉得困难重重。

奕欣现在对沈云峰处在一种近似盲信的状态,但其自身所接受的教育又让他努力排斥沈云峰的思路。

最终,奕欣还是问了最想问的话:“镇南王的思路可以说是十分清奇,虽然很多与大清的祖例相悖,但确实是实用的想法。小王斗胆一问,镇南王师从何处?鸿学巨儒,也难与镇南王相比啊!”

沈云峰心想,摸我底啊,幸亏故事版本早就设计好了。

于是沈云峰便讲述了一个叫周伯通的老人,曾游历多国,见欧洲诸国已经进入工业时代,于是便要回到中国,想用一身学识救国。但是在南洋遇到海南,在海上漂浮到安南国,在山中行走回中原时染病。瑶人救了老人,但老人已年迈体弱,便将一身所学悉数教育于瑶寨的几个小孩,逝世前让几个瑶人小孩一定要振兴中华的故事。

这个故事已经反复推敲了多少次了,故事很神奇,但是听众是无法推翻故事逻辑。此时从沈云峰口中讲出来,那是娓娓道来,精彩至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08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