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145.3万字

第322章 吸纳流民

书名: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作为后世人,沈云峰知道最终的结果,就像一场已经剧透的电影,没有太大的兴趣。

他的兴趣是流民,战争产生了一部分流民,他们躲避战乱就必须迁徙,迁移的地方就是平安而且能有饭吃的地方。

“丰南号”从十万大山和六万大山向东北方向派出了不少情报人员,传播广东钦州一带富裕有饭吃的传言。

太平军突破清军的封锁方向也是在东边,自然这些流民主要的选择不是南下就是北上了。这时候没有方向的流民,听到这种传言,自然很多人就开始选择南下。

事先与李九章通过气,吸纳流民作为工人是提高生产能力的重要一环,所以,在流民进入钦州地界后,就会得到“新南号”的安置。这些人会安置在钦州的工厂里工作。

从十万大山和六万大山进入防城地带的流民就会安置在核心区域,提供食宿,安定下来。这些人将成为“丰南号”核心区域的新村民,将会有居住地,让他们融入。

对这些流民来说,只要有饭吃,能安定下来躲避兵灾就是好地方。再说,“丰南号”核心区域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机会,让这些流民也舍不得离开。

即使再不济,还可以去农场种田,哪怕是妇女,也能到工厂挣到自己和孩子的口粮。

“丰南号”终于迎来了人口大增长的机会,防城县的荒地基本都利用起来了,但是这些流民在未彻底归化之前是限制离开核心区域的。

吴阿七是金田人,一开始他就觉的“拜上帝教”是个邪教,他才不信。看到村子里许多人入魔一样,把家里铁锅都上缴了,他知道不对劲了。

他不识字,但是喜欢听书,知道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事。于是悄悄的就带了老婆和一儿一女溜了。

一路上省着粮食吃,一路向南,但是世道艰难,哪里有愿意收留的,到了上思府,听说钦州这边富裕,有粮食吃,便经人指点,找到了翻过十万大山的垭口山道。

到了垭口,居然有许多人拿着刀枪在。他不禁吓了一跳,心想是不是钦州那边也是堵着不让流民进去,于是心想这一天多的山白爬了,但是心有不甘,便叫老婆带着儿女候着,他凑到前面去看一看。

一看,居然是在登记,然后发干粮,再有人领着过垭口。于是干嘛将老婆和儿女带着来登记,先把干粮拿到手再说。

被人一路领着,下了山,然后带到了一个好大的农庄里面。里面的人问清楚了他们是一家人,就安排了一间房子住下。

和他们一样,今天来的有好几十人,然后被安排排队去洗澡理发,说是不能带传染病进来。

一人发了一套衣服,那衣服样式也没见过,反正就是大裤衩和套头穿的上衣,男女都差不多,就分大小。

带着的人吩咐要立刻把自己衣物用发的白粉粉泡起来全部洗了,第二天要暴晒消毒。

按照自己家人口,吴阿七去搬了两张竹床,两套被褥。

一番折腾,到了夜里才吃到饭,吴阿七领着老婆儿女一看,我滴个乖乖,上百人在那吃饭,轮流排队取饭。

每个人发了一个大碗,米饭加红薯,然后两勺子蔬菜,一点咸菜,两块鱼肉,加了两片肉。

油花花的大肉,吴阿七看呆了,这是救济灾民吗?这比自己在家吃的还好。

一家四口吃的饱饱的,好好的睡了一觉。

他们是一家,算是分到了一间房子,算是待遇不错的,单身的男的,多是睡在棚子下,有的家庭分不到的,女的就凑合和人家一起凑一间。男的去睡棚子去。

第二天,吴阿七被叫去开会,一大批新来的坐在地上,台上面有几个人讲话。

这里是“新南一号农场”,临时让他们这些流民住的。流民也不能天天白吃饭,休息三天之后就要参加劳动。

会后要登记每个人的技能和特长,就会分派相应的工作。人不能乱跑,暂时不能出农场,以后的生活等下一步安排。但是这种安排肯定是跟你未来的工作相关。

道理是非常简朴,天下没白吃的饭,再说自己家一家四口,四张嘴,更不好意思白吃。吴阿七是农民,也会编竹子,就去登记会种田,会竹编。

登记的人问他家里几口人,他就把家里情况说了,那登记的女人便说,你老婆也要登记工作,她也是劳动力。吴阿七于是也给老婆登记了一个会种田,会竹编。

休息三日满了之后,吴阿七便被安排在农场里面一个临时的工场去做竹床,考虑他老婆要带两个孩子,工场的负责人他就把一些竹料送到自己住的房子里,让老婆在家编竹箱子。

这些都是发给流民的,因为每天都会有流民过来,每个人都要有竹床睡觉,要有个箱子放东西。

待了半个月,吴阿七算是摸清楚了门道了,这里是凭着劳动换取待遇。那些识字的、郎中或者铁匠、有手艺的在这里呆一阵子都会换到别的地方去上班。

没有手艺和本事的,就在农场种田。不管去哪里,都会发月钱,没发月钱之前吃食堂是免费的,等发了月钱之后,吃食堂就要买竹筹了。

现在住也是免费的,等以后攒够钱了,就可以自己建房子。这让吴阿七心中十分高兴啊,自己一儿一女,四个人住在一间,肯定不方便。

又过了几天,有人来到家里,通知吴阿七,说他女儿马上满6岁了,要去上学了,让他去报名。

吴阿七和老婆一下呆住了,哪里有钱送女儿上学,再说女孩子上什么学。但是在人家地盘上又不敢就这么拒绝。连忙讨饶,说自己家女子不上学行不行。

那人脸色一沉,说你们不要重男轻女,你家丫头要是聪明,能上到中专以后找个好工作,你们跟着享福。一学期学费就五十文钱,你们都舍不得啊。娃儿不上学的,你们就滚蛋。

吴阿七一下愣住了,一学期就五十文钱。这学上了,上定了,可不能被赶着滚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