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90章 新加坡的情报站

书名:十万大山:1840 作者:我是7天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舰队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大量的新手需要训练,然后调配,刘永陆已经不能只坐镇一艘舰船当舰长了,必须全面统筹整个舰队的安排。

幸亏现在有沈俊浩弄出来的发报机,大部分情况下,通过发报机就能发布简单的命令,这让指挥简单快捷的多了。

现在他的海上安保司令部已经设在了防城县,与总司令部在一起,距离防城港出海也不远。

海上安保队的训练基地也大部分设在了防城附近的海域,另外一部分就设在沙捞越,还有一些是在一些岛屿之上。

由于战前不能暴露综合实力,刘永陆只能分割进行演练,几艘炮舰在一起演练。

在文莱国,在兰芳国,在雷州海峡,在淡美兰群岛,在防城附近海域等等,刘永陆经常性的还是要出海去每一个演练的地点,组织海上安保队的军官进行观看,然后复盘总结。

与英法对抗,主要还是海军,所以刘永陆身上的担子很重。

将京族三岛交给沈云峰之后,刘永陆将自己生命的后半生已经与这支舰队紧紧相连,所以,他认为,自己后半生的宿命就是要和英国人这些欧洲人战斗。直到有那么一天,自己能率领着这一支舰队,航行到欧洲,让东方人扬眉吐气。

不过,未来的这一场海战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海战,据沈云峰推测,英国人和法国人一共出动了近百艘舰船。

虽然说是百艘,其中含有运兵船、后勤船,医疗船这些后勤运输舰,但是至少有70艘炮舰。

目前,黑狼舰队的炮舰的数字与此相比较还相去甚远,所以,可以预测这场战打的不会轻松。

不过,海上安保队还有新的杀手锏会赶得及在战争之前布局,到时候鹿死谁手就看战场上杀过才能分晓。

朱发财是兰芳国的商人,专门从新加坡和兰芳国之间倒腾商品。来了三年后,他在新加坡买了地造了一个前店后厂的商铺,和欧洲商人之间也渐渐熟络起来。

华人做生意讲究一个诚信和老少无欺,他主要贩卖香料,附带卖一些船舶用品,比如麻绳、铁锚等等。另外欧洲商人有些尾货不愿意带回欧洲的他也收,反正弄回兰芳国总有办法卖掉,无非就是耗时间长一些而已。

朱发财人长得圆润,笑脸可掬,对人也和善,说是和气生财,基本没有人看见他发火。

没事下午的时候还喜欢在码头,泡壶茶,带盒烟,看看能遇上啥便宜货。要是碰不上,把茶喝好,然后就带着仆役回铺子去。

上午他是雷打不动,在铺子里坐镇着,有生意谈生意,没生意就喝茶和附近商户聊天。

后面的厂子有打铁的,有搓麻绳的,吵闹声比较大,所以,他的铺子是在最边缘的地方。

这些工人基本是华人,都是下南洋过来的,华商喜欢雇佣华人,相互之间能溯到原籍,相互之间也好有个制约。

这样的华人店铺,新加坡很多,都是前期下南洋的华人攒了钱然后看这里马六甲海峡行船多,就渐渐落脚此地行商,一来二去就形成了市场。

英国人来了之后,这里渐渐有了城市的样子,也有了防护,市场就愈加繁荣了。

但是马六甲海峡的其他地方还是经常有海盗出没,这种情况,更加促使了新加坡这里的繁荣。

不但华人选择在这里经商兴业,欧洲和阿拉伯商人也有许多,所以,马六甲海峡的航运地位注定了新加坡的兴旺发达。

这样一个地点,无疑是搜集情报的重要位置,虽然这里只是英国的二级殖民地。

朱发财就是“丰南号”的情报人员,经商只是他的伪装,或者说经商是他原本的职业,后来才被发展为情报人员。

在店铺工厂的深处,有一间像仓库的地下室,里面摆着柴油发电机和一台发报机。

从这里,“丰南号”将能掌握从这里进入南中国海的军舰数量和军舰名称和等级。

工厂的噪声就是发电机噪声的掩护,这里的工人其实都是“丰南号”的人。

朱发财其实就是这个情报站的站长,和原来的情报站并行运行,他的主要任务只观察、收集,通过发报机传送情报,不行动。

时间已经是1857年的10月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线又到了重要的节点。

围剿太平军的灵魂人物曾国藩已经回到湖南老家守孝。清军和太平军主要作战战场在皖北与河南的捻军地盘上。

忠王李秀成等人则在浙江与清军展开拉锯战,翼王石达开没有听沈云峰的意见,还是执意进入江西,但是由于手中没有水军,西进受阻。

清廷鼓励地方发展团练来围剿太平军已经显现出效果,各地以团练为主要新生力量迅速补充了绿营兵力的不足,与太平军的交战显现出胶着状态。

此时中国国内最受到朝廷关注的就是围剿太平军,一旦赋税和产粮重地浙江落入太平匪军之手,那对清廷的统治将构成重大的威胁。

因此,咸丰给叶名琛的指示就是务必不能让洋夷影响到国内剿匪大局。

叶名琛的担子很重,他不仅仅是两广总督,还是通商大臣,主管洋夷事务,即使英国人到上海、天津递交文书,依然会转给叶名琛办理。

咸丰此时对叶名琛十分信任,也说明了叶名琛的能力。

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变乱纷起的环境中,多少总督、巡抚因不能应付时局而被免,偏偏叶名琛深得道光和咸丰皇帝宠信,稳坐广东巡抚、两广总督位置九年。这与叶名琛深谙为官之道,以及在镇压广东地区各种叛乱起义时,干脆利落有关。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赏加太子少保衔;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更是连升三级:先加恩赏给总督衔,再署理两广总督,最后正式升任两广总督;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先是被加封为协办大学士,后又被封为体仁阁大学士。

叶名琛是这一时期中,唯一长期担任督抚而又不断被加封的地方大吏。“叶相以翰林清望,年未四十,超任疆圻,既累着勋绩,膺封拜,遂疑古今成功者,皆如是而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166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