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75.9万字

第293章 不相为谋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3

张常逊一咬牙:“就依长史之言,务必与齐国公交好,请他于孤危难之时,出兵相助。”

孟之祥颔首:“这是自然。”

“老臣愿亲赴长安,拜见齐国公,陈说大王之意,达成友盟。”

“好!”张常逊面露喜色,“有长史相助,孤可高枕无忧。”

“齐国公若有何要求,长史可全权应对。”

“孤只想驻守成都,过安逸日子。”

“遵令!”孟之祥俯首听命。

了却一桩心事,张常逊舒了口气,只觉浑身轻松。

“咕!”蓦然,五脏庙开始叫唤,张常逊连忙挥手,让众人退去,便回转内庭,让尚食局奉上山珍海味,打算大吃一顿压压惊。

前朝,孟之祥出了宫门,正要回府,一抬头,却见一个道人,仰卧在金殿之顶,饮酒作乐,不由怒火中烧。

“大王宗庙社稷难保,道长怎有闲心在此逍遥,袖手旁观?”

承影道人伸了个懒腰,含糊道:“你们这些文臣,浑身是嘴,最是刁钻。”

“昔日,我参与朝政之时,你们百般弹劾,说道士低微,不宜立于朝堂。”

“待我出了朝堂,不问世事,你们又说我袖手旁观。”

“是好是坏,皆由你们定夺,贫道这满肚子苦水,无处倾倒呐!”

孟之祥面色讪讪,忽又肃然道:“此一时、彼一时也。”

“如今,蜀国有倾覆之危,道长身为先王托孤、辅政大臣之一,怎能置身事外?”

“哦?”承影道人面露惊讶,“蜀国有倾覆之危,贫道怎么不晓得?”

孟之祥皱了皱眉:“道长为何装聋作哑?”

“高楷连战连捷,已然占据汉中八州,兵锋甚锐。”

“待他拿下巴南,怎会不对我蜀国动兵?”

“届时,宗庙社稷难保,你我有何颜面,去见先王英灵?”

承影道人不以为意:“既如此,投降高楷便是。”

“依贫道所观,他倒是这乱世群雄中,少有的仁德之主。”

“这危急存亡之时,道长竟有心情说笑?”孟之祥满脸愠怒。

承影道人摊手道:“贫道可未说笑,所言皆发自肺腑。”

孟之祥怒喝一声:“承影,你莫非忘了先王相托,怎能满不在乎,将蜀国基业拱手相让?”

“孟长史,气大伤身,可非长寿之道。”承影道人笑嘻嘻道,“况且,不投降高楷,还能向谁投降?”

“你比贫道更清楚,大王并无争霸天下之志。”

“择一方明主投靠,方可保全家业。”

孟之祥冷哼一声:“你可另投他主,保全通明派传承。”

“大王却不可轻易投降,否则,必有灾祸。”

“如此简单的道理,你怎会不懂?”

“何况,知人知面不知心,高楷虽有仁名,却怎可轻信?”

“似东汉末年一般,三分天下,有何不可?”

“你方才也说,此一时,彼一时也。”承影道人摇头失笑,“天下分久必合,大周纷乱太久,必有明主出,拨乱反正,再开新朝。”

“妄想偏安一隅分庭抗礼,到头来,怕是身死族灭一场空。”

孟之祥一挥长袖:“道不同,不相为谋,你我各从其志。”

他不再争辩,大步去了。

承影道人瞥一眼,似笑非笑:“孟之祥虽有大才,却不得明主,可惜、可惜!”

微风拂过,金殿之上空无一人。

宫外孟府,孟之祥准备一番,备齐礼节,三日后,便持国书,率一支亲卒,扮作商贾,向长安进发。

……

天佑十二年,十月。

兰州、金城。

高楷率军凯旋,满城百姓,皆夹道拜迎,一时间,万众同呼,声势震动八方。

先去春晖堂,向母亲张氏问安,一叙离别之情。

高楷回转前堂,召集府中一众文武议事。

“我出征以来,仰赖诸位臣工坐镇后方,处置政事,督运粮草,方能在前线连战连捷。”

高楷拱手道:“窦公、兴仁、宇文凯,劳苦功高,当受我一礼。”

毕竟,打仗打得便是后勤,若无这三人稳定陇右、河西,转运粮草辎重,处置大小事宜,他怎能一心一意,放在征战之上?

三人慌忙下拜:“臣等微末之功,愧不敢领受主上大礼。”

“有可不可?”高楷笑道,“我等既是君臣,亦是师友,不必拘泥于繁文缛节。”

“谢主上!”三人不胜感慨,只觉素日来点灯熬油,积累的疲惫,皆一扫而空。

“未曾想,主上竟如此礼贤下士。”堂下,萧宇颇为惊讶。

他久在宦海浮沉,数十年来,历仕先帝、当今圣人、郭羽,又和诸多枭雄打过交道,却不曾见一人,和高楷一般,体恤臣下劳苦,向臣子施礼。

这便是主上攻无不胜、仁德之名广为传扬的原因吧。

萧宇心中暗叹,得遇如此明主,谁不拼死效命?

更何况,主上麾下,不光有商贾、匠人,落魄士人,更有羌人、粟特族人、突厥人,皆戮力同心,为主上效力。

可谓知人善任,不拘一格。

正感叹时,忽见高楷朗声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乃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今授窦仪,为梁州刺史,安兴仁为凤州刺史。”

“窦公、兴仁,这二州为汉中精华之地,还望你二人尽忠职守,好生治理,使仓廪殷实,百姓安居乐业。”

“谢主上!”窦仪、安兴仁二人连忙下拜。

高楷温声道:“韩非子曾说,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

“你二人有宰相之资,还望善始善终。”

“是!”二人再拜,难掩激动之色。

“徐晏清,此番夺取汉中八州,你颇有功劳,便升为府中司马。”高楷继续说道。

“萧宇,老成谋国,犯颜直谏,我素来钦佩,便为府中别驾。”

“望尔等尽职尽责,不负所托。”

“谢主上!”徐晏清大喜过望,下拜道。

区区月余,他便从司兵参军事,晋升为司马。

这晋升之速,文臣之中,恐怕仅次于杨烨了。

“起来吧。”高楷笑了笑。

徐晏清气运非凡,他可是十分看好,将来宰执天下。

萧宇满脸惊讶,原以为主上嫌弃他年老体衰,方才命他卸任凤州刺史。

没想到,竟一朝将他升为别驾,仅次于长史杨烨。

如此看重,他却无甚功劳,着实心中有愧,连忙下拜道:“主上,老臣身无寸功,不敢领受。”

“还请主上收回任命,另择贤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