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81章 不拘一格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天佑十三年,七月,岁在戊寅。

山南西道、梁州、南郑城。

仲夏时节,骄阳似火,万丈金光从天际喷薄而出。

一大清早,南门外,便迎来一支又一支进城队伍。

有肩扛手提的农夫、走街串巷的货郎、宽袍大袖的士子,还有远道而来的胡人,以及羽衣星冠的道士、风尘仆仆的和尚。

各自操着乡音土话,互相交谈,南来北往的嗓音混杂在一起,热闹非凡。

“三月未见,南郑竟这般繁华、远胜以往。”队伍中,封长卿面露惊奇。

身侧,一名道人淡笑道:“高郡公驻地在此,便是西北四道之核心,人口汇聚、政治清明,自然繁盛。”

这道人正是凌霄子,太华山云霄派新任掌门。

两人奉王玄肃之命,一同出使南郑,求见陇西郡公高楷。

封长卿环顾四周,颇为赞叹:“高郡公麾下首善之地,着实不拘一格,开放包容。”

放眼望去,冗长的队伍中,有头戴棕色毡帽的羌人,瘦小精悍的氐人,穿翻领胡服、围蹀躞带、锦袍辫发的突厥人。

还有戴白帽、穿圆领窄袖袍、小口裤的粟特人,以及来自西域各国、高鼻深目、戴尖顶蕃帽、卷发碧眼的胡人,甚至还有奇装异服的天竺人、大食人。

各行各业、各色人等汇聚一处,因语言不通,只能打手势交流,一派异域风情,又夹杂着几分大周官话,倒是热火朝天。

凌霄子笑道:“羌人、氐人、突厥人、粟特人、高昌人、天竺人、大食人,异族如此之多,这般盛况,恐怕大周天下,唯有长安、洛阳可比。”

这时节,天下中心仍在关中、中原大地,金陵偏于江南,虽然繁华,却稍欠底蕴。

封长卿微微拧眉:“异族之人,不知礼数,莽撞粗俗,须得严加管束。”

“怎能这般放任自流,随意来往?”

他出身中原大地,一向以汉家正朔自居,素来看不惯这许多异族人南来北往、登堂入室。

凌霄子笑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唯有胸襟开阔、广纳万民,不拘汉家、异族,凡在治下,皆为臣民,方可成就千古大业,集万众之望,登临九五之尊。”

毕竟,气运之道,在于集众,无论汉家还是异族,皆是麾下一份子。

封长卿摇头不语。

“咚!”便在这时,鼓声猛然震响,激昂之音传遍四方。

紧随其后,晨钟撞动,一声又一声,接连三百下,铿锵之音响彻全城。

“吱嘎!”城门缓缓打开,一束束金光,穿透黑漆大门的缝隙,仿佛金色洪流将众人吞没。

“门开了!”队伍之中,陡然喧哗起来。

数个贼眉鼠眼的胡商,正想挤上前去,忽见两列士卒持刀执枪,肃立于大门两旁、一个个鹰隼般的双目来回扫视,登时不敢造次,老老实实排起队来。

这可是城中武侯,奉命整肃城门秩序,谁敢肆意妄为,必然迎来当头一棒。

此前不知多少胡商,偷奸耍滑、扰乱秩序,遭武侯们揪出,一顿教训,外加罚款。

几番整饬之后,个个老实得鹌鹑一般,缩着脖子,服服帖帖。

封长卿蹙眉道:“西域胡商太过放肆,四处钻营,倒买倒卖,不知我汉家威严,正该好生管束一番。”

他出身世家大族,饱读诗书,通晓经史子集,素来以才学为傲,瞧不起商贾满身铜臭,汲汲营营,执着于蝇头小利。

凌霄子淡笑一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你只看到这些胡商蝇营狗苟,却不知晓,正是这些商贾流动,四处做生意,方才让国家富足起来。”

“无奸不商、有辱斯文!”封长卿一甩长袖,冷哼道。

凌霄子指着一支骆驼队,笑道:“你可知高郡公为何重开丝绸之路,任由西域胡商往来交易?”

封长卿循声望去,正见数个金发碧眼的胡商,带着数十个奴仆,拉着三十峰骆驼,驮着一张张皮毛,一箱箱宝石、一罐罐香料,往城门走去。

城门监是个老吏,须发斑白,却练就一双鹰眼,稍微一瞧,便看出这些货物价值几何,随口道出缴纳多少税钱。

领头胡商满脸肉疼,掏出袖囊,倒出一串串铜钱,便有小卒接过,盘点一番。

待确认无误,老吏便在文书上写下一个“听”字,示意放行。

胡商们本来多准备一贯铜钱,用以贿赂,没想到,这老吏不假辞色,分文不取。

登时,一个个满脸惊奇,驱赶着骆驼迈入城门。

封长卿思索片刻:“莫非,为了这税钱?”

“正是!”凌霄子颔首,“商贾虽然锱铢必较,浑身铜臭,却不可或缺。”

“若无这些税钱,充实府库,高郡公哪来的钱财,打造甲胄、辎重,封赏群臣,安抚民心。”

封长卿不赞同道:“高郡公为四道之主,麾下数百万军民,怎能与商贾一般见识,钻营钱财?”

凌霄子笑道:“儒家经典,或可修身。”

“但要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论如何,少不了钱财之用。”

“据贫道所知,自从高郡公攻取剑南道,便大开商路,以往寸锦寸金的蜀锦,销往各处,流通至京畿道、山南东道、都畿道,乃至于河南道、河北道、江南诸道。”

“不光商贾们赚得盆满钵满,民众也因此获利,积累几分家财,改善生计。”

“甚至,关中、中原、江南诸道铜钱都贬值不少。”

封长卿满脸惊奇:“道长如何知晓商贾之事?”

凌霄子淡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世间万物,皆有道理,只是少有人去关注罢了。”

封长卿心中惊叹,然而,任由他绞尽脑汁,也参不透这商贾之道。

凌霄子笑了笑,并未多说。

过不多久,两人来到南门口,城门监瞥了两人一眼,查验过文书、度牒,便点头放行。

两人踏入外城,迎面便是一条四通八达的长街。

这长街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相当于整座南郑城的“中轴线”。

两侧,遍植槐树,每一里约莫三十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17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