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75.9万字

第392章 泾渭分明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3

高楷摇头失笑:“水是生命之源,绝非滚滚洪流才可以伤人。”

“缺水喝,也可让魏军不击自溃。”

杨烨恍然大悟:“主上打算切断清水河?”

“正是!”高楷淡笑道,“陇城附近,唯有这清水河一条河流,可供大军取用。”

“石重胤将营寨安在下游,虽然占据陇山地势,却无水利。”

“只需在阳川谷截断清水河,便可坐观其败。”

杨烨赞叹道:“主上算无遗策。”

高楷笑了笑,嘱咐道:“唐检,务必于夜间行动,多加掩饰,不可暴露,否则,必功亏一篑。”

“谨遵主上之令!”唐检领命而去。

高楷远眺天色,见旭日东升,不由暗思:石重胤来势汹汹,董澄在后观望,两者结盟,沆瀣一气。

须得尽快击败石重胤,攻取京畿道。

毕竟,河东道刘竞成、河南道窦至德,乃至于都畿道王玄肃,绝不会轻易错过这大好时机。

……

且说陇城以北十里外,魏军依山傍水下寨。

中军营帐中,石重胤大马金刀,高坐御榻。

下首,一众文臣武将排布两列,泾渭分明。

“此番提早占据陇山,高居地利。”石重胤大笑一声,“鲜于通当为首功。”

右侧一员武将应声而起,高呼道:“末将微末之能,不敢居功。”

“惟赖陛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石重胤仰头大笑:“鲜于通,深得朕心。”

左侧一名文臣言笑晏晏:“鲜于将军有勇有谋,我等钦佩之至。”

“依微臣看来,便是那夏侯敬德,也远远不及。”

这人身穿紫袍,腰悬金鱼带,正是魏国中书令——刘茂。

石重胤冷笑一声:“夏侯敬德,和他主人一样,皆是徒有虚名之辈,不堪一击。”

“当世第一猛将,必是刘爱卿!”

鲜于通颇为自矜:“陛下、刘相公谬赞了,末将愧不敢当。”

石重胤摇头道:“你有这等能耐,不必太过自谦。”

“此前,若非你建言加速行军,恐怕我等至今尚在陇州。倘若高楷切断番须道,即刻落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是你第一功!”

“昨夜又建言提早拿下陇山山顶,叫高楷吃瘪。”

“这是你第二功。”

“陛下太过厚爱。”鲜于通满脸谦逊。

“你屡建大功,岂可不赏?”石重胤高声笑道,“传朕旨意,晋升鲜于通为镇军大将军,赐紫袍、金鱼带。”

又叫人赐下数箱金银财帛、奇珍异宝。

“谢陛下厚恩!”鲜于通大喜下拜。

刘茂见此,眉宇间掠过一丝阴霾,倏然含笑道:“恭喜鲜于将军!”

鲜于通略一点头,满脸得意。

石重胤朗声道:“高楷便在陇城,传令,即刻派兵攻打。”

“斩高楷首级者,赐千金,封金城侯!”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魏军将士听闻这等厚赏,一个个争先恐后,前往攻城。

便是鲜于通亦心中热切:他虽高升大将军,却无爵位。

金城侯可是重爵,只在王、国公之下,怎不叫人眼馋?

当即主动请缨,为先锋,悍然攻打陇城。

只是,高楷于城头指挥若定,即便他从旭日东升,攻至斜阳西坠,也徒劳无功。

环顾四下,见夜幕降临,只得鸣金收兵。

“末将无能,未能攻下陇城。”中军大帐内,鲜于通面色惭愧。

石重胤大手一挥,不以为意:“高楷据守这乌龟壳,一时半刻攻不下来,实属寻常,爱卿不必自责。”

刘茂亦然宽慰:“高楷连战连捷,坐拥天下四道,七十五州,声势正盛。”

“鲜于将军一时难以取胜,也无可厚非。”

鲜于通浓眉一拧:“陛下,末将愿为先锋,趁夜攻打陇城。”

“若不献上高楷首级,情愿以死谢罪!”

石重胤断然否决:“白日里一战,士卒疲惫,不可轻易再攻。”

他虽想即刻覆灭高楷,拿下秦州,劫掠南郑,收取美人财宝,却也知晓,久战不利的道理。

“是……”鲜于通闷声道。

待他告退,石重胤微微摇头:“鲜于通虽有勇有谋,却太过急躁,尚需历练。”

刘茂眼珠一转,低声道:“鲜于将军虽然稍显急躁,却颇为忠心,陛下不必太过苛责,以免他心生不满。”

石重胤蹙眉:“朕待他不薄,他岂敢有贰心?”

刘茂赔笑道:“微臣杞人忧天,叫陛下见笑了。”

石重胤冷声道:“尔等荣华富贵,皆是朕恩赐,若敢有异心,必死无葬身之地。”

“陛下所言极是!”刘茂连连应诺,“臣等绝不敢有异心,否则,天诛地灭!”

石重胤轻哼一声,挥手叫他退下,转而唤来数个美貌宫娥。

不一会儿,帐中传出悠扬婉转、如泣如诉之音。

另一头,鲜于通回返营帐,远远便见一员小校在外等候:“卑职拜见大将军!”

“起来吧。”鲜于通瞥他一眼,面无表情道,“有何事禀报?”

“谢大将军!”这小校拱手道,“卑职一直留意城中动静,偶然发觉,戌时三刻,北门似有异动。”

“哦?”鲜于通来了兴致,“有何异动?”

小校一五一十道:“卑职方才命人,以胡禄为枕,听见北门有马蹄声响。”

“依卑职愚见,恐怕有千余兵马,趁夜伏击。”

鲜于通颇为赞叹:“你这法子,倒是新奇。”

胡禄便是箭囊,魏军规定,骑兵每人配备一张弓、三十支羽箭,便装在这胡禄之中。

巧的是,胡禄蒙皮中空,若将羽箭取出,便会形成一个共鸣腔。

头枕胡禄,但凡三十里内,一切人走马嘶之动静,皆落在耳中,纤毫毕现。

这黑夜之中,目不能视,难以探知敌情,却可仰仗胡禄来判断,着实巧妙。

小校谦逊道:“这不过雕虫小技,卑职愿献予大将军。”

鲜于通笑道:“许晋,你倒是忠心。”

他心中惊奇,此前,若非许晋提醒,他怎能劝动陛下加快行军,至陇城安营。

甚至,提早拿下陇山,叫敌将唐检无功而返,亦是许晋出谋划策。

“大将军救命之恩,末将绝不敢忘!”许晋一板一眼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