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118.1万字

第410章 鸠占鹊巢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3

徐晏清思绪一转:“主上打算惊退石重胤?”

高楷颔首:“眼下夺取长安要紧,不必与他纠缠。”

“让他退回夏州,暂时互不进犯。”

唐检迷惑不解:“主上,石重胤虽有几分急智,却不过平庸之辈。”

“何不趁机兴兵,围困安化,将他斩杀,以覆灭魏国?”

高楷摇头一笑:“魏国可灭,但绝非此时。”

“这是为何?”众文武皆是不解。

杨烨咂摸片刻,不确定道:“主上可是打算,以魏国为屏障,抵抗突厥?”

“正是!”高楷颔首,“突厥兵强马壮,莫贺咄设这一万骑兵,不过九牛一毛,远不至于伤筋动骨。”

“倘若杀了石重胤,覆灭魏国,我等便与突厥为邻,为防始罗可汗南下来攻,必须在边境囤积重兵,大耗粮草、民力。”

徐晏清回过味来:“留着石重胤,便可以魏国为缓冲,不至于和突厥突发战端,大动干戈。”

杨烨补充道:“有魏国这一重屏障,我等可从容攻取长安,拿下京畿道,不必时刻担忧突厥南下,侵扰关中。”

李光焰稍有疑惑:“话虽如此,石重胤对始罗可汗俯首称臣,卑躬屈膝,一旦他再度联合突厥骑兵南下,这该如何应对?”

杨烨淡笑道:“石重胤虽然向突厥称臣,但绝非久居人下之辈,两者不过面和心不和罢了。”

“否则,他怎会不顾始罗可汗命令,不等莫贺咄设领军抵达,便出城交战?”

高楷微微颔首:“经此一战,石重胤大败亏输,魏国兵力、粮草损耗殆尽,元气大伤。”

“他怎敢再与突厥骑兵联合,莫非不怕请神容易送神难、鸠占鹊巢么?”

李光焰恍然大悟:“如此说来,我等可与石重胤、突厥相安无事。”

高楷笑道:“这不过权宜之计,迟早必有一战。”

众人皆松了口气,毕竟,突厥太过强横,如同一柄悬在中原民众头顶的铡刀,随时劈下来,致使家破人亡。

高楷看在眼中,不由暗叹一声。

他虽据有四道,却也无法与突厥全面大战,只能继续攻略中原诸道,增强底蕴,广积粮草,高筑城墙,待来日,再与始罗可汗一决胜负。

诸将神色轻松,唯有夏侯敬德不乐意:“就这般放过石重胤,末将实在不甘。”

毕竟,擒拿一位帝王,覆灭一国,这可是泼天大功。

高楷笑骂道:“你这混不吝,天下又非石重胤一帝一国。”

“群雄逐鹿,各自称王称帝,立功之机数不胜数,还愁没有你夏侯敬德用武之地么?”

夏侯敬德憨笑道:“末将言行无状,请主上责罚。”

“你啊,须得戒骄戒躁。”高楷叮嘱一声,暗思:敬德勇冠三军,却尚需磨练,制住鲁莽性子,方可让他独当一面。

“主上,战场清理完毕,所有尸首尽皆埋葬。”忽有小卒前来禀报。

高楷微微点头:“传我军令,即刻回返泾州。”

“是!”

翌日,安定城中,高楷端坐府衙,朗声道:“此战得胜,仰赖诸位出谋划策、奋勇厮杀之功。”

“杨烨,诸将功劳详细记录,伤者全力医治;战死者名入英烈祠,抚恤到位,不得有误!”

“遵令!”杨烨肃然应下。

“严、丁二位老将,有勇有谋,大败石重胤,覆灭三万魏军,功勋卓着,不可不赏!”高楷继续说道。

“传我军令,擢升严光远为云麾将军,丁开山为兰州刺史。”

严光远、丁开山二人大喜下拜:“谢主上!”

众文武既羡又赞,毕竟,二位老将果然如主上所料,示敌以弱,以骄兵之计,覆灭三万魏军,使石重胤狼狈逃窜。

着实叫人惊叹!

高楷挥手请起,笑道:“诸位有功将士,我必不吝赏赐。”

诸将皆是欣喜。

徐晏清蓦然开口:“主上,石重胤大败溃逃,陇、泾、宁三州防御空虚,正可派人传檄,收取诸县。”

高楷点头同意:“晏清,你文采斐然,便有劳你书写檄文,传阅三州诸县。”

“是!”徐晏清稍作思索,提笔一挥,即成一篇华彩文章。

当下,高楷委派诸将传檄。

石重胤全军覆没,诸县兵力空虚,自是望风而降,文书如雪片一般飞来。

不过数日,陇、泾、宁三州,皆在高楷掌控之中。

……

话分两头,且说岐州、雍县。

县衙之中,王宗仁大马金刀,高坐上首。

“不知魏帝、莫贺咄设与高楷一战,结果如何了?”

下首,岐州刺史陆纪览笑道:“大将军不必担忧,依下官看来,高楷必败无疑。”

王宗仁面露笑意:“何以见得?”

陆纪览侃侃而谈:“魏帝举国之力,召集陇、泾、宁、庆四州兵卒,共计三万大军。”

“又有莫贺咄设率领一万突厥骑兵,前去相助。”

“二人强强联手,珠联璧合,必能大败高楷。”

“大将军静候捷报即可。”

“承你吉言!”王宗仁笑道,“若果真如你所说,我……”

话未说完,忽见一员小校大步跑来,惶急道:“大将军,泾州传来消息,魏帝大败,全军覆没。”

“什么?”王宗仁大惊失色,“怎会如此?”

小校一五一十道:“据闻,高楷派遣严光远、丁开山二人出战,一举得胜。”

陆纪览不敢置信:“据下官所知,严光远年过六十、丁开山年过五十,垂垂老矣,怎能得胜?”

“陆刺史有所不知,这二人使用诡计,接连败退六十余里,诱使魏帝出城追击,至青石岭。”

“一路抛洒粮草辎重、甲胄兵械,而后趁魏军士卒不备,一举杀出,魏帝抵挡不住,只能潜入深山老林。”

小校所言,仿佛一道晴天霹雳,震得堂中众人神情恍惚。

本以为魏帝、莫贺咄设两家联合,共计四万大军,定能大败高楷。

没想到,事实截然相反。

魏帝不光未能得胜,反而全军覆没,狼狈奔逃。

乍闻这等噩耗,直叫人瞠目结舌。

“魏帝败逃,为何不见莫贺咄设?”蓦然,堂下一人出言询问。

这人年过中旬,仪态沉稳,却是许晋。

小校摇头道:“卑职不知莫贺咄设身在何处,只知魏帝独率麾下大军,与高军一战。”

王宗仁反应过来,面露喜色:“如此说来,魏帝虽然大败,尚有莫贺咄设未曾参战。”

“突厥骑兵悍勇无匹,虽然只有一万人,亦能抗衡高楷大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