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100.9万字

第359章 白云苍狗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3

后方,李光焰收起长弓,惹得一片赞叹。

“李郎将箭无虚发!”

“郎将神射!”

李光焰淡淡一笑:“即刻传令,降者不杀。”

“再向主上禀报,敌将已死。”

“是!”众兵卒轰然应诺。

何重贵一死,三千蜀军顷刻间乱作一团,除却趁机逃跑者,余下之人,听闻李光焰不杀降卒,连忙放下兵器,跪地求饶。

些许负隅顽抗者,即刻平定。

高楷听闻捷报,大笑一声:“光焰神射,百发百中,果然不凡!”

众人亦是赞叹。

不多时,收拢残兵,整肃战场,高楷率众来至江油关下。

抬头望去,关楼高达七丈,宽有六丈,拢共四层。

下层为三进门洞,由青砖砌成,中间两层为廊道,环绕着箭垛、弩台,上层为了望台、箭楼。

关楼正中,悬挂一块牌匾,书写“江油关”三个遒劲有力的金字。

左侧,立着一尊花岗岩汉阙,题有“蜀汉江油关”五个墨字。

只是,历经数百年光阴,风吹雨打,日晒霜雪,已然斑驳不堪。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高楷慨然一叹,“世事变迁何其之快。”

杨烨笑道:“凭怀吊古,徒增伤感,不如放眼当下,做一代之弄潮儿。”

“此话颇有玄机。”高楷淡笑一声。

“主上,末将幸不辱命,拿下江油关。”马蹄声骤然响起,李光焰拱手道。

“关内守卒皆降,民众安定,府库完整,并未有丝毫损伤。”

“好!”高楷大喜,“此战,光焰当居首功。”

诸将自无异议。

跨过吊桥,走到内城,登上城楼,远见东方既白,一丝丝金光喷薄而出,照彻天宇。

高楷开怀大笑:“江油关既在手中,成都不远矣!”

众人皆神色振奋,丢了江油关,蜀国以北门户大开,只需南下夺取汉州,便可直趋成都城下。

生擒蜀王张常逊,覆灭蜀国,全据剑南道三十九州。

不过,眼下还需往南,拿下涪城,平定绵州,再过鹿头关。

夏侯敬德争先恐后:“主上,末将愿为先锋,攻下涪城。”

“可!”高楷点头,“你且去,率三千兵卒,突袭涪城。”

绵州拢共九县:涪城、昌明、罗江、神泉、龙安、魏城、盐泉、西昌、巴西,以涪城为治所。

取得涪城,绵州其余八县可传檄而定。

“是!”夏侯敬德欢天喜地去了。

杨烨倏然开口:“主上,绵州东有剑州,南邻梓州,我等若南下攻取汉州,须得提防,严光远、裴行基二人率军来攻。”

“此言在理!”高楷颔首,“待拿下涪城,再行计议。”

“另外,长安兵马来攻,须得设法退敌。”

不然,两方夹攻,腹背受敌,于战事不利。

杨烨建言道:“此前,豫国公王玄肃,曾派使者封长卿,拉拢主上。”

“如今,董澄进犯,主上不如派一使者,前往洛阳,说动王玄肃攻打长安,解南郑之围。”

唐检蹙眉道:“远交近攻,固然有道理,只是,王玄肃为一方枭雄,恐怕不会因为三言两语,便兴兵相助。”

“无需他真的起兵。”杨烨笑道,“只需派一支偏师,佯攻潼关,董澄多疑,必定撤回兵马,拱卫长安。”

“此计不错。”高楷赞同,“便以华英龄为使者,前去洛阳。”

“切记,到了洛阳,务必先行求见封长卿,请他出面,方能说动王玄肃。”

“是!”唐检肃然应下。

杨烨颇为诧异:“封长卿怎会出手相助?”

须知,此前封长卿出使金城,可并未得偿所愿。

一旦他怀恨在心,从中作梗,那该如何是好。

高楷笑道:“世家大族,大多采用分篮之计,各方下注。”

“封长卿虽为王玄肃效力,却不意味着一条道走到黑,必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审时度势,左右逢源,这才是世家大族传承千年不衰的秘诀。

杨烨恍然:“主上洞察人心。”

高楷淡淡一笑。

……

却说益州,成都。

王宫大殿,张常逊倚靠玉榻,听闻群臣奏事,哈欠连天。

军政之事,实在太过无趣,完全比不上嬉游玩耍。

这大好光阴,怎能案牍劳形,浪费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之中?

下首,孟之祥正大声回禀,唾沫星子喷得满殿皆是。

乍一抬头,却见张常逊睡眼惺忪,脑袋一点一点。

不由怒火上涌:“大王,群臣朝会,关乎国家大事,怎能这般懈怠?”

张常逊陡然惊醒,心虚道:“孤一时失神,长史莫要见怪。”

“蜀国大事,皆由长史处置便可,孤并无异议。”

孟之祥只觉满心无奈,摊上这么一个大王,万事不管,只将国中军政交托臣下,却丝毫不在意大权旁落。

若在太平时节,固然可称赞一声明君,垂拱而治。

可惜,身逢乱世,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旦外敌攻来,铁蹄踏过,必将国破家亡,殿中君臣皆沦为阶下之囚,任人宰割。

念及此,孟之祥劝谏道:“大王,亚圣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他引经据典,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只想把大王塑造成一代明君。

可惜,人与人的观感并不相通,这番苦口婆心,落在张常逊耳中,只觉得无比聒噪。

听不过片刻,便欲拂袖而去。

“大王……”孟之祥拽住袍袖,下拜道,“还请大王听老臣一言。”

张常逊不胜其烦,正拉扯间,忽见一员小黄门匆匆赶来,惶急道。

“大王,祸事了!”

“绵州传来消息,江油关失守,落入高楷掌控之中。”

“什么?”张常逊惊愕万分,“你再说一遍?”

小黄门涕泪横流:“高楷率军,连取文、龙二州,经阴平小道,翻越摩天岭,绕过剑州,拿下江油关。”

孟之祥骇然失色:“这怎么可能?”

“定是军情有误!”

小黄门瑟缩道:“奴婢不敢说谎,此事由绵州刺史上报,高楷麾下大将——夏侯敬德正围攻涪城。”

孟之祥面色大变:“江油关怎会失守?”

“何重贵呢?”

小黄门低泣道:“何将军一时大意,出关应战,中了算计,已然……已然身亡了。”

孟之祥身子一晃,陡然瘫坐在地。

张常逊不知所措:“这该如何是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