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76章 赤子之心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高楷叹道:“速速灭火,莫要牵连街坊。”

“再派人收殓遗骨,好生安葬。”

“是!”

张常逊拱手道:“请高郡公允准,让我为长史料理后事。”

“这是自然,你且去吧。”高楷自无不许。

“主上,大事不好。”蓦然,夏侯敬德匆匆来报,“国库起火了。”

“什么?”张常逊面色大变,“国库怎会起火?”

夏侯敬德气愤道:“末将抓到数个贼子,正是孟之祥府中甲士,奉命烧毁国库,不让主上得一粒粟米,一卷文书。”

诸将义愤填膺,主上与民秋毫无犯,屡次好言招降,这孟之祥冥顽不灵也就罢了,竟这般歹毒。

“高郡公,这……”张常逊面色发白,“我实不知此事……”

高楷郑重道:“此事与你无关,无需自责。”

“你且去收殓遗骨,回府安顿。”

夏侯敬德瓮声道:“主上,这等人,何必收敛遗骨,叫他曝尸荒野便是。”

“莫要多言!”高楷沉声道,“逝者已矣,速速灭火要紧。”

“是……”

“谢高郡公宽宏!”张常逊千恩万谢,方才离去。

高楷摇头失笑,这张常逊不过十几岁,正是青春少年,并无城府,也无治国手段。

所幸,赤子之心,虽未广施恩德,却也没有劳民伤财,引得天怒人怨。

又有先王遗泽,诸多忠臣义士辅佐,方才坐稳王位,不至于被人篡夺。

徐晏清低声道:“主上,张常逊毕竟为蜀国之主,倘若放任他留在成都,必有不测之祸。”

毕竟,张常逊虽无大志,难保有人以他为名,借机生事。

高楷微微颔首:“此事我自有打算,待剑南道平定,便叫他前往南郑,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当然,这个节度使只是兼领,并无实权。

“主上思虑周全!”徐晏清赞道。

过不多时,夏侯敬德回禀:“主上,大火已然扑灭。”

“好!”高楷点头,“有多少损伤?”

“所幸扑灭及时,除却一些堪舆图,户籍图册,古书,经史子集,倒并未波及粮仓、珍宝库。”

高楷叹道:“先人智慧之结晶,治民之要,竟这般焚毁了。”

夏侯敬德迷惑不解:“不过是些文书,有何大用?”

在他心中,粮仓、珍宝库方才是重中之重。

高楷暗叹一声,叫他前去整肃城中秩序,收编蜀军。

夏侯敬德兴冲冲去了。

杨烨、徐晏清既笑且叹:“夏侯将军武力绝伦,却不知武以平天下,文以治天下。”

“堪舆图、户籍图册等文书,可是治国之重。”

待成都平定,高楷派人传檄,收降益州其余九县:蜀县、新都、新繁、犀浦、双流、广都、郫县、温江、灵池。

不过一日,益州尽在掌控之中。

蜀国核心之地既得,其余十八州:巂、邛、雅、黎、翼、维、姚、当、悉、静、恭、奉、真、霸、昌、乾、蜀、柘,刺史县令皆望风而降,文书如同雪花一片,从各州飘来成都。

只是,唯有嘉州,龙游县这一隅之地,仍在坚守。

“这嘉州刺史,是何方人物?”高楷颇为惊奇。

段治玄回言:“此人名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曾随蜀国先王迁来剑南道,忠心耿耿。”

“末将屡次请人招降,他皆不为所动。”

“他有一胞弟,为泸州刺史韦适。”

高楷点了点头,赞道:“蜀国养士数十年,有这等忠臣,倒也不足为奇。”

他修书一封,派奉宸司校尉送去龙游,好言说降。

然而,韦庄竟看也未看,便撕成粉碎。

夏侯敬德听闻,火冒三丈:“此人太过顽固!”

“主上,末将愿领兵,攻破龙游。”

高楷摇头道:“不必大动干戈。”

“且让张常逊修书一封,亲自劝降。”

“是!”

韦庄收到书信,泪如雨下,面北三拜九叩,留下一句遗言,即刻自刎而死。

“我受先王大恩,本想报答于大王。如今,大王归降,留此残身何用,我自当追随先王而去。”

张常逊听闻,嗟叹不已,为他书写碑文、亲自祭拜。

“惟忠与义,夫复何求!”高楷赞叹一声,下令将其厚葬。

数日后,高楷于成都府衙升堂议事,一众文武联袂而至。

杨烨笑容满面:“恭喜主上,剑南道三十九州,尽皆归附。”

“天下十六道,已得陇右、河西、山南西、剑南四道,全据四分之一。”

众人齐声道贺:“恭喜主上!”

“同喜!”高楷朗声笑道,一时间,喜气洋洋。

便在这时,唐检拱手道:“主上,今日不光这一件喜事,更有双喜临门!”

“哦?”高楷好奇道,“何来双喜?”

“张常逊麾下司马崔鸿渐,自长安回返,言语有重礼奉上。”唐检回禀道。

高楷隐有所悟:“请他前来一见!”

“是!”

不多时,崔鸿渐亦步亦趋而来,下拜道:“下官见过高郡公!”

“不必多礼!”高楷笑道,“不知崔司马有何见教?”

崔鸿渐连道不敢,直言道:“下官愿奉上剑南道堪舆图,户籍图册,律法文书,各州风土人情记载,还请高郡公笑纳。”

早有小卒呈上一卷卷文书,顿时,殿中墨香淡淡,满溢书卷气息。

高楷面露喜色:“崔司马高义,我便却之不恭了。”

这些书卷,对于日后治理剑南道,至关重要。

崔鸿渐大松口气,他从长安回转,紧赶慢赶,仍旧迟了一步,未能在高郡公拿下成都前,献上这份厚礼。

所幸,高郡公不曾推辞,直言收下,想必认可他这点微薄之功。

“崔司马若不嫌弃,便暂且为我麾下录事参军,如何?”高楷笑问。

崔鸿渐大喜,连忙下拜:“下官不才,愿为高郡公效犬马之劳。”

高楷挥手请起,畅谈一番便让他退下。

唐检疑虑道:“主上,奉宸司探知,此人前往长安,明面上求助董澄,派兵援救张常逊,实则意欲献土投诚。”

“如此左右逢源之人……”

高楷淡笑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怎能苛求人人皆是道德君子?”

“如今,他既投效,过往之事不必追究。”

“主上宽宏!”唐检称赞一声。

随后,高楷于成都坐镇,召见剑南道诸州刺史、县令,考核任用,一面安抚民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738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