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75.9万字

第371章 得寸进尺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3

夏侯敬德、唐检尽皆大怒,李光焰亦然拧眉:“老丈,我家主上敬重长者,方才以礼相待。”

“只是,凡事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老丈充耳不闻,只一味摇头。

杨烨、徐晏清等人皆是动怒,刚要开口,却见高楷笑道。

“穿一回鞋子,不过举手之劳,有何不可。”

“主上怎可……”众人皆是劝阻。

“不必多言!”高楷挥手打断,取来一双乌皮靴,给老丈换上。

奇异的是,竟不大不小,刚好合适。

夏侯敬德怒目以对:“还不快带路,若敢虚言诓骗,休怪我刀斧无情。”

老丈视若无睹,捶了捶双腿,慢悠悠道:“老朽年老体衰,不良于行,怕是走不动咯。”

杨烨不愿迁延时间,当即道:“我愿背负老丈行走,还请指点方向。”

谁料,老丈断然否决:“你不过一介文士,走不动几步,便难以支撑,莫要不自量力。”

李光焰拧眉:“我可背负老丈,必能翻越鹿头山。”

“你为武将,厮杀已久,煞气深重。”老丈摇头不许,“老朽一把老骨头,受不得冲撞。”

夏侯敬德勃然大怒:“休要得寸进尺!”

他拽住老丈腰背,便想扛在肩头。

却没想到,任凭他如何发力,竟移不动老丈分毫。

众人皆是惊愕,光论力气,夏侯敬德公认军中第一,无人可比。

这老丈瘦骨嶙峋,仿若一杆枯柴,竟抗住夏侯敬德力气,岿然不动。

实在匪夷所思!

“敬德,你且退下。”高楷摇了摇头,沉声道,“我为三军主帅,当仁不让。”

他一撩袍袖,蹲下身子。

老丈呵呵一笑,伸出双手,缠住高楷脖颈,双腿夹住他腰背。

高楷只觉千钧重力压在身上,仿若泰山压顶,深吸一口气,鼓足全身劲力,方才将他背起。

夏侯敬德怒火中烧,瞪着老丈,咬牙切齿。

所幸,老丈得偿所愿之后,并未隐瞒,指点出一条小道。

高楷下令,召集一万兵卒随行,沿着小道,悄然翻越鹿头山。

其余兵马,由元整、徐晏清、哥舒浩等人调度。

一路行来,每走一步,身上便越重一层,到了最后,高楷已是汗如雨下,喘气如牛,脚印深深陷入泥地。

李光焰眉头大皱:“主上千金之体,怎可如此辛劳,不如换末将背负一段。”

老丈断然摇头:“群雄争霸,正如这一段山路,崎岖不平,险阻不断。”

“若无锲而不舍的毅力,百折不挠的决心,排除万难的智慧,戒骄戒躁的清醒,迟早中道崩殂,为王前驱。”

“你为臣下,只可分忧,却不能代劳。”

李光焰若有所思。

唐检却是疑惑,数日以来,他率领奉宸司校尉,探寻整座鹿头山,皆是峭壁悬崖,绝无小道可供通行。

如今,经老丈指点,竟硬生生趟出一条道来。

简直不可思议!

一个时辰后,众人来到关内五里外,密林之中,皆面露喜色。

没想到,这老丈虽然无礼,却的确知晓捷径。

如此一来,拿下鹿头关,易如反掌。

老丈蓦然开口:“高郡公若得剑南道,如何对待蜀王与国中百姓?”

高楷喘一口气,郑重道:“蜀王若降,我自当善待,可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国中百姓,与陇右、河西、山南西三道民众一视同仁,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善!”老丈大笑一声,陡然化作一道清光,冲入云霄。

“君子一言九鼎,高郡公莫忘今日承诺。”唯有清朗之音远远传来。

“一定!”高楷忽觉全身一轻,清光拂过,所有疲累不翼而飞。

远眺天穹,倏然笑道:“朝游北海暮苍梧,食朝露餐云霞兮。”

“不愧是得道高人!”

唐检蓦然一声惊呼,此前小道竟化为无形,并无丝毫痕迹。

众人幡然醒悟,这高人假扮乡野老丈,只为试探主上。

所幸,主上执礼甚恭,不曾怠慢。否则,有这等高人阻挠,不知何时方能攻下鹿头关,拿下成都。

夏侯敬德喃喃自语:“不知何方高人游历人间?”

唐检思绪一转:“莫非是承影道人?”

承影道人辅佐蜀国先王、张常逊两代人,见蜀国危在旦夕,前来试探倒也不无可能。

李光焰面露喜色:“承影道人是友非敌,着实一件幸事。”

杨烨赞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若非主上素来仁德,这承影道人怎会出手相助?”

众人纷纷点头。

高楷笑了笑:“世外高人相助,可遇不可求,莫要太过指望。”

“争霸天下,还需我等自身勤勉,戮力同心。”

“眼下,速速拿下鹿头关要紧。”

“是!”众人凛然遵从。

过不多久,高楷统帅一万兵卒,以李光焰、夏侯敬德领左、右虞侯军,悍然冲向关城。

此刻,鹿头关城楼之上,刺史杜崇文懵然不知。

“高军有何动静?”

一名都尉笑道:“数日来,高军攻城不利,士气大跌,已然偃旗息鼓,龟缩在军营之中。”

杜崇文摇头嗤笑:“鹿头关险峻,仅次于剑门关,仅凭六万兵卒攻下,纯属痴心妄想。”

都尉附和道:“人人传言,高楷用兵如神,依卑职看来,也不过如此。”

“世人多半牵强附会,人云亦云罢了。”杜崇文笑道,“此前,严老将军若非一时不慎,中了诡计,绝无可能丢失剑门关。”

都尉赔笑道:“刺史行事谨慎,封闭整座鹿头山,便是一只苍蝇也休想飞过。”

“想来,任凭高楷如何足智多谋,面对这巍巍雄关,也无计可施。”

杜崇文笑容满面,暗道:严光远究竟年老昏聩,轻易中计,我才是蜀国擎天之柱。

正得意时,忽见一员斥候踉跄奔来,满脸惶恐:“禀……禀刺史,城外有高军来攻。”

杜崇文拧眉道:“高军来攻,有何稀奇,竟这般畏惧?”

斥候摇头道:“并非关外高军,而是关内一支兵卒来攻。”

“荒谬!”都尉呵斥道,“高军分明困于关外,不得寸进,怎会突至关内?”

“莫不是你假传军情,危言耸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