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75.9万字

第427章 人靠衣装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且说华州、华阴县。

李光焰、徐晏清二人,率三千轻骑,昼伏夜出,人衔枚、马摘铃,悄然来至城外。

“李将军,你且率兵在此等候,待我入城,说动武兴德归降。”徐晏清低声道。

“今夜子时,若见西城门树赤旗、火光四起,便可入城!”

李光焰颔首:“预祝徐司马此行,诸事顺遂!”

“若事有不谐,可寻奉宸司校尉相助。”

徐晏清点了点头,扮作普通百姓,随大流进入内城。

一番打听,辗转来到城北一座府邸,抬头一看,门梁上黑底木制匾额,上书“武府”两个大字。

石阶下,站着两个奴仆,迎来送往。

只是,门庭冷落鞍马稀,半日不见人来拜访。

徐晏清嘴角一掀,便朝大门走去。

走出十来步,倏然惊醒,环顾自身,不由摇头失笑:“这一身普通黔首打扮,恐怕进不了武府大门。”

他神色一动,转身来到城南市场,寻得一间成衣铺,购了一身绫罗。

在掌柜的点头哈腰下,施施然踏出铺子。

果然,佛靠金装,人靠衣装,换了一身打扮,即刻从升斗小民,变成翩翩文士。

再加上他面貌俊秀,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走近武府大门,即刻得奴仆问候,听闻来意,连忙入府通禀。

府中前堂,武兴德正咬牙切齿:“董贼,杀我兄长满门,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

此前,他为陛下奔走,前往金城出使,惹得董贼忌惮,将他贬为华阴校尉。

若非兄长忍辱负重,为董贼效力,卑躬屈膝,恐怕早已家破人亡。

如今,一着不慎,兄长满门被诛,怎不叫人痛恨?

可惜,他空有一腔恨意,却无法报仇,只能每日里借酒浇愁。

便在这时,一名管事轻声上前:“郎君,府外有人求见!”

“哦?”武兴德讽笑道,“我这府邸门可罗雀,今日怎么有人来?”

自从他兄长被诛,他在这华阴县便屡遭排挤,县令更百般针对,只让他这校尉看守粮仓,其余之事一概不许插手。

昔日天子亲卫,鲜衣怒马,威风凛凛。如今,却成了一介守仓小吏,仰人鼻息,何其可笑?

每次想到这,他都恨怒欲狂!

管事嗫嚅道:“此人说,乃是金城故交!”

“金城故交?”武兴德吃了一惊,连忙压低声音,“请他来前堂一叙,不许任何人靠近。”

“是!”管事依言而去。

不多时,一名风度翩翩、神采飞扬的文士,大步走来,拱手笑道:“武备身,别来无恙?”

武兴德苦笑一声:“正如徐司马所见,我如今潦倒不堪。”

“世态炎凉,莫过于此!”

徐晏清面色一肃:“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怎能终日郁郁寡欢?”

武兴德叹道:“非我想要如此,实则愤懑难平,却又无可奈何。”

徐晏清低声道:“令兄之事,我家主上已有听闻,愿助武备身,报仇雪恨!”

武兴德神色一震:“秦国公?”

徐晏清缓缓点头:“事到如今,武备身莫非仍对朝廷,对圣人抱有幻想?”

“陛下,亦是身不由己!”武兴德喟然一叹,“一切,皆是董贼倒行逆施,为一己私欲而杀人害命。”

徐晏清劝说道:“武备身既然心知肚明,何不顺势投靠我主,不光可以报仇,更能建功立业。”

“岂非两全其美?”

武兴德面色变幻不定,半晌后,咬牙道:“愿为秦国公,效犬马之劳!”

徐晏清大喜:“眼下,正有一桩功劳,等着武备身拾取。”

“可是永丰仓?”武兴德不假思索。

“正是!”徐晏清颔首,“主上派我前来,正为招揽武备身,拿下永丰仓,共襄大业!”

武兴德面露为难:“华阴县令掌控全城兵卒,我麾下并无人马,仅凭你我二人,恐怕力有未逮。”

徐晏清笑道:“武备身不必忧虑。”

“此行不光我一人,另有李将军率兵三千,在城外策应。”

“待我略施小计,里应外合,保管叫那县令束手就擒。”

武兴德不胜欣喜:“徐司马有何妙计,我洗耳恭听!”

徐晏清耳语一番,便见武兴德神色振奋,当即依计行事。

入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

华阴县令搂着娇妻美妾,睡得正香,忽闻房外一阵喧闹,将他从美梦中惊醒,不由大怒:“何事吵嚷?”

门外,管事战战兢兢:“郎……郎君,祸事了!”

“永丰仓走水了!”

“什么?”华阴县令大惊失色,“永丰仓怎会走水?”

管事心惊肉跳:“据闻……据闻武校尉醉酒,一时不慎,扫落烛台,点燃帷帐,火势遇风大涨,牵连整座仓房。”

华阴县令如坠冰窖,些许睡意消散得无影无踪。

永丰仓位于县城东北,渭水南岸、广通渠口。

作为朝廷漕运体系关键节点,此仓承担关东及中原、河东漕粮中转储藏任务,保障长安粮食供应。

与东渭桥仓构成漕运网络,仓中足有三百万石粮,设重兵驻守。

本该万无一失,今夜却突然走水,一旦火势大盛,将漕粮烧毁,那他……

念及此,他急忙叫道:“速速召集城中士卒,随我前去灭火!”

一面勃然大怒:“再把武兴德押来,打入牢狱。”

他心中懊悔不迭,本想将武兴德折辱一番,没想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早知如此,就该把他一刀杀了,首级献予大王,必定可得奖赏。

“是……是!”管事忙不迭地应下。

不一会儿,华阴县令领着千余守卒,匆匆出了北门。

殊不知,待他走后,西门城楼之上,悄然树起一面赤旗,另有火把摇晃,闪动光芒。

城外,密林之间,李光焰眸光微眯,低喝道:“传我军令,即刻追击!”

“得令!”诸将士肃然应下。

前方,华阴县令策马疾驰,一刻钟后抵达永丰仓,放眼望去,一片火光缭绕,热浪袭人,裹挟着滚滚浓烟。

一众士卒眼见此景,尽皆踌躇不前——火焰无情,谁不畏惧?

“愣着作甚,还不快灭火?”华阴县令怒喝一声,“若是全烧完了,我等皆人头落地!”

“是!”众士卒如醉方醒慌忙去抬水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