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100.9万字

第354章 大智若愚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3

李光焰看也未看,径直闯入内室,却见一人盘膝而坐,身穿道衣,手持拂尘,正神游天外。

一缕缕瑞香升起,如云似雾,将这不大的静室,衬托得如同仙境。

“郎将,这……”一众兵卒面露迟疑。

道士和尚,身怀法术神通者,总是叫人敬畏。

谁也不知,他有何等手段,叫你一命呜呼。

“装神弄鬼!”李光焰哂笑一声,拔刀便砍。

“且慢!”刀锋突至,这刺史魏宁再不敢装模作样,一把从蒲团上跳起,躬身求饶。

“将军饶命,下官投降便是。”

“将他捆了,听候主上发落。”李光焰不假辞色。

“是!”三两士卒将这魏宁押了下去。

“奇也怪哉!”魏宁瞥一眼李光焰面相,心中大惊。

“这人虽有大富大贵之相,却有一死劫难度。”

“本该夭折,却安然无恙,观其面相,更有否极泰来,蒸蒸日上之势。”

“若非天命在身逢凶化吉,便是有贵人相助,云从龙,风从虎,从此一路坦途。”

想了想,他面露恍然,必是高郡公出手,将他招揽至麾下。

得遇明主,这李光焰前程不可限量。

魏宁年近不惑,历经世事,看淡名利,不喜俗务,通读道家经典颇有所得,竟叫他悟出一番观面相之法。

只是,他为人谨慎,即便看破也不说破,以免泄露天机折损寿元。

“凡尘俗事,恍如过眼云烟,唯有天地长存。”魏宁喃喃自语,“蜀国以北,紫气冲天而起,其状如龙,必是高郡公率军来此。”

“果然,阴平小道被他发觉,欲突袭江油关,威震成都。”

“蜀国虽有三十九州,千里沃野,人烟繁盛,却苦无明主,迟早落入高郡公手中。”

“只是,我一介庸碌之人,何必置喙,且随他去吧。”

“天下治乱循环,也该到一统之时了。”

想到此,他缄口不言,静观世事纷繁。

另一头,李光焰生擒刺史,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江油城,即刻下令,严明军纪,不得抢掠违者立斩。

城中民众见他秋毫无犯,便也放下心来。府中一众官吏皆降,并无一人负隅顽抗。

待把控城池,收编守卒,李光焰当即派人快马加鞭,向高楷献功。

……

翌日,江油城外五十里,高楷率军逶迤而行。

行不多时,忽见一员小校手持军旗,匆匆奔来,滚鞍下马道:“大将军,前头传来消息,李郎将已攻取江油。”

“生擒刺史魏宁,城中军民官吏皆降。”

“好!”高楷大笑一声,“光焰,果然不负众望。”

杨烨感叹道:“三日奔袭三百里,一举拿下江油,着实天纵英才。”

唐检心服口服:“我竟小瞧李郎将,实在不该。”

夏侯敬德拱手道:“主上,李郎将既得江油,便让末将去取清川,如何?”

高楷笑道:“若能说降,勿要大动干戈。”

“予你一千兵马,且去吧。”

“得令!”夏侯敬德喜不自胜,率众去了。

大军继续进发,行四十里,忽见马蹄声响起,一支小队奔来,为首者正是李光焰。

高楷面露喜色,由他引领,进入城池。

一路行来,道旁百姓虽是敬畏,却无仇恨敌视之人。

高楷微微点头,来至县衙坐定:“魏宁身在何处?”

“正在堂外。”李光焰回言,唤人押解上来。

高楷定定眼一观,却吃了一惊,这人头顶青气成云,红光氤氲,周遭更有清光如水,结成条条瑞气。

竟颇有几分道行。

“罪臣见过高郡公。”魏宁下拜,神色中满是震撼。

在他眼中,高楷可谓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恕他词穷,难以用言语形容。唯有一句话,循环往复:高郡公有龙颜,可为天下主。

高楷笑道:“不必多礼。”

“你既弃暗投明,便官居原职,仍为龙州刺史。”

他所见所闻,大周父母官,大多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少有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者。

老庄思想在汉初盛行,其后逐渐销声匿迹,没想到,这偏僻下州,竟有尊崇施行之人。

这魏宁,堪为一员封疆大吏。

“谢高郡公!”魏宁躬身一拜,面色淡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高楷称赞道,“魏刺史果然沉稳。”

“郡公谬赞了!”魏宁摇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下官一介俗人,庸庸碌碌,困顿于名利,看不破也难以挣脱,唯有随波逐流。”

“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高楷笑道,“为官之道亦然如此。”

“魏刺史大智若愚,深得其中三味。”

“不遭人忌是庸才,郡公高看下官了。”魏宁面露惭愧。

“为人处世,因势利导,何须妄自菲薄?”高楷淡声道。

这一番对话,众人听得云里雾里。

翌日,高楷正于堂中处置政事,忽见唐检匆匆奔来,高呼道:“主上,外头传来消息,夏侯将军已然拿下清川。”

“好!”高楷大喜,“如此一来,龙州皆在掌控之中。”

下一步,便可翻越摩天岭,直取阴平城。

魏宁蓦然开口:“主上,府库之中,尚有诸多毡毯、灯笼,或有大用。”

高楷看他一眼,意味深长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勿要妄自揣测天机,以免遭了反噬。”

魏宁神色一震,低声道:“是!”

唐检一头雾水,迷惑道:“这毡毯、灯笼从何而来?”

魏宁笑道:“摩天岭中尚有几座村寨,放养山羊,这些毡毯便是村人奉上,免除赋税。”

“至于灯笼,夜间若丢失羊羔,可挂在母羊角上,随它去寻回来。”

“竟是这般。”唐检恍然。

魏宁笑而不语,心道:这泼天的气运,即便我修身养性多年,照样执迷其中,不可自拔。

主上却清醒自若,真乃神人也!

“唐检,剑门关、射洪、泸川情形如何?”高楷骤然问道。

“奉宸司传来消息,元刺史率军于剑门关外,与严光远对峙。”唐检一五一十道。

“哥舒将军、徐司马则围困射洪,伺机击败裴行基。”

“至于泸川,段刺史、马将军预备兵分两路,绕过雒水,经岷江,去往戎州。”

高楷微微叹息,金牛道、米仓道、水道,这三路兵马,皆未建功。

看来,唯有等他袭取江油关,方能打开眼下这僵持局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