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116.5万字

第373章 食君之禄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韦庄浓眉一皱:“二郎莫要多言!”

“我食蜀禄,得先王、大王信重,交托刺史之职,此等大恩,必誓死效忠。”

韦适劝说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固然有理。”

“只是,时移世易,如今,大王天命不在,高郡公方才是蜀国之主,此等煌煌大势,大兄岂能不知?”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望大兄明鉴!”

韦庄勃然大怒:“大王信重韦家,对你我兄弟二人委以重任。”

“你为泸州刺史,管辖五县民众,却不知感恩,尽忠职守,反而献城归降。”

“如今,竟不知廉耻,劝我与你沆瀣一气,何等可笑!”

“你既忘恩负义,背叛旧主,从今日起,你我兄弟便恩断义绝。”

韦适面色发白,苦劝道:“大兄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家族妻儿考虑。”

“若一味顽抗,城破之后,皆难以幸免。”

“还望大兄三思!”

韦庄并不回话,反而拈上弓,扣上箭,倏然射下。

“大兄?”韦适吃了一惊,一时不防,正叫箭矢射中臂膀,登时鲜血直流。

“滚!”韦庄陡然喝道,“你我二人,形同陌路,无话可说!”

韦适咬了咬牙,只得拨马转头,返回营中。

“下官无能,劝不得兄长归降,请刺史恕罪!”

“你已尽力,何罪之有。”段治玄摇了摇头,连忙唤来医者,“且好生养伤,待来日,我必向主上请功。”

“谢刺史!”韦适告退。

段治玄喟然一叹:“自古忠义难两全,没想到,这韦庄竟如此忠心,全然不顾兄弟孝悌之义。”

麾下诸将齐声嗟叹。

别驾再度建言:“不如派小卒扮作百姓,混入城中,说动韦庄妻儿。”

段治玄点了点头:“可暂且一试。”

然而,过不多久,城中传来消息,韦庄大怒,将妻儿锁在府中,不得踏出半步。

诸将面面相觑,竟连妻儿也劝说不得,这……

别驾满脸羞惭:“下官无能。”

段治玄摇头一叹:“蜀王麾下,尚有这等忠臣,待来日得知,该作何感想?”

只是,韦庄坚决不降,率领城中守卒誓死抵抗,这龙游城一时竟固若金汤,众人却无计可施。

正踌躇时,忽闻流星马来报,言语金光寺住持普济大师在营外求见。

段治玄大喜,连忙出营寨相迎。

普济和尚面貌古拙,一身灰色僧衣,手持一串念珠,若非头顶戒疤,倒与寻常老丈无异。

段治玄不敢怠慢,拱手道:“小子见过大师。”

“大师远道而来,未能远迎,还望海涵!”

普济和尚双手合十,宣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贫僧冒昧前来,还望段刺史勿怪。”

段治玄道一声不敢,连忙请进帐中,各自安坐。

“大师前来,不知有何见教?”

普济和尚淡笑道:“贫僧听闻,段刺史于龙游城外迁延多时,特来助一臂之力。”

段治玄面露喜色:“大师可有办法,说动韦庄归降?”

“贫僧与韦刺史乃是故交,尚有几分薄面。”普济和尚直言不讳,“愿为段刺史走一趟,效犬马之劳。”

段治玄大喜过望,郑重道:“大师若能说动韦庄归降,乃大功一件。”

“我必向主上回禀,酬谢大师相助之恩。”

普济和尚摇头道:“贫僧不忍见生灵涂炭,方才下山走一遭。”

“并非为功名利禄而来。”

段治玄眸光一闪,正色道:“若有飞黄腾达之日,必当厚报。”

普济和尚微露笑意:“贫僧去也!”

他双手合十作礼,倏然一个踏步,消失不见。

“这……”诸将连连惊叹,“大师果然得道高僧。”

段治玄笑而不语,暗思:乱世之中,道家、佛门中人纷纷下山,奔走各方,必有所求。

个中玄机,恐怕唯有主上知晓。

……

话分两头,普济和尚踏步之间,骤然来至城头,现出身形。

“何方妖人?”众守卒大惊失色,纷纷刀枪以对。

“莫要无礼!”韦庄见此,连忙喝退众人,躬身道,“见过大师。”

“大师不在山中侍奉佛祖,何故踏入红尘?”

普济和尚不答反问:“此前成都一别,已有数年未见。”

“韦刺史别来无恙?”

韦庄笑道:“劳大师牵挂,我一向安好。”

普济大师摇头道:“韦刺史身陷死劫,却还不自知么?”

韦庄笑容敛去:“大师也是为说降而来?”

“既为无辜百姓,也为韦刺史。”普济和尚低声道,“韦刺史出身大族,通读经史,怎会不知蜀国气数已尽,非人力可挽回?”

韦庄决然道:“我誓与蜀国共存亡,大师不必浪费口舌。”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为不智。”普济大师叹道,“贫僧虽久在山中,却也知蜀王并无进取天下之志。”

“相反,陇西郡公高楷,仁德待民,文治武功皆为当世翘楚,此等明主,何不投靠,以保万民?”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韦庄不为所动,“大师请回,不必多言。”

普济和尚双手合十,长叹一声:“阿弥陀佛!”

城外,段治玄等候未久,便见普济大师归来,不由问道。

“大师此去,可曾建功?”

普济和尚摇头道:“贫僧未能说动韦刺史。”

段治玄有些失望:“韦庄竟如此顽固么?”

普济和尚道一声惭愧,化作金光飞去。

“大师慢走!”段治玄拱手一礼。

麾下诸将怒气冲冲:“刺史,韦庄不识天数,负隅顽抗,不如回禀主上,增派兵马来援。”

“届时,攻破龙游,叫他身死族灭。”

段治玄摇头:“主上率军攻取蜀国,正是紧要时刻。”

“特令我等奔赴益州,合围成都,怎可因一城一地而分兵?”

诸将皆无法可想,便在这时,忽闻斥候来报,言语荣、陵、眉三州刺史联袂上表归降。

段治玄大喜过望:“定是主上拿下鹿头关,兵临成都,这等威势,方才让蜀国诸州县纷纷归附。”

诸将开怀大笑:“仰赖主上连战连捷,我等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三州。”

别驾建言道:“刺史,三州既降,我等正可绕行,转去荣州,经陵州,赶去成都。”

诸将纷纷附和:“何必与韦庄纠缠,我等奔赴成都要紧。”

段治玄欣然同意:“传我军令,留下三千兵卒,于城外驻守。”

“其余人等,随我绕行。”

“得令!”众人自无不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