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 分类:军事 | 字数:75.9万字

第342章 淡泊名利

书名: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作者:高煎果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孟之祥沉声喝道:“若一时疏忽,丢失江油关,高军便可绕过剑门关,长驱直入,攻取成都。”

“怎能大意?”

“微臣举荐果毅郎将何重贵,率三千兵卒,守御江油关。”

“可保成都万无一失。”

崔鸿渐讽刺道:“何重建不通军事,此前领兵攻取利州,却死在葭萌关下,全军覆没。”

“大王并未罪及家眷,已是宽仁。”

“孟之祥,你举荐何重贵,是何居心?”

这何重贵,正是何重建亲弟。

孟之祥冷声道:“何郎将颇擅统军,远胜兄长,必能镇守江油关。”

“我一片忠心,皆为蜀国考虑,天地可鉴。”

崔鸿渐嗤笑一声:“孟、何两家世代交好,为成都大族,蜀国谁人不知?”

“你所言所行,分明私心作祟,却还振振有词,可笑!”

“你……”孟之祥大怒,两人再度争吵。

“够了!”张常逊烦不胜烦,“便以裴行基为将,领两万兵卒,助梓州刺史守城。”

“何重贵率三千兵卒,镇守江油关。”

“休要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话音落下,他一甩长袖,直往后宫去了。

孟之祥、崔鸿渐各自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另一头,张常逊请来承影道人,问道:“道长,高楷领兵来攻,国中纷乱,孤该如何是好?”

承影道人不答反问:“敢问大王,可有誓死抵抗之心?”

张常逊摇头:“若高楷有容人之量,我愿献城归降,以免徒增死伤。”

承影道人郑重道:“贫道受先王之恩,必定护佑大王周全。”

“至于国中其他人,生死有命,祸福自召。”

张常逊拧眉:“道长既有法力神通,何不出手劝阻,叫孟长史、崔司马化干戈为玉帛,重修旧好?”

“破镜难圆,何况于人?”承影道人摇头失笑,“此二人各有抱负,不愿投降他人,大权旁落。”

“大王独善自身便是,莫要牵涉其中。”

张常逊颔首:“道长之言,孤自当听从。”

“贫道告退!”承影道人欣慰一笑,一步迈出大殿,飞身上了顶楼。

放眼望去,成都繁盛之景,历历在目。

“可惜,这大好山河,过不多久,便要落入他人手中。”承影道人喃喃自语。

大王性子仁弱,若在太平盛世,或可为一方守成之主。

然而,偏偏生在这大争之世,稍有不慎便国破家亡,身死族灭。

我只能设法保全大王,至于蜀国文武,心有不甘,便叫他们自作自受。

想到这,他拔开葫芦嘴,饮一口酒,笑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梁州,南郑城。

“主上,剑州传来军情,元刺史困于剑门关外,一筹莫展。”唐检禀报道。

高楷微微点头,这在他意料之中。

“剑门关守将是何人?”

唐检回言:“此人名为严光远,久经沙场,曾是蜀国先王爱将。”

“为人谨慎,率领三万大军,一心据守剑门关。”

“元刺史三次佯攻,皆无功而返。”

高楷若有所思,蜀国虽然人口繁盛,却至多十万兵卒。

张常逊却委任老将领三万人,驻守剑门关,可见重视。

以剑门关之险峻,纵然十万大军强攻,也难以拿下。

想了想,高楷问道:“米仓道、水道这两路兵马,情形如何?”

“米仓道一路,哥舒将军,徐司马,正分兵攻打梓州盐亭、永泰两县。”唐检一五一十道。

“水道一路,段刺史、马将军正沿长江逆流而上,预备夺取泸州泸川城。”

高楷颔首,这都在计划之中。

“梓州、泸州守将为何人?”

唐检回言:“梓州守将为裴行基,麾下两万兵卒。”

“泸州由刺史韦适、领两万兵卒镇守,此人出身京兆韦氏,曾是蜀国先王长史。”

“裴行基?”高楷眸光一闪,“倒是老熟人了。”

“梓州、泸州,再加上剑门关,拢共七万兵马,张常逊此次着实应对迅速。”

唐检点了点头:“据闻,蜀王并无进取天下之心,麾下长史孟之祥、司马崔鸿渐等一众文武大臣,却心有不甘。”

高楷笑了笑:“孟之祥出身成都大族,崔鸿渐、韦适出身博陵崔氏、京兆韦氏,严光远出身剑州、裴行基来自京畿道。”

“这蜀国群臣,着实有趣。”

唐检附和道:“据奉宸司探知,蜀国群臣分为三系。”

“一系为先王老臣,一系为成都大族,一系为蜀国以外降臣。”

“彼此颇有不和,时常互相攻讦,张常逊却无力约束。”

“另外,蜀州青城山上,有一道门大派,名为通明派,掌门承影道人,颇受先王礼遇,辅佐张常逊。”

“哦?”高楷好奇道,“这承影道人为人如何?”

“此人法力深厚,神通不凡,却不喜俗物,不参政事,潇洒不羁。”唐检颇为称赞,“为人处世,淡泊名利,实有得道真人风范。”

高楷有些惊讶,他自入世以来,所见道家弟子,大多汲汲营营,渴求名利气运,少有安贫乐道、宁静致远之人。

这承影道人倒是有意思,待来日,却要一睹庐山真面目。

只是,高楷转念一想,蜀地着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许多仁人志士,皆为蜀国尽忠效力,张常逊此番应对,却也恰如其分。

倘若蜀国内部铁板一块,若从外部强攻,一时怕是难以拿下,须得另想他法,寻找一方突破口。

只是,这突破口究竟在何处?

高楷端详剑南道堪舆图,注视这三十九州山川地理,反复推演沙盘,逐渐陷入沉思。

……

话分两头,且说剑州、剑门关。

此关位于剑阁城南三十里处,大剑山隘口之中。

一座座山峰直插云霄,四周悬崖峭壁,雄险天成。

峰峦倚天似一柄柄利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形状似门,故得名“剑门”。

乃是汉中陆路南入蜀地的必经之道,号称“蜀北之屏障,两川之咽喉”,有“天下第一雄关”、“蜀地门户”之美誉。

此刻,剑门关守将严光远正倚靠城楼,面沉如水。

环顾四周,这座关城修筑得固若金汤。

上层筑堞垛,居高临下,可供了望、射击之用。

关门两旁石墙刻有楹联:“驿绕巴江转,关迎剑道开。”

正中悬挂“剑门关”匾额,金光耀眼。

楼阁中绘有壁画,内置傍壁级道,可登上顶楼。

放眼望去,城楼高大宏敞,四周通廊。四角各自悬挂一尊金铎,随风琅铛作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