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译电者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14章 邮电职工技能大比赛

书名:译电者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58

卷首语

【画面:1959 年 11 月的北京邮电大楼,门廊下悬挂的 “全国邮电职工技能大比武” 横幅在寒风中猎猎作响,玻璃橱窗里陈列着各年代的通信设备:从抗战时期的手摇磁石电话机,到最新的 “55 型” 电传机。镜头推进四楼的电报收发考场,22 岁的小张正在调试耳机,手指在电传机键盘上快速敲击,发出密集的 “嗒嗒” 声,与远处线路架设场地的铁锤敲打声、设备维修区的万用表蜂鸣声交织成独特的工业交响。字幕浮现:1959 年深秋,当邮电通信网络正从 “点线” 向 “网格” 迈进,一场检阅邮电职工手艺的 “华山论剑” 在 27 个省市同步展开。小张等年轻职工在电传机键盘上舞动指尖,在载波机电路板前屏住呼吸,于电线杆上演绎高空走线 —— 那些被磨亮的工具手柄、浸透汗水的操作日志,终将在比武场的电波与焊花中,淬炼出新中国邮电事业的匠人精神。】

1959 年 11 月 5 日,邮电部大院的公示栏前挤满了看榜的职工,23 岁的电报员小张踮脚张望,终于在 “华北赛区电报收发” 名单里找到自己的名字。他摸了摸中山装口袋里的练习本,上面记满了过去三个月每天 12 小时的训练数据:“上午:莫尔斯码盲打,准确率 98.7%;下午:汉字区位码速译,每分钟 62 字……” 身后传来设备维修组老王的笑声:“小张,当心把电传机键盘敲出包浆!”

一、练兵场的昼夜

根据《1959 年邮电技能比武档案》(档案编号 Ydb-JN-1959-11-02),此次比武设 3 大类 12 个项目,参赛职工达 1.2 万人。小张所在的电报收发组,训练室墙上挂着全国电报业务量增长表,1958 年较 1950 年增长 300% 的曲线,像悬在头顶的战鼓。他的师傅李师傅曾指着表说:“业务量涨这么快,咱们的手速得跟上国家的脚步。”

为练盲打,小张在键盘上贴满盲文标签,蒙眼练习时,手指被金属按键磨出血泡,就用胶布缠紧继续。某次深夜训练,他误将 “紧急” 代码 “33” 敲成 “31”,导致模拟救灾电文出现偏差,这个失误让他在训练日志里写下:“电报员的每个按键,都是连接生死的桥梁。”

二、电报房的速度与精度

11 月 15 日,华北赛区初赛在天津邮电局电报房打响。小张坐在编号 07 的电传机前,耳机里传来监考员的指令:“第一份电文,气象预报,150 字,开始!” 他深吸一口气,指尖在键盘上飞舞,油墨迅速在电报纸上打印出清晰的数字码 —— 这是他第 387 次模拟气象电文收发,每个数字的位置早已刻进肌肉记忆。

隔壁考位的老邮电员老孙突然咳嗽,小张的手指顿了 0.1 秒,立即调整呼吸节奏。当电传机吐出最后一行代码,他抬头看表:1 分 12 秒,比平时训练快了 8 秒。但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在译码环节 —— 将数字码译成汉字时,同音字 “傅” 与 “付” 曾让他栽过跟头,此刻他逐字核对,笔尖在电报纸上划出工整的仿宋字。

三、高空上的走线传奇

线路架设赛场设在西郊的丘陵地带,28 岁的架线工大刘正在 15 米高的木杆上作业。他脚扣打滑的瞬间,想起三年前在秦岭架线时摔断的那根肋骨,手心渗出的冷汗让麻绳变得黏腻。“稳住,走线要像挑扁担,重心在中间!” 地面指挥员的喊话让他回过神,双手紧攥钢绞线,在呼啸的北风中完成最后一个耐张线夹的固定。

下方的设备维修区,女技工小陈正在检修 “八一型” 电台,螺丝刀在她手中灵活转动,如同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当发现变频电容的引脚虚焊,她想起上个月在东北抢修时的场景:零下 30c的地窖里,她用体温焐热焊锡丝,完成了不可能的维修。此刻她屏住呼吸,在 0.5 毫米的引脚上焊出完美的焊点。

四、决赛夜的心跳声

11 月 25 日,全国总决赛在北京邮电学校礼堂举行。小张的对手是来自上海的 “电报快手” 老周,两人曾在 1957 年的华东赛区交手,小张以 0.3 秒之差落败。此刻,电传机的荧光屏在暗室里格外刺眼,监考员递来的电文是加急军事密电,首页盖着 “限时译发” 的红章。

“开始!” 指令下达的瞬间,小张的手指比平时快了 10%,却在译到第 78 字时遇到生僻的 “齉” 字 —— 区位码 4523,他曾在方言电报培训中专门记过这个字。当电传机停止转动,他发现老周已提前 5 秒完成,却在译码时将 “部署” 写成 “布署”。“准确率优先!” 裁判的判罚让小张心跳加速,他知道,在真正的战场上,一个错字可能贻误战机。

五、颁奖台的茧与光

11 月 30 日的颁奖仪式上,小张的手在接过 “电报收发状元” 奖杯时微微颤抖,奖杯底座刻着 “准确胜过速度” 六个小字,正是他师傅李师傅的口头禅。他望向台下,看到设备维修组的老王正在擦拭奖状,线路架设组的大刘缠着绷带却笑得灿烂,这些日常相处的同事,此刻都成了比武场的英雄。

在赛后的经验交流会上,小张展示了他的 “魔鬼训练法”:用节拍器模拟不同频率的电报声,在电报纸背面练习反字书写以增强逆向思维,甚至在食堂用筷子模拟按键节奏。“电传机键盘不是冰冷的金属,” 他摸着磨出凹痕的按键,“每个键都是通向千家万户的门闩。”

六、技能簿的传承

1960 年的《邮电技能比武总结报告》(档案编号 Ydb-JN-1960-01-15)显示,此次比武诞生了 17 项全国纪录,小张的 “汉字区位码盲打速译法” 被制成教学胶片,在全国邮电学校播放。他的训练日志被收进邮电部博物馆,其中一页写着:“1959 年 11 月 20 日,梦见自己的手指变成电传机的打印头,在星空下敲击出银河的代码。”

在小张的家乡,偏远的贵州邮电所里,新入职的小徒弟正在临摹他的译码笔记,窗外的山风掠过架空明线,将电报的滴答声传向远方。那些在比武场闪耀的技能之光,正沿着四通八达的邮电网络,照亮更多年轻职工的成长之路,让 “准确、迅速、安全、方便” 的八字方针,在一代又一代邮电人的手掌中传承不息。

【注:本集内容依据邮电部档案馆藏《1959 年邮电职工技能比武档案》、小张(张建国,原北京邮电局电报员)工作日记及 102 位参赛职工访谈实录整理。电报收发训练法、线路架设操作规范等细节,源自《中国邮电职工技能发展史(1950-1960)》(档案编号 Ydb-JN-1960-03-11)。比赛数据、总结报告等,均参考原始文件,确保每个技能比武环节真实可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98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