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

作者:奶龙宝宝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122章 暂时的安定

书名: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 作者:奶龙宝宝 字数:5.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31

第122章 暂时的安定

“大哥,那小子身上有点东西。”胖子右手撑着地面,艰难地爬起身,左手捂着太阳穴,指缝间渗出丝丝血迹。

“那一枪柄下来,打得我现在脑瓜子都嗡嗡作响的。”他晃了晃脑袋,试图让自己清醒一些,却又疼得龇牙咧嘴。

“我也没想到咱哥几个在这栽了个跟头。”中年男子暗骂一声,双手用力地拉起躺在地上的黑衣青年。

他看了看胖子头上的伤口,又看了看黑衣青年痛苦的模样,叹了口气,“可能是哥几个点背。”

“也是这小子运气好,要是咱们三个一起上的话,弄不死他才怪。”黑衣青年目光阴冷,在中年男子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回到了自己的床铺。

他咬紧牙关,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右手下意识地按住受伤的腿,试图缓解疼痛。

刚才在搏斗中,肾上腺素的加持让他还没感受到什么,可一旦冷静下来,腿部的疼痛如潮水般涌来,让他忍不住用手指关节狠狠地敲击着床沿,发出“咚咚”的声响,床单上也留下了几处明显的血迹。

听到敲击声,原本正在床上摆弄着手枪的张涵猛地扭过头,目光平静的盯着黑衣青年,冷声道:“敲什么?还想干一架吗?三个没用的东西。”

这句话不是无端的挑衅,而是在这种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张涵必须展现出一种威慑力,让对手明白他并非软柿子,可以任人拿捏。

因为根据以往的例子显示,一味的示弱不会换来对方的怜悯,反而可能招致更加凶狠的报复。

“小子,你别欺人太甚,得饶人处且饶人。”黑衣青年在张涵的注视下,心中涌起一股无名之火,却也夹杂着丝丝恐惧。

“我欺负人?”张涵玩味的扫视了一眼帐篷内的三人,“你们是怎么说得出口的。”

“我一来这,屁股还没坐热,”张涵用手指向最内侧的中年男子,“你他妈就让老子去给你们打扫卫生,端屎端尿的,谁欺负人啊?”

中年男子板着脸,恨声道:“那这件事情就算了,谁也别提。”

“你说算就算了。”张涵用力一拍床铺,“要打也是你们说了算,要讲和也是你们说了算。”

“合计着我背上这一棍子就白挨了呗。”

“那你想怎么样?”胖子用手指着自己的脑袋,“我脑袋还挨了你一家伙事呢!”

“活该。”张涵眉色一挑,“你们要是不来招惹我,我吃饱了撑着跟你们干一架?”

“好了,别争了。”中年男子打了个圆场,“这件事情是咱哥三的不对,我在这里向你赔个不是,你大人不计小人过,别跟我们一般见识。”

“好,这件事情就翻篇了,要是有下次的话,你们就看看我手里这把枪是不是真家伙。”张涵不甘的扭过头,军靴也不脱,向后一仰,躺在了床铺上。

既然三人也都服了软,自己也就没必要一直紧咬不放了。

这也是不得已情况下的以退为进。

时间缓缓流逝,帐篷内角落处的烛光被从缝隙中透进来的寒风吹得微微晃动,火焰扭动着纤细的身躯,发出轻微的“呼呼”声。

寒风像是一个淘气的孩童,时而用力时而轻柔地推动着烛光,使得烛光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摇摇晃晃。

夜晚中的难民收纳点显得极为安静,帐篷的布料在风中微微鼓起,又迅速恢复原状,发出“呼啦呼啦”的声响。

然而,在如此惬意的环境下,张涵却连眼睛都不敢闭上。

只见他又手枕在脑后,斜靠在床板上,一边用军靴的鞋底轻轻磕打着床沿,一边冷眼扫视着帐篷内的三人。

中年男子三人此刻正默默待在自己的床铺上,帐篷里的气氛显得安静又压抑。

黑衣青年的左腿已经肿得老高,他只能用右手撑着床板,艰难地调整着自己的姿势,试图缓解腿部的疼痛。

而胖子则用手指轻轻揉着太阳穴的伤口,眼神时不时地瞥向张涵,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中年男子则背对着张涵,也不知是睡去了还是在假寐。

看到这,张涵心中暗自思忖。

“这三人虽然嘴上服软,但心里想的什么谁也不知道。”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先稳住局面,避免再次发生冲突。”

“毕竟在这个狭小的帐篷里,大家都要相处一段时间,如果矛盾激化,对谁都没有好处。”

“老子怎么就这么倒霉呢?”张涵微微叹了口气,将手中的枪放在枕边,调整了一下自己的睡姿。

自己的那床棉被,现在还在地上,可是张涵也不想去捡起,又臭又潮,还发霉,谁想盖?

指不定这床被子的上一任使用者拿着它不知道干过什么。

……

天色微曦,太阳在遥远的地平线处挣扎着探出头来。

稀薄而微弱的光线,宛如一位步履蹒跚的旅人,艰难地穿越层层云障与风雪的阻碍,零零散散地洒落在安置点内,给瑟瑟发抖的幸存者们带来了一丝难得的暖意。

整个安置点在熹微的晨光中,如同沉睡已久的巨兽,缓缓地睁开了眼睛,开始苏醒。

人们从睡梦中陆续醒来,身体在狭窄的帐篷里伸展开,发出一阵阵慵懒的哈欠声,随后裹紧身上的衣物,纷纷钻出帐篷。

有人穿着厚重的棉衣,衣服上满是岁月的痕迹和风雪的斑驳;戴着破旧的帽子,帽檐低垂,遮住了疲惫的面容;围巾紧紧地裹住脖子,只露出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双手深深地插在口袋里,来回踱步,试图通过摩擦来驱散深入骨髓的寒意。

每一步落下,都会在积雪上留下深深的脚印,很快又被新雪覆盖。

在帐篷门口,有人生起了火堆,火苗在风雪中顽强地摇曳着,像是在与恶劣的环境抗争,不愿屈服。

它们在风雪中艰难地跳跃着,却依旧执着地燃烧着,微弱的火光映红了几张冻得通红的脸庞。

“他妈的,这么快就天亮了。”张涵也从半睡半醒中睁开了眼,他坐直身体,双手用力的向后伸去,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

昨晚他睡得一点都不踏实,帐篷的保暖性能极为差劲,再加上心中的不安。

导致张涵基本上是眼睛刚闭上,又突然睁开,生怕帐篷内的另外三人趁着自己熟睡之际,突然窜过来,给予自己致命一击。

“原来在南方的时候,天天盼望着下雪,能打雪仗,现在倒好,梦想成真了,自己却冻的跟个狗似的。”张涵用手搓了搓,流着清鼻涕的鼻子,颤声道。

这时,帐篷外却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扩音喇叭声音。

这声音显得有些微弱,像是被帐篷外嘈杂的人声给掩盖了一般,可张涵还是依稀听得到几个字节。

“所有人集合……领取今天的生……补给。”

“工作人…将会在每…区域设立…发点。”

“嗞嗞……”

“保…持…序。”

听到耳边传来的杂音,张涵面色一黑,低声念叨道:“听都听不清楚,难道在南方地区的时候耳朵被炸聋了?”

“耳聋王。”三人中最先苏醒过来的胖子,瞧见张涵呆愣的样子,心里暗笑。

他扭了扭脖子,左手按在太阳穴上,从床上跳下来,冲着还在睡梦中的中年男子大声喊道:“大哥,都早上七点多了,咱们该去领生活补给了。”

中年男子被胖子的喊声惊醒,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抬起头看了看胖子,又扭头看向从床铺上艰难坐起身的黑衣青年询问道:“阿全,你腿还有办法走吗?”

黑衣青年苦笑着摇摇头,虽然心里很无奈,但还是咬着牙,忍着腿部的剧痛下了床:“就算没办法走,咱们也得去,这个又不能代领。”

“好,那就走。”中年男子从床上一跃而起,又拍了拍胖子的肩膀交代道:“你去扶着阿全,他的腿没个十天半个月是没办法走了。”

胖子应了一声,匆匆跑到黑衣青年的床铺前,弯下身子,将其搀扶起来。

“领物资吗?”张涵听着几人交谈的话语,瞬间明白了一切。

从这个收纳点的规模来看,其中暂时安置的难民恐怕不下于几十万人,当时在临海市时,仅仅十多万人的时候,生活补给品发放都那么困难。

那在这里岂不是更加困难?

况且自己身上又没有任何食物和饮用水了,今天再领不到生活补给的话,非得饿死不可。

“看来得抓紧时间了。”张涵迅速将枕边靠着的手枪塞进大衣,用手撑着床板,缓慢又小心的下了床,向着帐篷外走去。

刚一掀开帐篷的帘子,刺骨的寒风便迎面扑来,带着雪花和清晨的冷冽气息,瞬间让张涵打了个激灵。

他眯起眼睛,目光迅速扫过眼前的一切。

位于自己旁边的帐篷前,几个七八岁左右的孩子正沉浸在自己的欢乐世界里,完全不顾身边家长的呼唤。

这些孩子手里紧紧攥着一把把雪花,像是握着最珍贵的宝藏。

他们互相追逐着,小小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

一个穿着蓝色棉袄的小男孩,手里捏着一个松软的雪球,瞄准前面奔跑的一个小女孩,用力一扔。

雪球划过一道弧线,却因为力道不够,落在了小女孩的脚边,化作一摊水渍。

小女孩回头看到这一幕,咯咯笑着,毫不示弱地抓起一把雪,揉成一团,朝小男孩的方向扔去。

雪花飞溅开来,洒在小男孩的脸上,他立刻用手抹了一把脸,又追了上去。

”小屁孩。”张涵笑着摇了摇头,目光再次向周围扫去。

左侧,几座简易的木制厕所周围聚集了不少人,他们排着长队等待使用。

这些厕所是临时搭建的,结构简陋,木板拼接的墙体缝隙间透出寒风,屋顶覆盖着薄薄的塑料布,勉强遮挡着飘落的雪花。

通往厕所的小路被踩得泥泞不堪,地面湿滑,两侧用木板勉强垫高,防止积水和积雪阻碍通行。

厕所旁的雪地上,散落着各种垃圾和污渍,显得格外刺眼。

废弃的食品包装、破旧的衣物碎片、随意丢弃的卫生用品……。

由于缺乏有效的垃圾处理设施,这些废弃物堆积在一起,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妈的,臭死了。”张涵捂着鼻子快速走过,可脚下的军靴却不时踩到地上的女士卫生巾或孩童的纸尿布。

“呕,老子看死人都不带吐的,这是给我真实到了。”张涵偏过头一阵干呕,可吐了半天,却只吐出来一些胃液。

整整两天没有吃饭的他,胃里已经没有任何东西了。

在厕所附近,还能看到一些污水横流的痕迹,这些污水在雪地上结成了薄冰,表面泛着一层污浊的光泽,偶尔有风吹过,带起一阵令人作呕的气味。

周围的人们虽然对这种环境感到不满,但面对现实的困境,也只能无奈地忍受。

毕竟近千个人共用这几个厕所,卫生环境能好到哪里去?

在人群的最前方,一个小型的物资分发点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队伍蜿蜒曲折,如同一条被冻僵的蛇,缓缓向前蠕动。

由于这个分发点规模较小,执勤的武装人员并不算多,但他们的存在足以让人群保持一定的秩序。

两辆警用防爆车停靠在路边,车顶的警灯闪烁着蓝红色的光芒,像是在寒冷的雪地中燃烧的火焰。

警灯的光芒在人群中扫过,映照出一张张焦急而期待的面孔。

十几名特警和几十名民警身着厚重的防暴装备,手持警用微冲,站在队伍的两侧。

他们的目光警惕地扫视着人群,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混乱。

虽然现在的收纳点秩序还算良好,可是一旦在有心人的教唆之下,这些难民可不是什么善茬。

特警们的脸上戴着防暴头盔,只露出一双双警惕的眼睛。

而民警们则不时地用扩音器提醒人群保持安静和秩序。

“所有人一人限领一份,不得出现冒领或者重复领取的情况。

在特警和民警的旁边,停靠着十几辆军用补给卡车,车厢上盖着厚厚的帆布,帆布被风吹得鼓鼓囊囊。

这些卡车的轮胎上裹着防滑链,很显然它们刚刚经历了长途跋涉。

二十几名军人站在车厢旁或车厢上,随时准备协助分发物资。

他们身上的迷彩服样式略显陈旧,肩章上也多是预备役的标志。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这些士兵大多是预备役人员,毕竟现役部队大多还在一线执行任务,而他们则是被紧急征调来维持后方秩序的。

分发点的帐篷前,挂着一块用简易木板制成的牌子,上面用油漆歪歪扭扭地写着“物资分发点”几个大字。

帐篷里,近百名工作人员正忙碌地整理着物资。

他们大多是志愿者、临时征调的政府工作人员。

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和手套,脸上带着疲惫却专注的表情。

这些分发给难民的食物,大多是用塑料包装的面包,面包的质地略显干硬,但还算能填饱肚子。

面包堆成一座座小山,整齐地码放在帐篷中央。

面包堆的旁边,是一些用铝箔包装的压缩饼干,它们被随意地堆放在几个大纸箱里,偶尔有几块掉落在地上,工作人员会迅速捡起来,掸去灰尘后重新放回箱子里。

还有一些肉食罐头,罐头的外壳被磨得有些发亮,上面的标签已经模糊不清,但里面的内容却是难民们难得的蛋白质来源。

饮用水则是由国家统一生产的应急救援饮用水。

这种水的包装显得格外简陋,只是一个普通的塑料瓶,上面用红色字体印着“应急救援饮用水”七个大字,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生产标识或成分说明。

这些水被整箱整箱地堆放在帐篷的一角,工作人员不时地从箱子里取出几瓶,递给队伍最前面的人。

帐篷的角落里,还堆着一些装满衣物和生活用品的纸箱。纸箱上用马克笔写着。

“衣物”

“女性卫生用品”

“儿童用品”等字样。这些物资大多是从后方征用或抽调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是崭新的,有的则是旧的,但都被仔细地清洗、消毒后装箱。

工作人员不时地从箱子里翻出一些衣物,递给那些衣衫褴褛的难民,或者递出一些卫生用品,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的卫生条件。

帐篷的出口处,两名工作人员站在那里,负责将物资递给队伍最前面的人。

他们一边递物资,一边用扩音器提醒大家:“请保持秩序,不要拥挤,每个人都有份!”

尽管如此,队伍中还是不时传来一些抱怨声和催促声。

“看来这里的秩序还是比临海市那时候好多了。”张涵排到队伍后方,睡眼朦胧的打量着周围:“但也正常,毕竟这里还没有死亡,基本的生活补给暂时也能保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7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