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

作者:奶龙宝宝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137章 入城

书名: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 作者:奶龙宝宝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31

暮色在19点43分彻底吞噬了最后一丝余晖,两小时的征途早将所有人的体力燃成灰烬,包括每一名士兵。

每双靴子都拖曳着千钧之重,踩碎地面上淤积的雨水时迸溅的冰晶,在黯淡天光里凝结成无数悬浮的墓碑。

每个人都已经到达了生死的临界点。

张涵解开军大衣第二颗纽扣,怀里那团被体温焐了不知多久的面包已经彻底变形,深褐色的表皮沁出水珠,边缘有几缕灰白的絮状物粘连着,那是从内衬脱落的棉花。

“这玩意儿越看越像屎,以前连狗都不吃。”张涵抱怨了一句,可还是诚实的用冻僵的手指挑开最大块的棉絮,白色的棉花在雨水浸泡下变得饱满,像鼓起的水泡。

“想来荒野求生的贝爷也像我这样勇猛吧。”

他捏住鼻子把面包塞进嘴里,怪味瞬间冲上鼻腔,喉咙不受控制地痉挛,但腮帮子还是机械地咀嚼着,直到腮帮泛酸才强行咽下。

唾液混合着面包碎屑在口腔里形成糊状物,他不得不又吞咽了三次才清理干净口腔。

突然,前方传来闷响,最前头举着“壁水市方向”指示牌的难民猛然刹车,身后的人群像被巨锤砸中的多米诺骨牌,潮湿棉絮与帆布背包的碰撞声在雨幕中闷响。

“前面不走了?”有人开始焦躁地拍打前胸后背。

“他妈的!”有人嘶吼着,愤怒地揉搓着后颈,潮湿的棉絮填充物从撕裂的外套里钻出来,像是一条条蠕动的白色虫子

“我看看,我看看。”张涵踮起脚尖,努力挤向队伍边缘,沾满泥水的运动鞋踩到前面女人的帆布包,对方发出一声含混的闷哼,却连回头抱怨的力气都没有。

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流进眼眶时带来针刺般的辣意,但他仍然努力地睁大眼睛,试图透过雨幕看清前方的情况。

顺着前方一座入城的立交桥向前看去。

城市的边缘逐渐清晰,高耸的居民楼像是被冻雨侵蚀的巨人,沉默而冷峻地矗立在远方。

这些建筑的外立面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黯淡无光,许多窗户紧闭,只有偶尔亮起的灯光,像是在黑暗中闪烁的孤星,提醒着人们这里还有生命的痕迹。

“全体原地待命,我们正在与壁水市的守备部队交涉。”扩音器的嗡鸣穿透雨幕,士兵的声音被雨水揉碎又重新拼接。

“唉,又等。” 张涵蹲下了身子,一屁股坐在被雨水浸湿的柏油路上。

此刻,他已经顾不得身上湿透的衣服和冰冷的地面,只想好好休息一下。

雨水顺着前方难民的后背滑落,滴落在张涵的头顶,他下意识地抬手抹了一把脸,心中默默祈祷着:“无所谓,只要不感冒就好了,希望不要感冒吧!”

然而,他的祈祷并没有持续太久。

旁边的士兵突然呵斥道:“继续前进,不要停下来!”

张涵被这突如其来的呵斥声惊醒,他连忙站起身,重新回到队伍中,低下头继续前进。

冻僵的脚趾在靴子里麻木地蜷缩,只有当踩到石块或坑洼时才传来短暂的刺痛。

随着队伍逐渐接近城市,穿过有着大概一个营的士兵把守的城市入口。

张涵才发现壁水市已经完全戒严。

可这也很正常,毕竟这也算位于战场的最前沿了。

道路上每隔几百米就设有一个小型岗哨。

这种小型岗哨大多都是由沙包构成,旁边有着几个帐篷搭建的临时避雨点。

雨水在沙包垒成的岗哨表面冲刷出蜿蜒的泥浆纹路,这些临时构筑的掩体被涂成暗绿色,边缘却因雨水浸泡而渗出原本的土黄色。

张涵经过时,看到最靠近道路的沙袋上钉着半截生锈的铁丝网,雨水顺着铁丝滴落,在水泥地上砸出小小的凹坑,发出清脆的\"叮咚\"声。

岗哨旁的避雨帐篷四角拉紧的钢索在风中发出细密的嗡鸣。

帐篷边缘积着一汪浑浊的雨水,倒映着持枪士兵的身影。

他们的防弹衣外罩着浸水的战术背心,金属扣件被雨水冲刷得泛着冷光。

最前方的士兵将自动步枪枪管架在沙袋垛上,枪身裹着防水布,但枪口仍凝结着

“往这边走,所有人不要掉队。”随队的士兵们再次大声命令道。

难民们被引导着走向一条宽阔的主干道,每个人都在雨中佝偻着身体,试图周围的城市屋檐遮挡不断落下的雨滴。

张涵能听到前方有人在低声啜泣,有人在咒骂,还有人机械地重复着“快到了,快到了”。

雨水混着泪水和鼻涕,在每个人的脸上冲出短暂的亮痕,转瞬又被新的水幕覆盖。

道路两旁的店铺大多紧闭着卷帘门,铁门上挂着的招牌在风中微微晃动,发出“嘎吱”的声响。

只有少数几家超市还开着,超市门口的队伍像一串被风吹歪的省略号,人们踮着脚尖往玻璃门里窥探,塑料袋里的面包和瓶装水在怀里发出窸窣的响动。

有人系紧羽绒服的帽子,有人把购物车推得更靠前些,所有人都在避免看向街对面那片灰色的人群。

街对面,难民队伍像被遗弃的布偶缓缓蠕动,几个孩童眼巴巴地望向超市,眼神中满是羡慕和渴望。

他们的小手紧紧抓着大人的衣角,嘴唇微微颤抖,却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同属一个城市,同属一个国家,却被划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

这种划分,不是简单的物理隔离,而是一种深深的社会裂痕。

超市前,一位穿着单薄雨衣的妇人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物资配给券,那是她今天所能领取的所有配给。

这张小小的配给券,是政府在灾难爆发后配发给居民们领取生活物资的凭证。

它既是希望,也是无奈的象征。

发放这种生活配给券,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物资的哄抢,维持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便于物资的调配和集中,优先供给军队。

在这个艰难时刻,资源的分配显得尤为关键,而这张配给券,就成了人们生存的保障,也是政府艰难抉择的体现。

两侧居民楼的窗台上正挤满密密麻麻的人影。

防盗窗的铁栏杆上挂着没融化的积雪,有人举着自拍杆录制这末日般的迁徙,塑料外壳在昏黄路灯下反射着诡异的光泽。

三楼的中年女人裹着带猫爪图案的法兰绒睡衣,睫毛上挂着的冰晶随着她的颤栗簌簌坠落,热水袋的桃红色绒布已经被她攥得发白。

“老天爷这是要断了咱们的活路啊。”她突然把热水袋捂在耳后,像是要隔绝什么不可见的嗡鸣,“昨儿个还说南边的隔离区稳住了,今儿个难民们怎么就漫过来了?”

对面楼的退休教师推了推起雾的老花镜,窗框冰花在他呵出的白气中消融:“说是灾区转移过来的。”他枯枝般的手指戳了戳手机屏幕,扩音器里正滚动播放着救灾特辑,“这大冷天的,也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去。”

“别瞎操心了。”物业保安蹲在空调外机旁抽烟,烟头在雨幕中明明灭灭,“等着看吧,过几天强制疏散令一贴,这破楼里就没活人了。”

中年女人抱紧了热水袋,风韵犹存的脸庞上出现出惊恐的表情:“疏散去哪?撤离到后方都不知道去哪里住。”

空调外机旁的烟头明灭如鬼火,保安的动作惊起一团雪沫:“政府的卡车只运物资不运人,留在这儿,你就等着和感染者再婚吧。”

女人的睡衣领口随着尖叫声剧烈起伏:\"再婚?那些丧尸连人脸都不剩了!\"她突然抓住铁栏杆,指节箍得发白,\"我表妹家那条街......那群东西把整栋楼都......都......\"

对面楼的退休教师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无奈:“唉,这情况,也不知道政府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四楼突然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紧接着是年轻男人探出半个身子的咆哮:\"谁他娘还在囤粮?老子家断粮三天了!\"他抓着铁栏杆的十指关节发白,手机屏幕的蓝光在他涨红的脸上跳动。

保安把烟头狠狠地在地上碾了几下,抬起头来,眼神里带着几分不屑:“囤粮?哼,现在这种时候,谁还顾得上这些。你自己看看,这楼里的人,有几个真正准备好了应对这种情况的?”

……

张涵抬起头,目光落在头顶的招牌上。那些招牌曾经是那么醒目,上面写着“24小时火锅”“按摩推拿”之类的字样,灯光闪烁,吸引着过往的行人。

但现在,招牌上的灯已经熄灭,只剩下一些模糊的轮廓,在雨水中显得格外黯淡。

雨水顺着招牌的边缘滴落下来,偶尔有风吹过,招牌还会发出轻微的吱吱声。

街道上一片寂静,往日的喧嚣声已经完全消失。只有雨声淅淅沥沥地响着,雨点打在地面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

道路两侧,几辆军车缓缓行驶,车上的扩音器不断重复着指令:“所有难民按照指定路线前进,不得擅自离开队伍。前方是壁水市预备役训练基地,那里将提供临时安置。”

难民队伍被引导着穿过一个又一个路口,岗哨上的士兵不断用手势示意他们前进的方向,让难民们保持队形,不要乱走。

“终究还是要把猪赶进笼子吗?”张涵低下头,前方的道路被警戒线分割成不同的通道,每个通道都有士兵把守。

难民们被分成几个队伍,分别进入不同的通道。

通道里的人越来越多,队伍也越来越长。

人们默默地跟着前面的人走,没有人说话,只有脚步声和雨声在耳边回响。

像是被分流的水流,逐渐汇聚到城市的某个角落。

雨幕中飘来半张传单,上面的二维码已经模糊,唯有\"壁水市\"三个字在防水涂层保护下依旧清晰。

张涵下意识伸手一抓,定睛看去。

背面的构建和谐社会,发扬新时代主义光芒的字样依然清晰。

“社会确实挺和谐的,就差吃人了。”张涵冷笑一声,用力将传单挥舞在空中,讽刺道。

雨滴溅落在传单上,仿佛也在嘲笑这虚伪的口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5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