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21章 对坐论势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8

秋雨淅沥,山道泥泞不堪。

袁绍拒绝了车驾,只带着许攸和两名亲卫,徒步走上通往草庐的小径。他特意换了一身素色麻衣,连佩剑都未带,只在腰间挂了一枚古朴的玉珏。

“主公,前面就是田丰的住处。”

“要不要先派人通报?”

袁绍摆手:“不必。既然诚意相邀,就当以朋友之礼相见。”

还未到门前,便听到一阵清朗的读书声从院内传出。袁绍驻足倾听,认出是《孙子兵法》中的句子:“...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好一个'不责于人'。”袁绍大步走入院子,朗声接上下句,“故能择人而任势!”

院中,田丰正坐在石凳上教几个村童读书,闻声抬头,见是袁绍,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他起身拱手:“袁将军如期而至,丰有礼了。”

袁绍注意到田丰今日换了一身干净的深蓝色布袍,发髻也梳得一丝不苟,似乎早有准备。那几个村童见有生人,纷纷躲到田丰身后。

“先生教导乡里孩童,实乃善举。”袁绍微笑道,从袖中取出那卷军纪新规,“绍前日受教,回去后立即整顿军纪,这是新定的十八条规约,请先生过目。”

田丰接过竹简,展开细读,眉宇间的严肃渐渐化开些许。读毕,他抬头直视袁绍:“将军雷厉风行,丰佩服。不过...”他顿了顿,“制定规约易,长久执行难。将军真有决心持之以恒?”

袁绍迎上田丰审视的目光:“先生若不信,可随时到我军中查看。若有违反,先生可亲自执罚。”

田丰眼中精光一闪,似乎没料到袁绍会如此回应。他转身对那几个村童道:“今日先到这里,你们回去把这段背熟,明日我检查。”

待孩童们离去,田丰才伸手示意:“将军请进。寒舍简陋,但茶水尚温。”

茅屋内比上次整洁许多,显然是特意收拾过。案几上摊开着几卷竹简,正是那篇《时务论》。袁绍目光扫过,故意不作询问,只是安然落座。

田丰沏好茶,开门见山:“将军二次登门,想必不只是为了展示军纪新规吧?”

袁绍端起茶碗,却不急着喝:“先生快人快语。实不相瞒,绍读了先生的《时务论》,对先生的远见卓识深感钦佩。如今天下将乱,正是英雄用武之时,绍不才,愿请先生出山相助,共谋大业。”

田丰没有立即回应,而是反问:“将军所谓大业,所指为何?”

屋内一时寂静。许攸在一旁屏息,知道这个问题直指袁绍野心。袁绍放下茶碗,目光炯炯:“救民于水火,还天下以太平。”

“然后呢?”田丰紧追不舍。

袁绍嘴角微扬:“然后...自然是辅佐汉室,重振朝纲。”

田丰突然笑了,笑声中带着几分了然:“将军避重就轻了。丰再问一次,将军所谓大业,究竟何指?”

屋内气氛骤然紧张。

许攸额头渗出细汗,生怕袁绍动怒。

然而袁绍却突然大笑:“好!先生果然慧眼!既如此,我也不隐瞒了。”他压低声音,“汉室将倾,天下必乱。我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当此乱世,岂无一番作为?”

田丰眼中精光闪烁:“将军终于说了实话。”他站起身,走到墙边挂着的地图前,“既如此,将军以为,当今天下,该如何着手?”

袁绍知道这是田丰在考校自己,便也起身走到地图前:“黄巾虽平,余孽犹在。当先巩固冀州,然后南向以争天下。”

“错了。”田丰直接了当,“将军若如此用兵,必败无疑。”

许攸倒吸一口冷气。袁绍脸色微变,但很快控制住:“哦?请先生指教。”

田丰手指点在地图上:“冀州虽富庶,但四面受敌。南有兖州,北有幽州,西有并州,皆非易与之辈。将军若先南向,必被北方的幽州趁机袭扰,首尾难顾。”

“那先生之见?”

“先北后南。”田丰的手指从冀州向北划去,“待北方平定,再南下图谋中原。”

袁绍皱眉:“可中原富庶,若被他人先占...”

“将军差矣。”田丰打断道,“中原四战之地,得之易守之难。不如先据河北,养精蓄锐。待天下有变,再一举南下,事半功倍。”

袁绍盯着地图,陷入沉思。田丰的策略与他原本的设想大相径庭,但细想之下又不无道理。他抬头看向田丰:“先生此策,与《时务论》中所言一致?”

田丰点头:“正是。将军若真有大志,当行此策。”

袁绍突然笑了:“先生这是在考校我啊。若我采纳先生之策,先生可愿出山相助?”

田丰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反问:“将军可知为何我先前拒绝一切征召?”

“请先生明示。”

\"因为那些所谓英雄,要么目光短浅,要么刚愎自用。”田丰直视袁绍,“无一能成大器。”

袁绍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掩饰:“那先生现在觉得我袁本初如何?”

田丰沉吟片刻:“将军两次登门,能纳谏言,整顿军纪,确有过人之处。但...”他顿了顿,“将军表面谦逊,实则心高气傲;虽能听谏,却未必能久纳逆耳之言。此乃大忌。”

许攸忍不住插话:“田先生此言差矣!主公虚怀若谷,岂是...”

“子远。”袁绍抬手制止,转向田丰,“先生批评得是。绍年少得志,确有骄矜之气。但非常之时,需非常之才。先生刚直敢言,正是我需要的诤臣。”

田丰目光灼灼:“将军真能容我直言不讳?即使违背将军本意?”

袁绍毫不犹豫:“但言无妨。”

“好!”田丰突然从案几下取出一卷新的竹简,“这是我为将军拟定的《治理十策》,从军制改革到农桑恢复,皆有详述。将军若能采纳其中五策,丰便出山相助。”

袁绍接过竹简,展开细读。

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着“精简军制”、“屯田养兵”、“招抚流民”等十项具体策略,每一条都有详细实施方案。越读,袁绍眼中光彩越盛。

“妙!先生大才!”袁绍拍案赞叹,“这十策皆切中要害,何止采纳五策,我全数照办!”

田丰眼中终于露出满意之色:“将军果真有魄力。既如此,丰愿随将军出山,共谋大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429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