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69章 剑指冀州(一)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8

南皮城的议事厅内,烛火映照下,袁绍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他缓缓起身,衣袍微动,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上的地图——那是冀州的山川城邑。

“元图(逢纪字)。”袁绍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传信给清河国的崔氏,告诉他们是时候做出选择了。”

逢纪眼中精光一闪,立刻会意:“崔氏乃冀州望族,若能得其支持,主公入主冀州便如虎添翼。”

袁绍嘴角微扬:“崔琰此人,素有清名,但乱世之中,再高的名望也需依附强者。告诉他,若愿助我一臂之力,日后必有厚报。”

逢纪拱手:“属下这就去办。”

袁绍随即转向田丰:“元皓,你派人去联络于夫罗,就说我们有南匈奴叛乱的消息,若想知晓细节,到易县碰面。”

田丰眉头微皱:“主公是想借匈奴之力牵制河间王刘陔?”

袁绍目光深邃:“于夫罗与南匈奴单于栾提羌渠素有嫌隙,若他得知南匈奴可能叛乱,必会急于打探虚实。”他冷笑一声,“届时,我们只需稍加引导,便可让匈奴铁骑成为冀州动荡的引子。”

厅内众人闻言,皆神色一凛。他们终于明白——袁绍这是要对冀州下手了。

暮春的清河郡,细雨如丝,将崔氏大宅的青瓦洗得发亮。崔琰站在廊下,望着庭院中那株百年老槐,新叶初绽,却掩不住枝干上岁月留下的沧桑痕迹。

“季珪,都准备好了吗?”身后传来族长崔烈低沉的声音。

崔琰转身,向这位曾位列三公的叔父深深一揖:“回叔父,两千私兵已在城外集结,只等侄儿前往王府后便可启程。”

崔烈抚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此次投效袁本初,事关家族存亡。你此去渤海,务必小心行事。袁本初虽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但其人...”

“叔父放心。”崔琰接过话头,声音沉稳,“侄儿明白,袁本初非明主之选。然如今天下大乱,朝廷名存实亡。我清河崔氏地处河北要冲,若不依附一方,恐难保全。”

崔烈长叹一声:“去吧,先向清河王禀明此事。毕竟名义上,我们仍是汉臣。”

雨丝渐密,崔琰披上蓑衣,骑马向王府而去。

马蹄踏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他心中思绪万千——作为崔氏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二十九岁的他肩负着家族的未来。此番投效袁绍,是福是祸,尚未可知。

清河王府虽仍保持着汉室宗亲的威仪,但门庭已显冷落。守卫见是崔琰,连忙行礼引路。穿过几重院落,崔琰在书房见到了清河王刘忠。

刘忠不过四十出头,却已两鬓斑白。他放下手中的竹简,抬眼看向崔琰:“季珪冒雨而来,必有要事。”

崔琰行过礼,直言不讳:“殿下,家叔与族人商议已定,我清河崔氏决定依附渤海袁本初,特来禀明。”

书房内一时寂静,只听得檐下雨滴敲打石阶的声音。刘忠的手指轻轻敲击案几,良久才道:“袁本初...四世三公,名动天下。崔氏选择依附于他,倒也合乎情理。”

崔琰注意到刘忠眼中闪过的复杂神色,补充道:“殿下明鉴,如今天下板荡,群雄并起。我崔氏世居清河,若不依附一方,恐难自保。”

“本王明白。”刘忠苦笑一声,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雨中朦胧的远山,“自黄巾乱起,汉室衰微,我们这些刘姓宗亲,不过是各方势力手中的棋子罢了。”他转身直视崔琰,“崔氏不必顾虑本王,只要保证本王的名位与田产不受侵夺,其他的...本王也别无选择。”

崔琰心中微动,这位汉室宗亲的无奈与妥协,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他郑重承诺:“殿下放心,崔氏必竭力维护殿下利益。”

离开王府时,雨已停歇。崔琰深吸一口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翻身上马,向城外疾驰而去。

城东校场,两千崔氏私兵已列队等候。这些士兵大多来自崔氏的佃户和部曲,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崔琰的堂弟崔林迎上前来:“兄长,一切准备就绪。”

崔琰点点头,目光扫过整齐的军阵。阳光下,矛戟如林,旌旗猎猎。他高举右手,声音洪亮:“出发!目标渤海郡!”

队伍浩浩荡荡向东南行进。崔琰骑马走在最前,心中盘算着见到袁绍后的说辞。他深知,这次投效不仅关乎崔氏当下的安危,更将影响家族未来数十年的命运。

三日后,队伍抵达渤海郡边界。远处山峦起伏,一条大河蜿蜒向东——这便是渤海郡的门户修县。

“报!前方有军队拦路!”斥候飞马来报。

崔琰眉头微皱:“可知是何人领军?”

“旗号是'高',应是袁将军麾下大将高诱。”

崔琰心中了然。袁绍虽广纳贤士,但对地方豪强始终心存戒备。他抬手示意队伍停下,独自策马上前。

果然,前方道路已被一队兵马封锁。为首将领身材消瘦,正是高诱。

“来者可是清河崔季珪?”高诱高声问道。

崔琰拱手行礼:“正是在下。奉家主之命,率部前来投效袁车骑。”

高诱打量了崔琰片刻,又望向他身后的军队,沉声道:“袁公有令,外来兵马一律驻扎修县,只准主事者带少数随从前往南皮。”

崔琰早有所料,从容应答:“谨遵袁公之命。请将军派人引导我军前往修县营地。”

高诱见崔琰如此配合,神色稍霁:“崔先生果然明事理。袁公已在南皮设宴相候,请随我来。”

当夜,崔琰只带了十名贴身护卫,跟随高诱的引路兵向南皮城进发。月光如水,照在官道上,映出长长的影子。

护卫首领崔勇低声道:“公子,袁公此举,分明是信不过我们。”

崔琰轻笑:“乱世之中,谨慎为上。袁本初能据有河北,岂是等闲之辈?他越是如此,越说明其非庸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475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