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67.3万字

第245章 幽州烽火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8

次日清晨,德阳殿内气氛凝重。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窃窃私语。大将军何进站在武将首位,不时用狐疑的目光瞥向龙椅上的刘宏。

“诸位爱卿,”刘宏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昨夜朕接到幽州急报,渔阳张举、张纯勾结乌桓叛乱,已攻占数县,杀朕的太守,更可恨的是...”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竟敢自称天子!”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何进第一个站出来,粗声粗气地说:“陛下,臣请率十万大军北上,定将这些逆贼碎尸万段!”

太尉崔烈轻咳一声,缓步出列:“陛下,幽州地处边疆,民风彪悍。依老臣之见,不如先派使者招抚,若不成再用兵不迟。”

“招抚?”何进冷笑,“崔太尉莫非老糊涂了?逆贼都敢自称天子了,还谈什么招抚!”

太尉崔烈面不改色:“大将军稍安勿躁。用兵耗费巨大,国库空虚...”

“够了!”刘宏一拍龙案,打断了二人的争执。

“朕已有决断。传旨渤海,命袁绍即刻率北军五校北上平叛!”

何进脸色骤变:“陛下,袁绍远在渤海...”

“正因他在渤海,距离幽州更近!”刘宏不容置疑地说,“此事就这么定了。张让,立刻拟旨!”

三匹快马载着使者冲出洛阳城门,向东北方向的渤海郡疾驰而去。

洛阳的圣旨到达渤海郡南皮城的那一日,天刚蒙蒙亮,城头的守军便望见远处官道上扬起一片尘土。一队身着绛色官服的骑士簇拥着一名手持黄绢的使者,正疾驰而来。

“快开城门!朝廷使者到!”

马蹄声如雷,使者队伍穿过城门洞时,守城士兵纷纷低头行礼。街道两旁的百姓见状,也慌忙退到路边,窃窃私语着这突如其来的朝廷使者所为何来。

逢纪早已接到通报,此刻正站在太守府前的台阶上等候。作为袁绍帐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逢纪被委以留守南皮、筹措粮草的重任。

“渤海郡守袁本初何在?”使者翻身下马,手中黄绢在风中微微颤动,上面盖着的玉玺印鉴若隐若现。

逢纪上前一步,深深作揖:“在下逢纪,乃袁公帐下主簿。不知天使远道而来,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使者眉头一皱:“圣旨到,太守为何不出迎?”

“回天使的话,”逢纪脸上浮现恰到好处的歉意,”太守大人日前亲率精锐前往东光县剿匪,至今未归。匪患猖獗,太守心系百姓安危,临行前嘱咐下官好生治理南皮。”

使者将信将疑地打量着逢纪:“剿匪?何时能回?”

逢纪叹了口气,语气诚恳:“匪徒狡猾,藏于山林之中。太守临行时说,不肃清匪患誓不回城。归期...实在难定啊。”

府前的气氛一时凝滞。

使者盯着逢纪看了许久,终于冷哼一声:“既如此,圣旨便留在此处。待袁太守回城,务必即刻接旨,不得延误!”

“下官谨记。”逢纪再次深深行礼,双手恭敬地接过那卷黄绢。

他能感觉到圣旨的分量,不仅是物理上的,更是政治上的——这薄薄的一卷绢帛,或许将改变整个北方的格局。

使者转身欲走,却又停住脚步:\"听闻袁本初集结大军,不知意欲何为?\"

逢纪眼中精光一闪,旋即恢复平静:“天使明鉴,渤海郡地广人稀,盗匪横行。太守练兵只为保境安民,绝无他意。”

使者意味深长地看了逢纪一眼,不再多言,率队离去。

马蹄声渐远,直到完全消失在街道尽头,逢纪才直起腰来,脸上的谦恭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思索。

“来人!”他转身快步走入府中,声音低沉而急促,“备快马,立刻送信去章武!”

半个时辰后,一名身着普通商贾服饰的骑士从南皮城西门悄然离开。

他怀中揣着逢纪的亲笔密信,马鞍两侧各挂着一个水囊,显然做好了长途奔袭的准备。骑士扬鞭催马,沿着官道向西疾驰而去,很快化作远处的一个黑点。

与此同时,太守府内,逢纪独自站在书房中,手中捧着那卷尚未打开的圣旨。

窗外槐树的影子投在绢帛上,斑驳如同乱世的棋局。

这圣旨内容无非是催促袁绍北上讨伐公孙瓒——朝廷希望借袁绍之手除掉这个不听话的边将,而袁绍则想借朝廷之名扩张地盘。双方各怀心思,而这卷圣旨,正是这场博弈的关键一步。

“报——!”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单膝跪地,“逢大人,斥候来报,朝廷使者在城外三里处的驿站歇脚,看样子是要直接回洛阳。”

逢纪嘴角微微上扬:“多派几个人盯着,确保他们真的离开渤海郡境。”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再派人去粮仓,清点现存粮草数目,准备随时调往前线。”

侍卫领命而去。逢纪走到窗前,望着北方隐约的山影。那里,袁绍正率领数万大军驻扎在章武,只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便可挥师北上。而现在,这个理由已经握在自己手中。

“乱世之中,名分大过天啊...”逢纪低声自语,手指轻轻摩挲着圣旨的边缘。

当晚,章武城外袁军大营。

袁绍正在中军帐内与诸将议事,忽然亲兵来报:“主公,南皮有紧急军情送到!”

帐内顿时安静下来。袁绍放下手中的竹简,沉声道:“传。”

信使风尘仆仆地进来,跪地呈上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袁绍拆开迅速浏览,脸上逐渐浮现出满意的笑容。他将信传给身旁的田丰,环视帐内众人:“诸位,朝廷旨意已到南皮。元图来信说,圣旨命我北上讨伐公孙瓒,平定幽州之乱。”

田丰抚须微笑:“此乃天赐良机。主公以奉诏讨逆之名出兵,天下人无可指摘。“”

“哈哈哈!”袁绍大笑起身,铠甲铮铮作响,“传令三军,明日拔营,兵发幽州!”

帐内众将齐声应诺,声震屋瓦。袁绍走到营帐门口,掀开帘幕望向北方。在那里,广袤的幽州大地正等待着他的大军。而此刻,他手中已经握有了最有力的武器——那卷来自洛阳的圣旨,给了他名正言顺扩张势力的借口。

历史的车轮,就这样在逢纪的一句“太守剿匪未归”中,悄然转向了新的方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