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16章 养“傀”为刃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8

冀州官道上,一支队伍正缓缓向北行进。旌旗猎猎,甲胄鲜明,五百精兵护卫着两辆华贵的马车。车轮碾过雨后泥泞的道路,发出沉闷的声响。

袁绍骑在马上,不时回头望一眼身后的马车。那辆装饰着凤纹的马车里,坐着被废黜的董太后和年幼的渤海王刘协。

“大哥,前方十里就是驿站,是否要加快行程?\"二弟关羽策马靠近,低声询问。

袁绍摇了摇头,目光依然停留在马车上:“不急,太后年迈,渤海王年幼,赶路需谨慎。”

他抬头望了望阴沉的天色,乌云压得很低,仿佛随时会落下雨来。

自洛阳出发已有三日。

“本初将军。”一名侍卫策马靠近,“太后娘娘请您过去说话。”

袁绍眉头微挑,这几日行程中,董太后已多次召他近前。

起初只是询问路程安排,后来渐渐谈及朝中局势。这位曾经在后宫叱咤风云的女人,即使在被废黜后,依然保持着惊人的洞察力。

“臣袁绍,拜见太后,拜见渤海王。”袁绍躬身行礼。

车帘微微掀起一角,露出董太后那张虽显疲惫却仍不失威严的面容。“袁将军不必多礼,上车说话吧。”

袁绍略一迟疑,还是登上了马车。车厢内空间不大,却布置得极为舒适。董太后端坐在正中,身旁的刘协正安静地翻看竹简。见袁绍进来,少年王子抬起头,清澈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好奇。

“渤海王殿下。”袁绍恭敬行礼。

“将军请坐。”董太后示意袁绍坐在对面,然后轻轻拍了拍孙子的肩膀,“协儿,你去后面马车找傅母玩吧。”

刘协乖巧地点头,临走时还不忘向袁绍行礼。袁绍看着这个年仅九岁却举止得体的孩子,心中不由感叹皇家子弟的早熟。

待刘协离开,董太后的神情骤然变得凝重。“袁将军,这几日辛苦你了。”

“护送太后与殿下,是臣的荣幸。”袁绍谨慎回答。

董太后锐利的目光直视袁绍,仿佛要看透他的心思。“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本宫一直很欣赏你们袁家的忠义。”

袁绍心头一跳,隐约感觉到这次谈话的不同寻常。“太后过誉了。袁家世代食汉禄,自当效忠汉室。”

“效忠汉室……”董太后意味深长地重复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那袁将军认为,当今圣上是否真为先帝属意的继承人?”

袁绍心头一震,这个问题直指皇位继承的敏感话题。他抬眼迅速扫了一眼董太后的表情,只见老人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这个问题如同一柄利剑直刺袁绍心口。他额头渗出细密汗珠,知道此刻的回答可能关乎身家性命。

“这...”袁绍斟酌着词句,“圣上正值壮年,渤海王尚在冲龄,臣不敢妄加评论。”

“不敢?还是不愿?”董太后冷笑一声,“何氏那贱人仗着兄长何进的兵权,强行立辩儿为帝,满朝文武谁人不知?先帝生前最疼协儿,多次表露传位之意。”

袁绍心跳加速,他意识到董太后正在向他透露一个惊天秘密。“太后是说……”

“先帝临终前,曾留下密诏。”董太后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立协儿为太子,继承大统。只是那何氏兄妹一手遮天,将密诏截下,这才有了今日局面。”

袁绍震惊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他早听闻灵帝偏爱王美人所生的刘协,却没想到真有密诏存在。若此事属实,那么刘辩的帝位确实来路不正。

“太后明鉴。”袁绍小心回应,“臣只知效忠汉室,至于...储君之事,非臣下可议。”

董太后突然伸手握住袁绍的手腕,枯瘦的手指却出奇有力:“袁本初,你袁氏世代忠良,难道要坐视何进专权,败坏朝纲吗?”

马车外,雨点开始噼啪落下,打在车篷上发出密集的声响。

袁绍感到心跳加速,董太后这是在拉拢他!他脑海中迅速权衡利弊——何进虽势大,但树敌众多;董太后虽被遣返河间,但在宗室中仍有影响力;而年幼的渤海王...或许正是他袁绍在乱世中崛起的机会。

“太后。”袁绍下定决心,压低声音道,“若太后有所差遣,臣万死不辞。”

董太后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她松开袁绍的手腕,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袁爱卿忠心可鉴,哀家甚是欣慰。”

袁绍接过锦囊,触手沉重,显然内藏重要物件。董太后示意他打开,袁绍解开锦囊,取出一卷帛书。当他展开阅读时,双手不禁微微颤抖。

“这...这是先帝遗诏?!”

袁绍双手接过,缓缓展开。黄绢上字迹工整,盖着传国玉玺的印鉴:

「朕以不德,获奉宗庙,二十余年。海内虚耗,生民困苦,夙夜忧惧,恐坠大业。皇子协,聪慧仁孝,宜承大统。大将军何进、太傅袁隗,当尽心辅佐,共保社稷……」

落款是灵帝的年号和签名。袁绍的手指微微发抖,这份遗诏若公布于众,足以动摇整个朝局。

“这……这……”袁绍一时语塞。

“何进那屠夫以为本宫不知他暗中截下密诏。”董太后咬牙切齿,“幸得中常侍张让等人忠心,冒险将此诏送到本宫手中。”

袁绍脑中飞速运转。这份密诏的价值无法估量,若利用得当,或许能改变整个权力格局。他小心地将黄绢卷好,却没有立即归还。

他终于明白为何前世董卓进京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废黜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帝——原来是有这份密旨作为依据!而这份密旨显然被董太后秘密带出了洛阳,未曾落入何进或董卓之手。

“太后将此等机密告知于臣,不知有何吩咐?”

董太后盯着袁绍的眼睛,缓缓道:“袁氏世代忠良,本宫相信袁将军知道该怎么做。协儿是先帝钦定的继承人,如今却被放逐河间。若有朝一日……”

“望你能在适当时机,扶持幼主登基,匡扶汉室。”

雨声渐大,马车内潮湿的空气混合着熏香的味道,令人窒息。袁绍感到手中的帛书重若千钧,这不仅仅是一份诏书,更是一把打开权力之门的钥匙。

袁绍感到一阵热血上涌,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若能扶持刘协登基,袁家将获得无上的政治资本。

“太后放心。”袁绍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臣必当寻找时机,匡扶正统。只是此事需从长计议,眼下何进势大……”

“本宫明白。”董太后满意地点头,“所以将密诏交予你保管。袁将军在朝中素有威望,又掌兵权,比本宫这被废之人更有能力成事。”

袁绍深吸一口气,将密诏收入怀中贴身处。“臣定不负太后所托。”

马车外,雨又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来。车轮碾过泥泞的声音与雨声交织,掩盖了车厢内这场足以改变东汉命运的密谈。

董太后望向窗外阴沉的天空,喃喃道:“这天,也该变一变了。”

袁绍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乌云密布,一场暴风雨似乎正在酝酿。他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胸前的密诏,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站在权力巅峰的那一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58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