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87.9万字

第298章 废长立幼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8

“废长立幼,自古有之。”董太后突然抓住董承的手腕,鎏金护甲刮过他的皮肤。“你统领西园八校尉中的三校,再加上蹇硕手里的上军校尉——”

“但何进掌握西园八校尉中五校!”董承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失言,连忙低头:“侄儿失态了。”

“所以才需要你。”董太后忽然俯身,冰凉的手指握住董承的手腕,“你是哀家最信任的侄儿,又是朝中重臣。只要你暗中联络那些仍忠于汉室的老臣……”

董太后松开手,突然笑了起来,“看看这个。”

董承展开竹简,借着晃动的烛光,辨认出是并州刺史丁原的奏疏。文中痛斥何进专权,表示愿率并州精兵入京“清君侧”。

“你可知何进那厮竟要招并州刺史丁原入京?”

“丁建阳与吕布的并州狼骑……”董承喃喃自语。

董承微微颔首,双手交叠置于膝上,声音低沉:“侄儿正是为此事而来。何进此举,表面上是为加强京城防务,实则包藏祸心。”

烛火忽然剧烈跳动,在墙上投下两人交错的影子。董太后示意侍女退下,待密室门扉紧闭,才压低声音道:“你且细说。”

“姑母明鉴。”董承向前倾身,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丁原虽为边关名将,但与何进素无交情。何进突然召他入京,必是看中他麾下那支精锐骑兵。一旦丁原入京,何进便有了对抗西园八校尉的资本。”

董太后冷哼一声:“那何屠户倒是打得好算盘!”她手指收紧,指甲几乎要嵌入奏章竹简,\"我董氏在朝中经营多年,岂能容他如此放肆?\"

殿外雷声轰鸣,一道闪电照亮了董太后苍白的脸。那一刻,董承仿佛看到了一个为权力疯狂的妇人,而非记忆中那个温婉的姑母。

“若事成,你便是辅政大臣。”董太后的声音充满诱惑,“董氏一族的荣耀,全系于此。”

董承喉头发紧。权力与危险如同一枚铜钱的两面,在他心中翻转。终于,他缓缓跪下:“侄儿……愿为姑母效犬马之劳。”

董承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轻咳一声,故作迟疑道:“姑母,侄儿有一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董太后目光灼灼。

“与其让何进招来丁原这个外人,不如……”董承故意顿了顿,观察着太后的神色,“不如我们召自家人入京。”

董太后眉头一挑:“你是说……董卓?”

“正是。”董承眼中精光更盛,“董卓虽为远支,但终究姓董。他镇守西凉多年,麾下铁骑骁勇善战,更胜丁原。若能得他相助……”

“不可!”董太后突然拍案而起,衣袖带起的风险些扑灭烛火,“董卓此人野心勃勃,当年在凉州……”

“姑母!”董承也提高了声音,随即意识到失态,连忙压低,“侄儿明白您的顾虑。但如今形势危急,何进若得丁原相助,必会对姑母不利。而董卓虽桀骜,终究是董氏血脉。他若入京,至少会念及同族之谊。”

密室陷入沉寂,只听得见烛芯燃烧的细微声响。董太后缓缓踱步,华贵的裙裾拖曳在地上,发出沙沙声响。

董承知道需要再加一把火:“姑母可还记得先帝临终前的嘱托?要您务必保全协皇子。如今何皇后与何进虎视眈眈,若让他们得势,协皇子性命堪忧啊!”

这句话如同一柄利剑,直刺董太后心口。她停下脚步,转身时眼中已含泪光:“协儿……我可怜的孙儿……”

董承趁机上前,跪伏在地:“姑母,召董卓入京,一则可制衡何进,二则可保协皇子周全。至于董卓……侄儿愿亲自与他交涉,晓以利害。”

董太后长叹一声,重新坐回案前。她伸手轻抚董承的头顶,如同他幼时那般:“承儿啊,你为家族殚精竭虑,姑母甚是欣慰。”

董承抬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为家族计,侄儿万死不辞。”

“好。”董太后终于下定决心,从袖中取出一枚玉佩递给董承,“这是我当年出嫁时的信物,董卓识得。你持此物秘密前往西凉,告诉他……”她压低声音,几乎是在耳语,“告诉他,若能助我董氏渡过此劫,来日必不相负。”

董承郑重接过玉佩,只觉得入手温润,却重若千钧。他知道,今日的决定,或将改变大汉王朝的命运。

“侄儿即刻启程。”董承再拜,“还请姑母修书一封,以安董卓之心。”

董太后颔首,亲自研墨铺绢。烛光下,她的侧脸显得格外坚毅,完全不像一个深宫妇人,倒像是即将出征的将军。

当密信写就,加盖私印后,董太后却忽然按住董承的手:“承儿,此事关系重大,务必谨慎。若……若董卓有异心……”

董承反手握紧姑母的手,坚定道:“姑母放心,侄儿自有分寸。董卓若有不臣之心,侄儿第一个不答应。”

董太后这才松开手,疲惫地靠回凭几:“去吧,路上小心。”

董太后满意地笑了,那笑容在摇曳的烛光中显得格外诡异:“好孩子。记住,此事绝不可走漏风声。”

董承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位年近六旬的妇人,早已编织好一张大网。他想起童年时听父亲说过,董太后当年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贵人,一步步登上后位的。

“下月初一是先帝忌辰。”董太后重新摆正那枚白玉棋子,“何进必率百官赴陵祭拜。届时洛阳城内……”

“臣明白了。”董承深吸一口气,“但需要蹇硕配合。”

董太后嘴角扬起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蹇硕那边哀家自有安排。你只需确保西园军随时可以调动。”她突然话锋一转,“听说你最近收了个叫徐晃的军司马?”

董承心头一震。他三日前才将那个使大斧的河东勇士提拔为军司马,太后竟然已经知晓。“徐公明武艺超群,确是可造之才。”

“好好栽培。”董太后意有所指地看了他一眼,“将来都是要派上用场的。”

殿外突然传来更鼓声,董承意识到已近子时。他起身行礼告退时,董太后忽然唤住他:“承儿。”

董承转身,看见太后站在烛光与阴影的交界处,半边脸隐在黑暗中。

“你父亲临终前将你托付给哀家。”董太后的声音突然变得柔软,“董家的荣辱,就系于此举了。”

走出长秋宫时,洛阳城正飘起细雨。董承没有唤侍从打伞,任由冰凉的雨丝打在脸上。

他摸了摸腰间佩剑,想起何进那张总是带着轻蔑笑容的脸。宫墙外的黑暗中,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窥视着这场密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