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58章 泉州相会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8

袁绍继续道:“有可靠消息称,公孙瓒克扣乌桓军饷,甚至无故鞭挞部族首领,这才逼得他们跟随张纯造反。”

“竟有此事?”刘虞眉头紧锁,“若真如此,公孙伯圭确实难辞其咎。”

“刘公在乌桓中威望极高,若能出面安抚,必能使大部人马迷途知返。”袁绍声音温和却充满说服力,“至于贼首张纯、张举,绍愿出资悬赏,重金之下必有勇夫。”

刘虞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这正是他心中所想。他本就主张怀柔政策,不愿大动干戈。袁绍的建议与他不谋而合,让他对这个年轻人更加欣赏。

“本初此言,深得我心。”刘虞欣慰道,“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实乃上策。”

袁绍见刘虞赞同,心中暗喜,继续道:“刘公德高望重,若能再掌幽州,必能使边疆重归太平。绍虽不才,愿效犬马之劳。”

这番话说得诚恳至极,刘虞听得心花怒放。他本就对袁绍印象颇佳,如今发现两人政见如此契合,更是越看越顺眼。

“有本初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刘虞举杯相敬,眼中满是赞赏。

袁绍连忙起身回敬,姿态谦卑:“刘公过誉了。绍年轻识浅,还需刘公多多提点。”

宴席散去后,袁绍亲自送刘虞回馆舍。

月光下,两人并肩而行,宛如多年知己。

“本初啊,”刘虞忽然驻足,望着满天星斗,感慨道:“若朝中多几个如你这般的年轻人,大汉何愁不兴?”

袁绍低头掩饰眼中的得意,恭敬道:“刘公谬赞了。绍只愿追随刘公,为朝廷分忧。”

回到自己营帐,袁绍屏退左右,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他踱步到案前,看着摊开的地图,手指轻轻点在幽州的位置上。

“刘虞老矣,不足为虑。”他低声自语,“倒是公孙瓒...”眼中闪过一丝冷厉。

谋士田丰从暗处走出,笑道:“主公今日表现,堪称完美。刘虞已被主公的诚意打动。”

袁绍轻笑:“刘伯安为人宽厚,最易轻信。他日我若取幽州,还需借他之名。”

“主公高见。”田丰拱手,“不过乌桓之事...”

“乌桓不过是棋子。”袁绍打断道,“我要的是整个北方。刘虞能助我安抚乌桓,削弱公孙瓒,何乐而不为?”

田丰会意,不再多言。

与此同时,刘虞在馆舍中辗转难眠。他起身来到窗前,望着袁绍大营的方向,心中满是欣慰。

“袁本初年轻有为,心怀天下,实乃国家栋梁。”他对随从感叹道,“有他相助,平定乌桓指日可待。”

随从附和道:“袁将军对大人十分敬重,今日宴席上处处以大人为尊。”

刘虞满意地点头,捋须微笑:“此子知礼明义,不愧是四世三公之后。他日必成大器。”

想到袁绍提出的计划,刘虞心中大定。他仿佛已经看到乌桓各部重归王化,边疆再现太平的景象。

“明日便与本初详谈招抚细节。”刘虞自语道,终于安心躺下。

晨光熹微,泉州城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

刘虞早早起身,在庭院中踱步沉思。昨夜与袁绍的谈话让他心潮澎湃,多年来第一次对平定乌桓之乱有了清晰方略。

“大人,袁将军已在厅中等候。”侍从轻声禀报。

刘虞整了整衣冠,快步走向前厅。只见袁绍一身素色深衣,腰间只悬一块古朴玉佩,毫无世家子弟的奢靡之气,更显儒雅。他正俯身查看案上地图,听见脚步声立即直身行礼。

“刘公昨夜休息可好?”袁绍语气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

刘虞笑着摆手:“本初不必多礼。老夫心中有事,睡不踏实啊。”

袁绍会意,引刘虞到地图前:“绍思虑整夜,对招抚乌桓之事有些浅见,请刘公指点。”

他修长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道弧线:“乌桓分五部,其中丘力居部最强大,若能先说服他们,其余各部必会效仿。”

刘虞眼前一亮:“本初所言极是。丘力居曾在我帐下效力,此人重义气,当年还救过我一命。”

袁绍适时露出敬佩之色:“刘公德高望重,连胡人都愿效死。绍以为,不妨先派使者送信,表明朝廷恩威。”

“正合我意。”刘虞捋须点头,“不过张纯、张举二人...”

“此事易尔。”袁绍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很快又恢复温和,“我已命人绘制二人画像,悬赏千金。重赏之下,必有叛徒内讧。”

刘虞看着眼前这个不过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心中感慨万千。

袁绍既有武将的果决,又有文臣的谋略,更难能可贵的是与自己政见相合。他不禁想起昨日卢植的赞誉,果然名副其实。

“本初啊,”刘虞语重心长地说,“若边疆将领都如你这般明事理,何来这许多战乱?”

袁绍连忙躬身:“刘公过奖了。绍不过是遵循'先礼后兵'的古训。若乌桓执迷不悟...”他话锋一转,“袁绍随时听候刘公调遣。”

这番话既表明了对刘虞怀柔政策的支持,又展示了军事实力,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刘虞听得连连点头,对袁绍更加信赖。

午时刚过,袁绍亲自陪同刘虞检阅军队。校场上,五千精甲列阵如林,阳光下刀枪闪耀,却鸦雀无声,足见治军之严。

“这是...”刘虞注意到一队装备奇特的骑兵。

袁绍解释道:“这是绍特意训练对付乌桓的轻骑,一人三马,可日行三百里。\"他压低声音,\"三日前,这支骑兵刚截获一批运往乌桓的军械。”

刘虞正要细问,袁绍却话锋一转:“刘公请看,那边是强弩营。”

检阅结束后,袁绍邀刘虞登上城楼。远眺北方苍茫群山,袁绍忽然叹了口气:“其实...这些军械上都有蓟城官府的烙印。”

“蓟城?”刘虞心头一震,“那不是公孙瓒...”

袁绍连忙摆手:“或许是有人栽赃。绍不敢妄下论断。”他越是这般欲言又止,越让刘虞心生疑虑。

三日后,刘虞准备启程前往幽州。

袁绍亲自送到城外十里长亭,临别时奉上一个锦盒。

“此乃塞外特产人参,请刘公保重身体。”袁绍言辞恳切,“乌桓之事,全赖刘公周旋。若有需要,只需一纸书信,绍即刻提兵来援。”

刘虞感动不已,拉着袁绍的手道:“本初真乃国之栋梁。待平定乌桓,定向朝廷举荐。”

袁绍连称不敢,亲自扶刘虞上车。直到车队消失在官道尽头,他脸上的谦恭才渐渐褪去。

“主公,为何不直接拉拢刘虞对付公孙瓒?”一直沉默的武将张飞忍不住问道。

袁绍轻笑:“刘伯安为人迂阔,最恨同室操戈。与其让他为难,不如...”他眼中闪过一丝冷意,“让他亲眼看看公孙瓒的真面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813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