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87.9万字

第410章 暗棋长安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8

酒宴过后,贾诩被安排在府中最好的客房休息。他站在窗前,望着长安城的夜色,心中思绪万千。张济的反应基本在他预料之中——这位割据将领确实急需外援,但同时也野心勃勃,不会轻易臣服于任何人。

“贾先生还未休息?”一个年轻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贾诩转身,看到一名约二十出头的年轻将领站在门口,面容与张济有几分相似,但眼神更为锐利。贾诩认出这是张济的侄子张绣,据说颇有勇略。

“原来是张公子。”贾诩微笑拱手,“不知深夜来访,有何见教?”

张绣走进房间,随手关上房门,声音压得极低:“贾先生,我叔父为人直率,容易被表象所惑。但我却想知道,袁绍……或者说袁昊,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位年轻人比其叔父更为敏锐。他故作惊讶:“张公子何出此言?袁公诚意十足,何来其他目的?”

张绣冷笑:“十万石军粮不是小数目,袁绍为何如此大方?仅仅为了牵制曹操部分兵力?贾先生,明人不说暗话,袁昊派你来,恐怕另有所图吧?”

贾诩沉默片刻,突然笑了:“张公子果然慧眼。不错,袁昊公子确有更长远的打算。”他走近张绣,声音几不可闻,“公子可曾想过,若袁公击败曹操,下一个目标会是谁?”

张绣瞳孔微缩:“你是说……”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贾诩意味深长地说,“袁昊公子欣赏张将军与公子的才能,希望将来能有更深入的合作。”

张绣脸色阴晴不定,最终沉声道:“贾先生,夜深了,您早些休息吧。”说完转身离去,但贾诩知道,自己的话已经在这位年轻将领心中种下了种子。

次日清晨,贾诩向张济辞行。张济亲自送至城门,态度比昨日更为热络。

“文和兄,回去告诉袁公,张某静候佳音。”张济握着贾诩的手,眼中满是期待。

贾诩郑重拱手:“将军放心,诩必不负所托。不过……”他环顾四周,压低声音,“近日或有流言蜚语,望将军勿信小人挑拨。袁公对将军,绝无二心。”

张济大笑:“文和兄多虑了!张某岂是耳根子软的人?”

贾诩微笑点头,翻身上马。离开长安城数里后,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座曾经辉煌的城池,嘴角浮现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

“贾先生,我们接下来去哪里?”护卫首领问道。

贾诩收回目光,淡淡道:“回邺城复命。不过……”他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你先派快马将此信送往河内,交给袁昊公子。”

护卫接过密信,小心收好:“先生还有其他吩咐吗?”

贾诩望向远方,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告诉公子,张济可用,但不可久用。他的侄子张绣……需格外留意。”

离开长安三日,贾诩的队伍已过潼关。秋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官道上,贾诩却无心欣赏沿途景致。他轻抚长须,目光落在远处一名疾驰而来的骑兵身上。

“先生,是送信的人回来了。”护卫首领低声道。

骑兵勒马停在贾诩面前,抱拳行礼:“禀先生,信已送到河内。袁昊公子命属下带回口信。”

贾诩微微颔首,示意护卫退开。骑兵凑近,声音压得极低:“公子说:‘文和苦心,吾已尽知。张绣之事,自有安排。邺城相见,再议大计。’”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满意,挥手让骑兵退下。他望向东北方向——那里是邺城,袁绍的大本营,也是权力交织的漩涡中心。

“加快速度,三日内必须赶到邺城。”贾诩轻夹马腹,心中已开始盘算如何向袁绍复命,又如何应对那位野心勃勃的袁昊。

邺城,大将军府。

袁绍正与几位谋士商议军务,听闻贾诩归来,立即召见。贾诩整了整衣冠,踏入议事厅时,目光迅速扫过在场众人——田丰、沮授、审配、逢纪,袁绍的核心谋士几乎全在。

“文和辛苦了!”袁绍起身相迎,这位北方霸主虽已年近五旬,却依然气度不凡,眉宇间透着威严,“张济之事如何?”

贾诩深施一礼:“托主公洪福,张济已答应配合我军行动。只需十万石军粮,便可令其在西线牵制曹军。”

袁绍大喜,抚掌笑道:“好!文和果然不负所托!十万石军粮换得西线无忧,此乃大善!”

“主公且慢。”审配突然插话,细长的眼睛盯着贾诩,“张济狼子野心,昔日董卓麾下悍将,岂会如此轻易就范?贾先生莫非许了什么额外承诺?”

厅内气氛顿时一凝。贾诩面色不变,心中却暗道审配果然机警。他正欲回答,一个清朗的声音从厅外传来:

“审公多虑了。”

众人回首,只见一位锦衣青年迈步入内,约二十岁年纪,面容俊朗,眉目间与袁绍有七分相似,却多了几分锐气。正是袁绍次子袁昊。

袁昊向父亲行礼后,目光灼灼地看着贾诩:“贾先生智谋超群,必是看准张济处境艰难,方能有此成果。不知先生可曾探得张济军中虚实?”

贾诩心中一动,袁昊此问看似平常,实则是在帮他解围,同时暗示更深层的交流。他微微躬身:“公子明鉴。张济虽据三辅,然粮草短缺,兵甲不齐。其军中士气低迷,若非如此,也不会轻易应允我军条件。”

袁绍满意地点头:“原来如此。文和此行,可谓一举两得——既得盟友,又探得敌情。”

“父亲,”袁昊忽然道,“儿臣以为,既知张济虚实,不妨多给些甜头。再加两万石军粮,令其感恩戴德,将来或可为我所用。”

袁绍皱眉沉思,审配却冷笑:“二公子此言差矣。张济乃虎狼之徒,喂饱了反而危险。依我看,十万石已属过多。”

袁昊不慌不忙:“审公所言极是。但眼下大敌乃曹操,若能以少许粮草换取西线安稳,何乐不为?待击败曹操,再收拾张济不迟。”

贾诩暗自赞叹袁昊的辩才,这番话既不得罪审配,又坚持己见,还暗示了长远计划。他注意到袁绍眼中闪过赞许之色,而田丰、沮授等谋士则神色各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