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426章 辽东独立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8

“难道我公孙伯珪今日真要命丧于此?”他咬着牙,眼前浮现出白马义从全军覆没的场景。那些跟随他多年的兄弟,一个个倒在乌桓人的屠刀之下。

就在他即将坠马的瞬间,远处传来整齐的马蹄声。一面绣着“公孙”二字的黑色大旗在风雪中猎猎作响。

“辽东公孙度在此!乌桓贼子休得猖狂!”

一支精锐骑兵如黑色洪流般冲入战场,为首的将领手持长戟,直取乌桓首领。乌桓人显然没料到会遭遇如此精锐的辽东军,阵型顿时大乱。

公孙瓒用尽最后的力气抬起头,看见那面黑色大旗越来越近,随后便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当他再次醒来时,已是三日之后。温暖的房间内,炭火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公孙瓒试图起身,却牵动了全身的伤口,不由得闷哼一声。

“伯珪兄总算醒了。”一个浑厚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公孙瓒转头,看见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正是辽东太守公孙度。

公孙度在榻边坐下,亲手为公孙瓒倒了杯热酒:“医者说伯珪兄身中七箭,失血过多,能活下来实属奇迹。”

公孙瓒艰难地撑起身子,郑重地拱手:“升济兄救命之恩,瓒没齿难忘。”

公孙度摆摆手:“同宗兄弟,何须言谢?况且伯珪兄威震北疆,白马将军之名谁人不知?乌桓人设伏围攻,实乃卑鄙之举。”

原来公孙瓒在巡视边境时遭遇乌桓主力埋伏,白马义从几乎全军覆没。若非公孙度率军及时赶到,他早已命丧黄泉。

“瓒如今已是丧家之犬,麾下精锐尽失……”公孙瓒眼中闪过一丝黯然。

公孙度目光炯炯:“伯珪兄此言差矣。辽东虽地处边陲,但民风彪悍,物产丰饶。若伯珪兄不弃,可与度共谋大事。”

就这样,公孙瓒在辽东留了下来。养伤期间,他与公孙度朝夕相处,发现这位同宗太守胸怀大志,不仅精通兵法,更善于治理地方。辽东在公孙度治下,虽名义上仍属汉室,实则已成独立王国。

三个月后,公孙瓒伤势痊愈。这一日,公孙度在太守府设宴,席间突然问道:“伯珪兄可知高句丽近来屡犯我边境?”

公孙瓒放下酒杯:“略有耳闻。高句丽王伯固趁中原大乱,不断蚕食辽东郡县。”

公孙度点头:“正是。我欲东征高句丽,但军中缺乏擅长骑兵作战的将领。伯珪兄的白马义从威震塞外,不知可否助我一臂之力?”

公孙瓒眼中精光一闪:“升济兄于我有救命之恩,此等小事,瓒义不容辞!”

翌日,两人便着手准备东征事宜。公孙瓒发现辽东骑兵虽勇猛,但缺乏系统训练。他按照白马义从的标准,亲自操练骑兵阵列、骑射技巧。

“骑兵之要,在于机动。”训练场上,公孙瓒骑着新得的白马,向辽东骑兵们示范战术,“遇强则散,遇弱则聚,如臂使指,方能制敌。”

公孙度站在一旁观看,不禁赞叹:“伯珪兄真乃骑兵大家!辽东儿郎得你指点,战力必能更上一层楼。”

一个月后,一支两万人的大军集结完毕。公孙度亲任主帅,公孙瓒为副将,向东进发。

行军途中,公孙瓒发现辽东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与河北平原截然不同。他建议道:“升济兄,高句丽人擅长山地作战,我军若贸然深入,恐遭埋伏。不如先取道浑江,沿水路进军,可避开其山地优势。”

公孙度采纳了这一建议,命人准备船只。果然,当辽东军沿浑江而下时,高句丽布置在山中的伏兵毫无用武之地。

首战在纥升骨城打响。高句丽守将见辽东军来势汹汹,闭门不出。公孙瓒观察城防后,向公孙度献计:“此城虽坚,但南门临水,守备松懈。我可率精兵夜渡,从水路突袭。”

当夜,公孙瓒亲率五百死士,乘小舟悄然接近南门。借着月色,他们攀上城墙,杀散守军,打开了城门。辽东大军一拥而入,纥升骨城顷刻间陷落。

战后,公孙度拍着公孙瓒的肩膀大笑:“伯珪兄真乃神将!此战当记你首功!”

公孙瓒却谦逊道:“此乃将士用命之功,瓒不敢独占。”

大军继续东进,直逼高句丽都城国内城。高句丽王伯固大惊,急调全国兵力防守。两军在沸流水对峙,战况胶着。

一日深夜,公孙瓒巡视营地时,发现沸流水上游有一处狭窄的山谷。他立即返回大帐,向公孙度献策:“升济兄,我观上游山谷可筑坝蓄水,待水势积蓄后决堤,水淹高句丽大营。”

公孙度眼前一亮:“妙计!但如何瞒过高句丽人?”

公孙瓒胸有成竹:“我可率一支偏师正面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升济兄则暗中派人筑坝。”

计划如期进行。三日后,当公孙瓒率军在高句丽阵前叫战时,上游突然传来轰隆巨响。滔天洪水奔涌而下,高句丽大营瞬间成为泽国。辽东军乘势掩杀,高句丽军大败。

国内城门户洞开,高句丽王伯固被迫出城请降。公孙度接受了投降,但要求高句丽割让浑江以西的全部领土,并年年纳贡。

凯旋途中,公孙度对公孙瓒说:“伯珪兄,此番东征大捷,你居功至伟。我欲表奏朝廷,为你请功。”

公孙瓒摇头苦笑:“如今天下大乱,朝廷诏令不出洛阳,升济兄何必多此一举?不如我们好好经营辽东,以图后举。”

公孙度沉思片刻,点头称是。回到襄平后,他大摆宴席犒赏三军,并当众宣布:“自今日起,伯珪兄为我辽东军师将军,统领全军骑兵!”

席间,公孙瓒注意到一位年轻的文士坐在角落,气质不凡。他询问身旁的侍卫,得知此人名叫阳仪,是青州来的流民,颇有才学。

宴席结束后,公孙瓒特意找到阳仪交谈,发现他对天下大势见解独到。次日,他便向公孙度推荐:“升济兄,辽东欲成霸业,不仅需要猛将,更需谋士。阳仪此人,可堪大用。”

公孙度亲自考察后,任命阳仪为幕僚,参与军政决策。在阳仪建议下,公孙度开始招揽中原流亡士人,设立学馆,教化百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055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