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57章 乌桓之策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8

袁绍看着田丰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忽然笑了起来。那笑声中带着几分复杂,几分苦涩,还有几分连他自己都说不清的情绪。

“元皓啊元皓,”袁绍摇头笑道,“你总是这般自信。”

田丰愣了一下,随即也笑了:“为主公谋,不敢不竭尽全力。”

袁绍的笑容渐渐收敛。他想起前世田丰被囚禁在狱中时,那双依然坚定的眼睛。即使在被处死前,田丰也坚信自己的策略是正确的。而现在,历史似乎正在重演。

“报!”一名亲兵匆匆入帐,单膝跪地,“南匈奴急报!”

袁绍心头一震,接过竹简迅速浏览。他的手指微微颤抖,竹简上的墨迹仿佛在眼前跳动——南匈奴内部不稳,羌渠单于地位动摇,叛乱在即。

“主公,可是有变故?”田丰敏锐地察觉到袁绍神色有异。

袁绍将竹简递给田丰,目光深沉。

前世的历史在他脑海中清晰浮现:南匈奴羌渠单于死于叛乱之中,于夫罗逃到中原后,至死都没能返回草原。而现在,这一切即将再次发生。

田丰看完情报,眉头紧锁:“匈奴若乱,并州恐有动荡。但此乃边患,不足影响我军南下大计。”

袁绍凝视着田丰,心中天人交战。他该告诉田丰,南匈奴的叛乱会比想象中更严重吗?

“元皓,”袁绍最终缓缓开口,“你对匈奴之事,似乎过于乐观了。”

田丰自信一笑:“主公多虑了。匈奴内乱,正可为我所用。可遣一使者,联络于夫罗,许以并州牧之职。”

袁绍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前世他确实这样做了,但于夫罗最终流亡中原,对曹操的牵制作用微乎其微。而现在,田丰再次提出了同样的建议。

帐外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吹得帐帘猎猎作响。袁绍望向帐外,仿佛看到了滚滚历史长河,看到了无数个可能的分岔路口。

他可以改变历史吗?

他应该改变历史吗?

“主公?”田丰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袁绍独自站在舆图前,手指沿着黄河缓缓移动。他的目光落在官渡的位置上,前世那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仿佛就在眼前。

“这一次,会不一样吗?”他低声自语。

帐外,春雷隐隐,似是天公也在回应他的疑问。袁绍不知道改变历史是否正确,但他知道,这一次,他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无论田丰多么自信,他都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涿郡,天高云淡,

刘虞的车驾缓缓驶入城门,他掀开车帘,望着这座北疆重镇,眼中闪过一丝感慨。作为汉室宗亲,他曾在幽州担任刺史多年,深得民心,如今朝廷再次召他出山,平定乌桓之乱。

“卢公已在府中等候多时了。”随从低声禀报。

刘虞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衣冠。卢植是他多年的好友,也是朝中难得的清流。此次北上,他特意绕道涿郡,就是为了听听这位老友对局势的看法。

卢植的府邸朴素却不失庄重,一如主人的品格。见到刘虞,卢植快步迎上前,两人执手相视,眼中尽是久别重逢的喜悦。

“伯安兄,别来无恙啊!”卢植声音洪亮,拉着刘虞入座。

“子干兄风采依旧。”刘虞笑道,随即正色道:“此次朝廷召我北上,子干兄可有教我?”

卢植沉吟片刻,命人奉上茶点,待左右退下后,才低声道:“乌桓之乱,表面是张纯、张举煽动,实则另有隐情。”

刘虞眉头微蹙:“愿闻其详。”

“公孙瓒镇守北疆,却克扣乌桓军饷,致使各部怨声载道。”卢植叹了口气,“此人刚愎自用,不恤士卒,早晚必生祸端。”

刘虞点头,他早有所耳闻。当年他在幽州时,与乌桓各部相处融洽,深知这些边民并非天生反骨,只要待之以诚,必能相安无事。

“如今袁本初驻军泉州,此人年轻有为,颇有谋略。”卢植话锋一转,眼中露出赞赏之色,“他多次来信与我商讨平乱之策,见解独到,非寻常武夫可比。”

刘虞略显惊讶:“袁本初?可是袁成之子?”

“正是。”卢植笑道,“四世三公之后,却不骄不躁,实为难得。他已在泉州备下馆舍,专候伯安兄前往议事。”

刘虞若有所思。袁氏一族在朝中势力庞大,若能得他们支持,平定乌桓之乱必能事半功倍。

两日后,刘虞辞别卢植,继续北上。一路上,他反复思量卢植对袁绍的评价,对这个未曾谋面的年轻人产生了浓厚兴趣。

泉州城外,旌旗招展。袁绍早已得到消息,亲自率领部下列队相迎。他身着戎装,却不失儒雅,眉宇间既有武将的英气,又有文士的从容。

“刘公远道而来,绍有失远迎,还望恕罪。”袁绍上前行礼,声音清朗,举止得体。

刘虞打量着眼前这位年轻人,只见他面容俊朗,目光炯炯有神,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风范,心中不由生出几分好感。

“本初不必多礼。”刘虞扶起袁绍,“老夫此番北上,还需仰仗将军之力。”

袁绍谦逊一笑:“刘公言重了。绍不过一介武夫,能得刘公指点,实乃三生有幸。”

入城后,袁绍亲自为刘虞引路,详细介绍泉州防务。刘虞注意到,袁绍治军严谨,营帐井然有序,士卒精神饱满,与传闻中骄横的公孙瓒部形成鲜明对比。

当晚,袁绍设宴为刘虞接风。

席间,他特意准备了幽州风味的菜肴,还命乐师演奏刘虞喜爱的曲目。这些细节让刘虞倍感亲切,对袁绍的细心周到暗自赞赏。

酒过三巡,袁绍见时机成熟,放下酒杯,正色道:\"刘公,绍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虞抬手示意:\"但说无妨。\"

\"乌桓之乱,根源不在乌桓,而在用人不当。\"袁绍目光诚恳,\"当年刘公担任幽州刺史时,乌桓各部安居乐业,何曾有过叛乱?\"

刘虞微微点头,想起昔日在幽州的岁月。那时他轻徭薄赋,尊重乌桓习俗,各部首领常来府中做客,关系融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16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