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73章 商道复苏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8

太行山古道上的积雪刚刚消融,一支支商队的驼铃声便打破了山间沉寂。袁昊骑在马上,望着蜿蜒山道上如蚁群般蠕动的商队,嘴角不自觉扬起。三个月前,这条路上还只有黑山军的巡逻队和偶尔冒险的亡命商贩,如今却已恢复了往日的繁忙。

“少主请看。”随行的沮授指着远处山隘上新搭的凉亭,“那是太原商帮建的茶驿,专供往来商旅歇脚。”

袁昊顺着他手指方向望去,果然看见几个穿着厚实皮袄的商人正围着火炉取暖,热茶的蒸汽在寒冷空气中格外醒目。更远处,一队满载货物的骡马正小心通过曾经被黑山军控制的险要隘口,商队两侧还有持刀护卫——那是上党郡几家大商号联合雇用的镖师。

“两个月前,这些人连头都不敢露。”袁昊轻抚马鬃,感受着指尖传来的温热,“如今倒知道抱团了。”

沮授笑道:“商人最是机敏。黑山军一败,他们嗅到商机,比谁都快。”

确实,自从袁昊大败张燕、收复并州南部要道的消息传开,被阻断多年的商路几乎在一夜之间恢复了生机。上党郡的皮货、太原郡的铁器、河东郡的盐巴……各地特产开始沿着这条动脉流动,沉寂多年的驿站重新升起炊烟,荒废的客栈也修葺一新。

“报!”一骑快马从后方赶来,马上斥候抱拳道,“邺城急讯,主公命少主速回,说有要事相商。”

袁昊眉头一挑:“可知何事?”

斥候压低声音:“上党、太原两郡派使者到了,带着厚礼。”

袁昊与沮授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这是意料之中的事——黑山军这个屏障一倒,周边郡县若不赶紧向袁绍示好,下一个被收拾的可能就是自己。

“传令,加快行军。”袁昊一夹马腹,“三日内必须赶回邺城。”

当袁昊的队伍抵达邺城郊外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微微吃惊。官道上车马络绎不绝,各色旗帜迎风招展——有绣着“上党甄氏”的商旗,有绘着“太原王氏”的家徽,甚至还有远自幽州来的马队。城门处排起长队,守城士兵正仔细检查每一辆入城的马车。

“好热闹。”许褚在袁昊身后嘟囔,“比过年还热闹。”

沮授捋须微笑:“这些人都是来向主公表忠心的。少主一战成名,四方震动啊。”

袁昊没有接话,但胸膛不自觉地挺了挺。他知道,这些变化都是那场血战的成果。战场上流的每一滴血,如今都化作了袁氏家族的政治资本。

入城后,袁昊径直前往父亲府邸。远远就看见府门前车马盈门,十几个衣着华贵的陌生人正在门房处登记,身后仆从抬着大大小小的礼箱。袁昊从侧门入内,早有侍者迎上来:“少主,主公在白虎堂等您。”

白虎堂是袁绍接见重要客人的场所。袁昊整了整衣冠,快步走去。刚踏入庭院,就听见堂内传来父亲浑厚的声音:“……并州本为一体,商道畅通乃民生大计……”

袁昊在门外稍驻,让侍者通报。片刻后,堂内传来袁绍愉悦的呼唤:“吾儿来了?快进来!”

堂内灯火通明,袁绍高坐上首,身着绛紫色锦袍,腰间玉带在烛光下泛着温润光泽。两侧席位上坐着几位陌生面孔,想必就是各郡使者。袁昊注意到父亲左手边空着一个位置——那是特意留给他的。

“孩儿拜见父亲。”袁昊恭敬行礼。

袁绍笑容满面:“来来来,见过几位使者。这位是上党郡太守派来的卫朔先生,这位是太原郡都尉高蕃大人……”

袁昊一一见礼。卫朔起身还礼时,袁昊注意到他衣袖间有淡淡的墨香,想必是个常与书简打交道的人。高蕃则身材魁梧,一看就是行伍出身,行礼时动作干净利落。

“久闻袁公子少年英雄,今日一见,果然器宇不凡。”卫朔声音清朗,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这是太守大人亲笔书信,另有《战国策》竹简一套,乃上党书院珍藏,请袁公笑纳。”

袁绍眼前一亮:“可是荀子批注本?”

卫朔微笑:“袁公博闻强识,正是。”

袁昊心中一动。这礼物看似简单,却比金银珠宝更显心意——既投父亲所好,又暗示上党郡的文化底蕴。这个卫朔,不简单。

高蕃不甘示弱,命人捧上一个锦盒:“太原精铁所铸宝剑一柄,请公子笑纳。”

袁昊得体地道谢,在父亲示意下入座。他注意到堂角堆满了各色礼盒——有精美的漆器、成匹的丝绸、罕见的药材……但唯独卫朔送的那套竹简被袁绍特意放在案几上,显见重视。

袁绍轻咳一声,转入正题:“二位远道而来,除了通商之事,可还有其他指教?”

卫朔先开口,言辞不卑不亢:“上党自古为冀州门户,两地血脉相连。今袁公扫清黑山贼寇,使商道复通,百姓额手称庆。太守大人愿重修旧好,共襄盛举。”

高蕃的言辞更为直白:“太原愿听袁公差遣。只要商道畅通,赋税粮饷,绝不短缺。”

袁昊静静听着,目光在卫朔平静的面容上停留。这人说话时眼角有极细微的抽动,似乎每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上党郡的态度,恐怕不像表面这么简单。

袁绍显然也察觉到什么,他抚须微笑:“二位客气了。商道既通,自当互利共赢。我已命人重修沿途驿站,增派兵丁巡逻,保商旅平安。”话锋一转,“不过……”

这个“不过”让堂内气氛顿时一紧。高蕃的背脊不自觉地挺直了,而卫朔只是轻轻摩挲着茶杯边缘,等待下文。

袁绍继续道:“并州匪患未清,张燕在逃。为防死灰复燃,我欲在太原、上党各驻一军,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这才是真正的目的——借保护之名,行驻军之实。袁昊暗自佩服父亲的政治手腕,这招既给了对方面子,又达到了控制要地的目的。

高蕃略一迟疑,赶紧表态:“此乃太原百姓之福!都尉府已为袁公将士准备好营房粮秣。”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卫朔。白衣使者放下茶杯,从容道:“上党城西有废弃军营一座,稍加修葺便可容纳千人。太守大人已命人着手准备,只待袁公将士入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099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