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67.3万字

第297章 四方齐动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8

黄河之水裹挟着泥沙滚滚东流,浪涛拍岸之声如战鼓擂动。

南皮城外的校场上,七千五百名精锐骑兵肃立如林,战马不时打着响鼻,铁甲在秋阳下泛着冷光。

袁绍身披紫金战袍,立于点将台上,目光扫过台下众将士。他手中握着刚刚收到的密报——曹操已率亲信离开洛阳,正在前往渤海郡的路上。这个消息让他嘴角微微上扬,机会终于来了。

“主公,各部已集结完毕。”谋士田丰上前一步,低声道,“关羽将军的三千轻甲刀骑兵、赵云将军的三千皮甲枪骑兵,以及麴义将军的一千五百弓骑兵,随时可以出发。”

袁绍点点头,转向身旁另一位谋士沮授:“公与以为,此次出兵,胜算几何?”

沮授捋须沉吟:“城中仍有西园军、袁术等人坐镇。我军以‘清君侧’为名,师出有名,且皆是精锐骑兵,行动迅捷。若能速战速决,趁其他诸侯反应过来前控制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大事可成。”

“好!”袁绍击掌大笑,“传令下去,即刻出兵!目标孟津渡,直取洛阳!”

军令如山,号角声顿时响彻云霄。各部将领迅速归位,整装待发。

关羽骑在战马上,手抚长须,丹凤眼中闪过一丝疑虑。他身旁的副将低声道:“将军,此次出兵,真是为了清君侧吗?”

“慎言。”关羽低喝,却也不禁皱眉。他投奔袁绍多时,深知这位四世三公大哥的野心。清君侧不过是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恐怕是争夺天下霸权。

不远处,赵云银甲白袍,手持龙胆亮银枪,正与副将交代军务。他年轻的面庞上写满坚毅,虽对袁绍的动机有所保留,但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况且,若能借此机会铲除张让这等阉宦,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子龙将军。”麴义策马而来,他身披轻甲,背负长弓,脸上带着几分傲色,“我部为先锋,先行渡河。将军可要与我比一比,看谁先拿下孟津渡?”

赵云淡然一笑:“麴将军勇武,云自愧不如。此战关乎天下大势,还望将军谨慎行事。”

麴义哈哈大笑:“区区孟津守军,何足挂齿!看我先登营弓骑兵的厉害!”说罢,扬鞭而去,身后一千五百名弓骑兵如风般卷起尘土。

暮春的洛阳城,本该是桃李争艳的时节,却因连日阴雨显得格外阴郁。皇宫深处,长乐宫的檐角滴落着雨水,像极了垂泪的美人。

董太后倚在紫檀木雕凤榻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腕上的翡翠镯子。那镯子通体碧绿,是当年先帝所赐,如今却成了她唯一的慰藉。窗外雨声淅沥,掩盖了殿内铜漏的滴答声,却掩不住她心头翻涌的思绪。

“太后,董将军到了。”老宦官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董太后抬起眼睑,眼角的皱纹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深刻。“让他进来。”她将棋子轻轻放在棋盘中央,正好压在天元位上。

董承踏入内殿时,铠甲发出轻微的碰撞声。他解下佩剑交给侍从,跪拜行礼的动作干净利落。“臣董承,拜见太后。”

“起来吧,这里没有外人。”董太后指了指身旁的坐席,案几上早已备好温酒。

“近日朝中风波不断,哀家甚是忧心。”她注意到董承眼下泛青,显然连日操练西园军让他疲惫不堪。

董承心头一紧。他当然知道太后所指何事——天子病重,储君未定,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明争暗斗,朝堂上暗流涌动。

“姑母保重凤体要紧。”董承谨慎应答,“朝中诸事自有大臣们操持。”

董太后轻笑一声,那笑声如同碎冰相击:“大臣?如今朝中还有几个真心为汉室着想的大臣?”她忽然压低声音,“哀家今日唤你来,是有要事相商。”

她挥了挥手,宫女们无声退下。殿内只剩下姑侄二人,连烛火都似乎黯淡了几分。

“哀家听说,何进最近频频召见袁绍?”

董承接过酒盏的手微微一顿。“正是。袁本初昨日刚入大将军府,密谈至三更。”

董太后冷笑一声,金步摇垂下的珠串随之晃动,在脸上投下细碎的阴影。“袁氏四世三公,如今倒与屠户出身的何进沆瀣一气。”她突然倾身向前,压低声音:“承儿,你觉得协儿如何?”

殿内铜漏滴答作响,董承感到后背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他谨慎地回答:“陈留王天资聪颖,太傅常赞其有过目不忘之能。”

“比起他那懦弱无能的兄长呢?”董太后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董承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他想起半月前在嘉德殿见到少帝刘辩的场景——那个十四岁的少年在朝会上瑟瑟发抖,连玉玺都捧不稳当。而九岁的刘协在董太后膝下长大,举止言谈已初具帝王风范。

董太后不等他回答,自顾自地说道:“先帝在时,常言辩儿难担大任。”她手指划过棋盘,白玉棋子被推倒在黑檀木的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如今天下动荡,更需要一个果决的君主。”

“姑母的意思是……”董承感到口干舌燥,酒盏中的液体晃出些许,沾湿了他的手指。

“辩儿懦弱,非帝王之才。”董太后开门见山,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协儿聪慧过人,又有帝王之相。哀家欲立协儿为储,你以为如何?”

董承倒吸一口冷气。废长立幼,这是动摇国本的大事!他额角渗出细汗,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袍。

“姑母,此事……恐怕何皇后与大将军……”

“何氏算什么东西!”董太后突然厉声打断,保养得宜的面容因愤怒而扭曲,“一个屠户之女,也配决定我大汉江山由谁继承?”

她猛地站起身,翡翠镯子撞在案几上,发出清脆声响。董承这才注意到,案几上赫然摊着一份帛书——那是天子诏书的样式。

“哀家已与张让等人商议过。”董太后声音低沉,如同毒蛇吐信,“只要天子……只要时机一到,便可动手。”

董承心跳如鼓。他明白太后言下之意——天子病危,时日无多。若真能废长立幼,董氏一族将权倾朝野。但若失败……

“姑母,此事风险太大。”他艰难开口,“何进手握重兵,朝中大臣多依附于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